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尽快补齐实践育人短板彰显实践教育独特价值

2018-11-21王晓燕

中小学管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实践教育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

摘要加强实践教育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和重要环节,是贯彻新时代育人理念的必然要求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加强实践教育,既要深入研读相关政策文件,掌握开展实践教育的方式路径,并在工作中应用创新;又要完善相关保障机制,统筹实践教育资源建设,加强实践教育课程开发,构建实践教育评价体系,推进实践教育师资培育等。

关键词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重要教育论述;实践教育;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8)10-0013-03

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教书育人”,其核心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1]这些重要论述,对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更高、更全、更新的要求,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众所周知,对受教育者来说,完整的教育过程需要经历两个关键环节,一个是认知发展、概念建构的环节,另一个是运用思维参与实践的环节。从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看,教育必须处理好受教育者学习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知行分离、认知与实践脱节的倾向。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瓶颈。面向未来,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补齐实践育人的短板,切实发挥实践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加强实践教育的意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本文所提到的实践教育,是指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开展的各项教育实践活动。总体来看,加强实践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 加强实践教育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实践决定着价值观的生成与发展,决定着价值观的基本指向。今天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实践教育的锻造与磨炼。我们的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实现全面发展,就要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许多学生正是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了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

2. 加強实践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

社会实践是贯穿人才培养始终的重要环节。教育不能仅仅把学生禁锢在纯粹的书本之中,不能忽视学生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例,我们必须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突破我国传统的道德知识灌输的老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道德教育模式。从文化知识教育的角度来说,也必须处理好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从书本,而且要从广阔的社会、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知识。要鼓励学生关注实践、立足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增长才能、提高思想认识。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表明: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可以获得一定的信息和知识,但这种体验远远不如亲身经历、亲自动手操作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我们在教育中必须让学生及时发现社会需要与所学知识的直接联系,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今天在学校学习就是为未来服务社会作准备。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实践教育,“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3]

3. 加强实践教育是新时代育人理念的必然要求

教育是时代的产物,教育内容、特点和要求会随着时代发展而有所不同。21世纪,人类已经迈入信息化社会,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传统学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17年高考期间,机器人艾达挑战高考数学,10分钟就答完所有试题,并获得134分的好成绩,这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深刻反思。教育如何培养未来所需的人才?人类如何在智能世界中比智能机器人更胜一筹?这是各国教育者越来越关注的核心问题。

在传统工业社会,我们对教育重要价值的认知是知识获取(从学生角度)和知识传授(从教师角度)。而进入信息化社会后,学生不能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育也不等于一味地灌输,教会学生思考并掌握“如何做”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西方有一句谚语:“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如果我们的教育还是只停留在把篮子装满,那只能面临着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危险;如果我们想点燃一盏灯的话,那么就必须重视实践教育,让实践成为更重要的学习方式。已往“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现在与未来应变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这是新时代育人理念的必然要求。

4. 加强实践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仅有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完整的教育,现在孩子们欠缺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在实践中的探索和检验。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在课堂上听讲就能培养出来的。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某类主题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实践教育和训练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全世界都在掀起一场“动手学习、亲身实践”的新高潮。

二、开展实践教育的策略:在实践中发展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教育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体验性实践、反思性实践、综合性实践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实践育人时曾特别指出:“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4]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受到高度重视。比如: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特别强调要让广大中小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要让学生在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思考探究社会。[5]

关于实践育人的方式路径,2017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给出了许多具体的指导性意见。比如:(1)开展主题式的实践活动,可以因地制宜,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2)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依托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等资源;(3)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可以利用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烈士陵园(墓)等资源;(4)开展文化艺术教育,可以利用美术馆、展览馆、公益性文化设施等资源;(5)开展科普教育,可以利用科技类馆室、科普教育基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资源;(6)开展国防教育,可以依托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军事博物馆等资源;(7)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可以利用自然景区、生态保护区、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展览馆、污水处理企业等资源单位;(8)开展安全教育,可以依托学校当地的交通队、消防队、地震台等单位;(9)开展劳动实践,可以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10)组织研学旅行,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等等。

为加强实践活动的育人效果,教育部于2017年10月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对活动课程的内容设计、组织实施、指导评价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提出了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的主要方式,对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规定了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对各类活动的课程规划与实施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如社会服务(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的主题内容可以各不相同,但都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的过程,在考察、探究、设计、动手做、反思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在全身心参与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创新能力。

三、完善实践教育的保障机制:资源+课程+评价+师资,软硬兼备

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实践教育,注重实践育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体悟人生、养成良好品德,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为此,我们还需要完善相关保障机制。

1. 统筹实践教育资源建设

实践教育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为此,要注重整合实践教育资源,加强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场所建设,健全社会教育资源有效开发配置的政策体系,建立校内外社会实践资源的协同共享机制,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以及工矿企业、知名院校等企事业资源的育人功能。要注重统筹管理,推动学校与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实现校内校外教育资源的有效融合。

2. 加强实践教育课程开发

实践教育课程开发要超越学校课堂和教材的局限,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结合学生年龄阶段及发展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均衡考虑学生与自然、与他人和社会、与自我三个方面的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与体验客观世界,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充分促进“知与行”“动手与动脑”“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结合,最终形成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3. 构建实践教育评价体系

要建立符合实践教育特点的评价理念与方式,把中小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教育的情况作为对其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应更多关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着眼于分析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自然、社会、他人及自我的态度和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等。在评价方法上,可以更多采用过程性评价、描述性评价、动态评价等。

4. 推进实践教育教师培育

師资是实践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当前亟须加强实践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为此,应开展对实践活动课程专兼职教师的全员培训,努力提升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指导学生规划、设计与实施活动的能力等。同时,还应将社会实践教育的新形式、新内容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教师准入、职后培训及管理全过程,突出实践特色,做好相应管理培训工作,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不断提升教师对实践教育的专业指导能力。

参考文献:

[1][2][3] 张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4] 学习小组.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充分信任、寄予厚望[N].人民日报,2017-01-03.

[5] 王晓燕.研学旅行火热:如何防止游而不学[N].光明日报,2018-04-21.

猜你喜欢

实践教育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论研究学习小组在大学生成才转型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浅析师范生中国精神培育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