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逆学生”何以实现学业“逆袭”①

2018-11-21张娜王玥范文凤

中小学管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

张娜 王玥 范文凤

摘要基于PISA2015中国四省市学生科学素养表现数据,依据PISA项目抗逆学生选取标准,从中筛选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学生以及具有抗逆表现的学生。研究发现:抗逆学生的科学素养表现居于中等水平,且男生多于女生,城市学生多于县镇农村学生;科学乐趣、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科学学习时间、教师支持等对抗逆学生科学素养表现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建议通过激发处境不利学生成就动机和自信,增加其学习时间及精力付出,强化师资和教学策略支持等途径,提升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抗逆学生;抗逆力;PISA2015;科学素养;处境不利学生;成长型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8)10-0052-04

在教育实践中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虽然处于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注:通常用学生家庭经济、社会和文化地位指数< Index of economic,social and cultural status,简称ESCS>来代表),却能够克服自身所处的不利成长环境,在学业上取得较好成绩,研究中通常将此类学生称为“抗逆学生”(resilient students)。

抗逆学生为何能在学业上实现“逆袭”,是哪些因素促成其取得较好的学业成绩?若能深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不但对整体提升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表现有参考价值,也有利于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促进教育公平。本研究基于PISA2015中国四省市数据,对其中抗逆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具体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整体提升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表现提供参考。

一、问题提出:PISA2015中国四省市处境不利学生科学素养表现堪忧

科学素养(Science Literacy)是指一个具有反思能力的公民运用科学知识参与相关科学事务的能力,包括科学地解释现象,评价和设计科学探究,科学地解读数据和证据等能力。[1]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是推动创新人才培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科学素养是PISA项目在2015年的主测领域。OECD发布的PISA2015报告显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显著低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学生。而作为整体参加PISA2015测试的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四省市(简称中国四省<市>),在这个问题上表现更为突出。

首先,PISA2015用解释率作为ESCS对学生成绩影响的指标,从数据来看,中国四省(市)ESCS对学生成绩差异的解释率(18.5%)显著高于OECD平均水平(12.9%)。其次,PISA2015根据ESCS将学生分为四个梯度,并用不同梯度间学生在科学成绩上的差距作为ESCS对学生成绩影响的指标。从结果看:中国四省(市)學生中ESCS最高与最低1/4的科学成绩差距为2.83,转换后的分数为118分,在参加PISA2015的72个国家(地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卢森堡)。可见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引起特别关注。[2]

二、研究方法:基于抗逆学生科学成绩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1. 研究对象

本文使用的中国四省(市)PISA2015数据来源于PISA官方网站。PISA项目通过科学抽样,选取9841名中国学生参加了科学素养测试,加权后的样本量覆盖了96%的目标群体。本文参照PISA项目抗逆学生的选取标准进行样本选取:将ESCS处于本国(地区)最低1/4的学生界定为处境不利学生;将ESCS处于本国(地区)最低1/4,但发展水平处于控制了ESCS后位于本国(地区)最高1/4的学生界定为抗逆学生;将处境不利学生中抗逆学生以外的学生界定为非抗逆学生。

2. 研究变量

本研究除了考察抗逆学生的科学素养成绩外,还涉及影响其科学素养成绩的相关变量。一是学生的性别、年级、ESCS等人口学变量;二是学生的非认知表现,包括工具性动机、广义科学兴趣、自我效能等;三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上付出的时间,包括科学活动参与指数,每周学习科学的时间;四是学生感知到的外部支持,包括家长支持、教师支持以及教师的适应性教学策略等。学校水平上,本研究选取的变量包括学校学生平均ESCS和学校平均科学成绩,以及学校所在地理位置(城市、县镇、农村)。

三、结果分析:到底有哪些因素影响抗逆学生的科学素养表现?

1. 抗逆学生中男生多于女生,城市多于县镇农村

按照PISA项目的筛选标准,本次研究中,处境不利学生为2450人,占总学生数的24.9%;抗逆学生595人,占总学生数的6.0%,占处境不利学生的24.3%。

从抗逆学生和非抗逆学生分布来看:在性别分布上,抗逆学生中男生占59.7%,女生占40.3%;非抗逆学生中,男生占50.0%,女生占50.0%。卡方检验的结果(χ2=16.960,p<0.001),表明抗逆学生和非抗逆学生的分布具有显著性别差异,即抗逆学生中女生比例低于男生,非抗逆学生中男女比例基本相同。由此推断,男生在科学素养方面克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利状况,取得较好成绩的可能性高于女生。

在城乡分布上,抗逆学生中城市占26.7%,县镇农村占70.6%,缺失值2.7%;非抗逆学生中,城市占14.8%,县镇农村占81.7%,缺失值3.5%。卡方检验的结果(χ2=43.265,p<0.001),表明抗逆学生和非抗逆学生的分布具有显著城乡差异,与非抗逆学生相比,城市中抗逆学生的比例更大。由此推断,城市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克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利状况,取得较好成绩的可能性高于县镇农村学生。

2. 抗逆学生科学素养表现居于中等,明显高于处境不利学生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论科学素养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探讨如何提升高三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科学与教育
试论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
在学习中提高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