APP下载

电网实物资产统一身份(实物ID)建设数据溯源研究

2018-11-22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李智威孙利平柯方超唐学军贺兰菲

电子世界 2018年21期
关键词:清册台账实物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李智威 孙利平 柯方超 唐学军 贺兰菲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王江华

国网荆门供电公司 方 钊

引言:本文分析电网实物资产统一身份(实物ID)编码建设的背景和重要意义。系统分析实物ID在电网资产全过程管理的业务逻辑,构建了实物ID贯通全业务的逻辑流程,提出了存量电网设备实物ID建设中的数据溯源思路,并提出正序和逆序溯源方案。本文提出数据溯源的基本架构与具体方法,并展示数据溯源成果。

1.前言

随着我国电网的不断发展,电网运行维护、更新、改造任务越来越重。电网资产价值、数量的规模巨大,传统的粗放型的电力设备资产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资产管理方式,优化管理策略。电网设备质量直接影响着电网安全生产。高质量的设备对降低电网企业运维与设备检修成本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实物资产管理技术的普及应用,电网企业逐渐意识到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长年积累的海量设备运行维护数据,包括设备状态、缺陷、故障、检修等,进行参数关联挖掘,定量总结全新的设备运维管理经验,为设备全寿命管理的各个阶段提供管理支持。这也使得电网企业能够以设备使用者身份提出针对设备质量提出全新的参数指标。

“实物资产管理”是以传统“设备管理”为基础,“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为指导思想的一项管理创新工程。目前国内外大量先进企业均开展了电网实物资产管理体系建设。电网实物资产是指电网企业所管辖的与资产管理活动相关的所有实物资产,包括电厂设备、电网一次设备,厂站自动化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相关设备和各种服务于电网的其他设施。电网企业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有效地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电网资产的管理各个阶段被人为割裂的问题,在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张勇等人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出发,探讨了电网企业开展全寿命管理的重点,提出应电网企业从管理目标、决策机制、规章制度、管理信息化以及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整体优化和调整的相关建议。梁樑等人研究了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电网资产协同管理模式,并分析各阶段运作机制、反馈及评价机制等。王璟儒等人进一步分析资产全寿命周期理论在设备寿命中的应用,建立了最小化风险最大化收益的双目标优化模型。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均已开展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由于长期形成的资产分段管理模式,每个专业均有不同的编码规则,电网资产没有统一身份编码,一台设备在物资部、运检部、财务部的编码各不相同,所以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数据质量不高,电网资产的身份不唯一,同一台设备数据,在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口径;数据共享困难,一台设备多个身份,为数据共享设置了人为的障碍,也带来重复录入、数据冗余等突出问题;数据应用受限,资产身份混乱导致数据混乱,无法有效开展大数据分析。这些突出问题,对深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形成了严重的制约。黎翡娟等人开展了电网企业“三流”(实物流、价值流和信息流)合一运作模式研究,构建了项目全过程协同模式管理框架,构建了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全过程闭环管理业务流程体系。盛献飞等人开展了RFID技术在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应用模式探讨,提出要制定统一的应用模式和标准,在RFID设备及标识选型、业务流程、中间件集成等方面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并贯穿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各环节。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逐步试点开展电网实物资产统一身份(实物ID)建设。电网实物ID是指为了实现资产全寿命管理过程中项目编码、WBS编码、物资编码、设备编码和资产编码等多码联动和信息贯通,而引入的资产实物标识编码,是该实物终身、唯一的身份编码。

本文提出以实物ID在电网资产全过程管理的业务逻辑,提出了存量电网设备实物ID建设中的数据溯源思路,并提出正序和逆序溯源方案,系统基础数据溯源基本架构与具体方法,并展示数据溯源成果。

2.实物ID业务逻辑

根据电网资产不同的物理特性、安装环境等因素,实物“ID”使用二维码、RFID标签等作为载体。增量资产的实物“ID”标签在物资采购、调试阶段安装,存量资产的实物“ID”标签在运行维护阶段安装。以实物ID为索引,贯通电网实物资产信息在规划设计、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运行维护、退役处置等各业务环节的信息,提高基于数据的电网资产精益化管理水平,服务和支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深化建设。设计思路的业务逻辑图如下:

图1 实物ID贯通业务逻辑示意图

(1)规划设计阶段,项目建设单位完成项目储备和立项生成项目编码,根据项目定义挂接标准WBS结构;项目建设单位基于项目WBS提报设备材料清册,初步建立项目编码、WBS编码、物料编码及设备资产分类的对应关系。

(2)物资采购阶段,物资部门根据设备材料清册提报,完成采购申请、招标、采购订单及合同管理等业务;在合同生效环节,生成实物ID,实现项目编码、WBS编码、物料编码与实物ID的关联。

(3)工程建设阶段,对设备参数信息进行验收审核,确立物料编码、实物ID与设备资产分类之间的关系。

(4)运行维护阶段,PMS根据包含实物ID信息的设备转资清册创建设备台账,并将设备主数据信息同步至ERP,ERP自动创建设备台账,联动创建固定资产卡片,实现多码联动。

(5)退役处置阶段,在设备资产进行报废时,根据实物ID进行识别,确定设备资产等信息,关联废旧物资编码,达到废旧物资处理流程跟踪。

以实物ID为索引,通过实物ID关联项目编码、WBS编码、物料编码、设备编码、资产编码、废旧物资编码后,各编码间的逻辑演进如下图所示。通过贯通电网实物资产信息在规划设计、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运行维护、退役处置等各业务环节的信息,提高基于数据的电网资产精益化管理水平,服务和支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深化建设。

图2 各编码间的逻辑演进示意图

3.数据溯源思路

根据实物ID总体应用设计的要求,实物ID典设数据架构设计,在基于SG-GIM3.0基础上,针对各个阶段的业务数据需求,遵循SG-EA数据架构的设计规范要求。追溯范围及技术要求如下:

(1)贯通已投运、未投运存量设备的项目编码、WBS编码、物料编码、调度命名、设备编码、资产编码、废旧物资编码,可视业务应用场景扩展编码范围。

(2)各单位应结合存量设备赋码工作,组织开展2012年及之后投运的14类主网存量设备信息关联追溯,可视赋码情况扩展至站内其他设备。

(3)信息关联追溯工作应符合相关专业管理要求及信息通信安全管理要求。

(4)各专业部门追溯成果所涉及的明细数据应与PMS2.0、ERP等业务系统保持一致。

3.1 正序溯源

正序溯源以项目为出发点,按正常业务流程,根据物资发货信息生成虚拟设备验收清册,并通过清册与PMS2.0 中设备台账的特性字段进行匹配,最终实现信息溯源。正序溯源业务流程描述:

(1)运检部门根据数据追溯的范围在PMS 2.0系统生成设备的实物“ID”,并提供带有实物“ID”的设备台账;

(2)运检部门将带有实物“ID”的设备台账导入ERP系统;根据PMS2.0设备台账中设备编码与ERP中的PM编码关联关系,匹配ERP设备台账,追溯ERP中的设备编码;

(3)财务管理部门根据资产与设备对应关系,追溯资产编码;

(4)发展部门提供与溯源有关的项目信息清单;项目管理部门根据项目信息在ERP系统中追溯项目编码和WBS元素;

(5)运检部门理核对项目和变电站对应关系;

(6)物资管理部门根据项目清单,追溯合同信息;根据合同信息,追溯收货物料信息以及发货物料信息;

(7)项目管理部门根据项目发货领料信息,虚拟生成项目物资清册,根据虚拟物资清册生成虚拟设备验收清册;

(8)运检部门会同项目管理部门根据项目与变电站对应关系、设备类型与物料组关联关系、投运日期、电压等级、工厂、设备描述、物料描述、物料数量等关联关系对ERP设备台账和虚拟设备验收清册进行全量匹配,完成实物“ID”与设备编码、资产编码、项目编码、WBS元素、物料编码的关联;

(9)运检部门、财务部门、项目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确认实物“ID”与设备编号、资产编号、项目编号、WBS元素、物料编号等编码对应关系,完成溯源确认。

3.2 逆序溯源

逆序溯源以PMS2.0设备台账为源头,以WBS编码为关键字段,追溯设备信息、资产信息、项目信息、合同信息及收发货信息。逆序溯源业务流程描述如下。

(1)发展部门提供与溯源有关的项目信息清单,运检部门整理核对项目和变电站对应关系,为存量实物“ID”溯源奠定基础;

(2)运检部门根据溯源范围在PMS 2.0系统生成设备的实物“ID”,并提供带有实物“ID”、WBS元素等信息的设备台账清单;

(3)运检部门根据PMS2.0设备台账中设备编码与ERPPM编码关联关系,匹配ERP-PM设备台账,追溯ERP系统中的PM编码;

(4)财务管理部门根据ERP系统中资产与设备的对应关系,追溯资产编码;

(5)项目管理部门根据WBS元素、设备台账和设备验收清册的对应关系,追溯设备验收清册、项目编码、WBS元素;

(6)物资管理部门根据设备验收清册与物料清册对应关系追溯物资收发货信息(物料编码、批次);根据发货批次,追溯合同信息(采购订单编号、供应商编号);

(7)运检部门、财务部门、项目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确认实物“ID”与设备编号、资产编号、项目编号、WBS元素、物料编号等编码对应关系,完成溯源确认。

4.数据溯源成果展示

依托信息化手段及人工核查结合的方式开展信息数据溯源贯通。建立资产设备信息统一标准,实现信息勾稽和提示,关联资产全寿命全过程在各阶段的信息,提高工作质效,减轻基层人员工作负荷。

首先应以PMS2.0设备台账为源头,以WBS编码为关键字段,确认项目和变电站对应关系;根据资产与设备对应关系,确认资产编码;三是根据WBS元素、设备台账的对应关系,确认项目编码;四是根据WBS元素、采购订单确认收、发货信息;五是根据发货信息确认设备编码的对应关系。当PMS2.0设备台账中WBS编码不能支撑溯源时,应以项目为出发点,通过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系统模拟业务流程,确认项目和变电站对应关系,确认收、发货信息,生成设备验收清册,实现项目编码与设备编码的对应,确认资产编码。

以变电站为存量设备数据管控主体,剖析主网14类设备与变电站的从属关系,基于GIS地图动态生成电网资产数据全貌图,直观展示站内主网设备分布情况,同时也可以作为PMS数据自治理入口,实现对PMS2.0中设备台帐、运维检修、生产技改等业务数据核查和质量情况跟踪。

图3 电网资产数据全貌-地市级

图4 电网资产数据全貌-变电站

以多码贯通数据治理场景为单位,从系统、区域、设备类型等视角分析数据贯通情况,结合月度考核机制跟踪数据贯通演进情况,同时可对PMS2.0和ERP系统源数据表进行数据质量检查,生成数据质量评估报告;通过任务机制下发贴签任务至作业APP,辅助现场贴签人员快速定位设备进行准确贴签,同时通过APP的定位、拍照功能对贴签轨迹和贴签前安全检查进行在线监控,实现对现场贴标工作的进度跟踪和质量管控,提高省公司和地市公司对存量设备的数据溯源和赋码贴签工作的管控力度。

图5 数据贯通演进情况-可视化展示

通过电网资产实物“ID”数据质量指标监控标准,实现信息化监控手段,使公司本部能够全面掌握各单位的电网资产实物ID数据进度及质量,即时发现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5.应用展望

为加强实物ID溯源工作,在管理上需要协同统一。严格遵循电网资产实物“ID”有关管理及技术规范,以整站、整线开展存量设备赋码工作,确保存量设备赋码管理规范、标准统一。各专业部门专业负责、突出实效。明确资产管理专业负责统筹协调、设备专业负责现场实施管控的工作组织方式,保证工作安全、质量和进度。坚持专业需求为导向,统筹考虑各专业管理现状和发展需要,以实用、好用、易用为原则,充分挖掘运检专业应用需求,稳步提升实物“ID”应用成效。

5.1 运检专业

(1)通过数据溯源,追溯到历史项目的设计、监理、施工、土建等单位,方便电力设备设施缺陷和隐患问题的分析会诊。

(2)设备出现缺陷和故障时,尤其是家族性缺陷时,通过查询招标批次,统计故障的设备影响范围,精确定位到设备的安装位置,指导运行检修策略的制定。

(3)追溯设备历史信息,实现运维质量以及财务运维成本综合分析,提高设备精益化管理水平。

(4)追溯设备调度命名,实现停电计划申请、调度令执行、缺陷同步等应用,提升业务协同水平。

5.2 物资专业

根据物料可以查找到某该厂家以往供货设备的运行情况,统计综合的购置、安装和运维成本,为供应商评价(采购价格、服务质量等)、招标决策提供参考。运用历史运行数据、试验数据、缺陷等信息开展设备采购。

5.3 调度专业

追溯设备调度命名,实现保护定值执行。

6.结论

(1)电网实物资产统一身份编码建设赋予设备独一无二、贯穿始终的“身份证”,能有效推动资产管理从实物管理向“数字化管理”转变、向价值管理转变。

(2)以实物ID为索引,构建贯通电网实物资产信息在规划设计、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运行维护、退役处置等各业务环节框架,服务和支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深化建设。

(3)开展实物资产数据关联追溯工作,并同步推进基于数据贯通的各类业务应用。建立资产设备信息统一标准,实现信息勾稽和提示,关联资产全寿命全过程在各阶段的信息。

(4)实物资产数据溯源可以以变电站为存量设备数据管控主体,也可以区域单位为主力,剖析主网14类设备与变电站和区域的从属关系,基于GIS地图动态生成电网资产数据全貌图,直观展示站内主网设备分布情况,实现对PMS2.0中设备台帐、运维检修、生产技改等业务数据核查和质量情况跟踪。

猜你喜欢

清册台账实物
带你学习实物电路图的连接
当手绘遇上实物
工作落实,一本台账起什么作用?
基于Arduino控制的半实物模拟驾驶系统
靖边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台账
实物与宣传不符,卖方担责吗?
长兴1951年土改清册档案简介
韩雪峰的“台账”
20世纪中叶门隅社会村社组织层级疏略
——述《门隅水羊清册》所涉及的社会村社组织
ERP系统的设备创建及台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