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上吉普赛人”脱贫致富

2018-11-21何映宇

新民周刊 2018年44期
关键词:吉普赛人船民海鲜

何映宇

依山面海,一排排整齐的楼房,一条宽敞笔直的街道从村头延伸至村尾。

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点,如今已是旧貌换新颜。

早年下岐村的居民都是船民,他们住在船上,以天为盖海为庐,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全村700多户船民祖祖辈辈以讨小海为生,一条船是一家几代人的家,世世代代过着海上漂的日子。“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宗三代共一船,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这是当时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

1998年,习近平同志到下岐村调研。回到福安后,他立即召开了连家船民的一次现场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做出了连家船民上岸居住的决策。从此,下岐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称之为“海上吉普赛人”的连家船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新时代之路。

习近平同志两次视察下岐村

1997年,福建省政协调查组开展闽东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调查,在调查报告中真实反映了闽东不少世代居住茅草屋的贫困农民的生活困境。这份报告摆在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的案头,使他深受触动。

让贫困群众生活好起来,是习近平心中的牵挂。1998年4月,习近平同志来到了下岐村实地视察。他首先走访白马江岸边渔民临时搭建的棚屋,看到棚屋阴暗潮湿,无水无电,船民生活极度贫困。

当时下岐村渔民人均年纯收入才1000多元,送孩子上学并不容易,船民基本是文盲。因为贫穷,岸上流传着“有女莫嫁船上汉”的民谚,而船上的女孩子却千方百计往岸上跑,结果许多年轻船民只能打光棍。“一条船,兄弟姐妹7个,全家十多口人挤在一起,船上还要养鸡鸭,睡觉时连翻个身都难。如果碰到刮风下雨,全船无一处是干的。台风季节危险重重,全家人常常一夜无眠,睁眼到天明,怕船出意外。”村民江五弟对过去的海上漂泊生活记忆犹新。

当年12月,在福安召开的全省“造福工程”暨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彻底解决连家船民的上岸定居问题,把它列为全省“造福工程”的重中之重。

2000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他再次来到下岐村村民江成财的家。习近平非常关心村民搬迁上岸后的生产生活,存在些什么困难,他问江成财:“搬上岸,会不会习惯?现在做什么工作?收入怎么样?”

“一家人都好,这是大好事!”江成财道出了连家船民的心声。

现在,走进下岐村村委会,当年习近平同志做出的重要指示现在就挂在村委会的墙上,鲜明而醒目:“我们不仅要使他们搬上来,住下来,还要让他们富起来,真正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

连家船民全部上岸定居

上世纪90年代,“造福工程”启动,拉开了连家船民大规模搬迁上岸的序幕。

现任下岐村村支书郑月娥1996年参加工作,亲历了连家船民搬迁上岸的全过程。“确实是非常艰辛,”郑月娥回忆说,“当然我们党支部也做了很多工作,一开始很多船民不愿意搬上岸,到住下来,然后富起来,党支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下岐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的指示精神,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实现了祖祖辈辈渔民‘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幼有所学的美丽家园梦。”

2012年,郑月娥当选为村支书后,她从基础设施入手,进行扶贫攻坚。“我们成立合作社,把商铺集中起来,”郑月娥说,“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推出下岐村的海鮮品牌,推广它的知名度。下岐村原有400多亩废弃的荒地,2012年他们开始养了滩涂鱼,发现滩涂鱼经济效益并不高之后,他们就把这些池塘改建为养殖海蛏的池塘。2017年,下岐村全村产值1.5亿元,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9572元。”

现在在下岐村从事传统捕捞的只是极小部分村民,绝大部分都从事养殖业。

对教育,下岐村也非常重视。由于下岐村渔民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部分渔民党员由于常年在海上不能按时参加组织生活,群众普遍文化素质低,生产技能差,为更好地组织党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组织生活,郑月娥提出成立了“水上党校”。按片区安置点成立了“水上党员流动驿站”,由村里出资选购相关书籍、报纸杂志等,让党员群众可就近到驿站定期集中学习,参加组织生活。在原有的“水上党校”“党员驿站”的基础上,又开办了“渔民夜校”,在休渔期间邀请海洋渔业局专家对渔民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渔民生产的技术技能。还有亲子乐园,抓的是渔民下一代的学前教育。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是下岐村的一大特色,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原来渔民住在船上时,整个村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而至今年为止,下岐村已经出了220个大学生。

现在在下岐村从事传统捕捞的只是极小部分村民,绝大部分都从事养殖业。通过互联网,他们已经将自己的特产销售至全国各地。宁德是黄鱼之乡,下岐村的黄鱼也以品质优良著称,除了黄鱼,还有鲈鱼、鲍鱼、虾蟹、龙须菜等等,都广受欢迎。“现在我们的生活真是日新月异,”郑月娥说,“以前我们怎么会想得到还有互联网能够将水产品运送到订户手中,这么方便快捷?真是想都不敢想。”

下一步,下岐村将围绕美丽乡村,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闽东沿海船民上岸第一村。

他们设想海上一日游的旅游项目,在海上,既可以自己垂钓,也可以享受海鲜,并且打造海鲜一条街,用品牌操作的模式将下岐海鲜推出去。对旧渔民棚户区进行改造,打造300米长的集海鲜交易、采购和品尝为一体的综合性“海鲜一条街”。

海洋捕捞、水产养殖做大做强后,商贸业随之繁荣。200多户村民从事水产、餐饮、服装等商贸业,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渔村变成了热闹的商埠集镇,南来北往的客人川流不息,宾馆饭店生意红火,海产品交易火爆,渔民的腰包渐鼓。

“海上吉普赛人”真的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猜你喜欢

吉普赛人船民海鲜
西班牙海鲜饭
为什么浅海海鲜比深海多呢?
警惕美味海鲜中的致命细菌
连家船民的幸福生活
美联社:你购买的海鲜可能来自渔奴之手
吉普赛人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