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地区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以科左后旗特色小镇建设为例

2018-11-21孙朝阳于晓斐李朝辉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镇特色文化

孙朝阳,于晓斐,李朝辉

(大连民族大学 建筑学院,辽宁 大连 116650)

1 研究背景及现状问题

1.1 内蒙古地区特色小镇建设研究背景

在内蒙古城镇化快速发展的30年中, 城镇化率显著提高,根据国家《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自治区按照“一核引领、中心带动,节点支撑、轴带推进,分区引导、集聚发展”的思路,优化城镇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大力培育发展特色城镇,针对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出了根据城镇的不同产业,重点培养特色小镇的目标[1]。2016年内蒙古有3个小镇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2017年内蒙古有9个小镇入选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狭义上说,特色小镇由国家评选,广义上讲,每个小城镇发展都需要寻找自己的特色,因此关于内蒙地区特色小镇建设研究从国家政策宏观层面及地区发展微观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科左后旗小镇建设现状

科左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规划目标将成为接轨长沈、联动东北的合作与创新城市,融入通辽、引领蒙东的窗口城市。科左后旗城镇体系结构规划为四级城镇体系结构,即一个中心城镇、一个次中心城镇、四个重点城镇、三个一般城镇。

现有六镇发展现状分析:

(1)查日苏镇。位于通辽市东南部,下辖20个嘎查村 ;辖区内碳资矿产资源丰富,有乌兰煤矿,镇域内农业、畜牧资源丰富;城镇规模在全旗占第五位,城镇化率8.3% ;对外交通及镇域基础设施完善。现状问题为:对独立矿区的发展缺乏管控;缺乏对物流业发展的引导,对物流业用地预估不足;缺乏对养牛业针对性的发展指导。

(2)朝鲁吐镇。朝鲁吐镇位于科座后旗西部,下辖12个行政村,镇域内农业、畜牧资源丰富,种植业和养牛羊仍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是后旗人口规模较小的乡镇,人口密度在全旗处于中下,农牧民人均耕地、牧草地拥有量均为全旗最高。现状问题为:公路网络不完善,路网覆盖率不高,部分公路不连续,通行条件一般;现状镇域人口呈快速减少趋势;对二产发展缺乏引导,缺乏对工业用地的预留;三产发展较块,沿路经济非常明显,急需产业的整体整合提升;城镇规模偏小,规划应进一步提高城镇的集聚能力。提高城镇规模。

(3)海鲁吐镇。海鲁吐镇位于通辽市东南部,下辖19个嘎查村;辖区内湖泊众多,河流水系丰富,水域面积约35平方公里;镇域内畜牧资源丰富,养牛羊仍有较大的发展前景;乡镇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人口外出务工特征明显。现状问题为:镇域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镇区人口增长乏力,缺乏带动型产业;菌菜业发展一般,没有工业;人口结构为紧缩型,人口将呈缓慢下降趋势,需纳入道路升级计划;镇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一般,缺乏市民广场、初中等设施。

(4)双胜镇。双胜镇处于内、辽、吉三省交界处,位于通辽市科左后旗东部,下辖24个行政村;镇域内耕地资源非常丰富,种植业为主要收入来源,镇内也有部分畜牧资源;是后旗除甘旗卡外人口规模最大的城镇,人口密度在全旗最高;种植业发达,畜牧养殖规模较其他乡镇少;双胜镇整体狭长,交通网络发展较好。现状问题为:缺乏体育活动场所,各村普遍缺乏文化体育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垃圾填埋、污水处理、消防、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设施目前欠缺;畜牧业发展一般,缺乏对种植业的支撑发展战略;镇域人口稳定,镇区受基本农田控制,空间与人口增长乏力。

(5)阿都沁苏木。位于通辽市东北部, 下辖19个嘎查村;镇域内畜牧资源丰富,北侧依托高速附近与滨湖地区已经开展出现一定规模的旅游业;全镇农牧业基础设施完善;阿都沁镇可通过大广高速快速进入全国高速公路网络,与桃仙机场仅2小时车程,交通优势突出。现状问题为:镇区人口增长乏力,缺乏带动型产业;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提升;依托交通优势的产业发展空间仍面临拓展。

(6)茂道吐苏木。位于科左后旗东北部,下辖16个行政村,一个林场,一个渔场;镇域人口基本处于平稳态势,仍然呈现地广人稀态势;茂道吐林场及乌兰敖道渔场形成镇域内农业、畜牧、渔业资源;耕地、牧草地人均拥有量较高,农业人口人均养殖数量居全旗前列。现状问题为:公路网络不完善;缺乏对旅游业发展的引导,特色产业的挖掘;缺乏对养牛业针对性的发展指导;缺乏活动广场、集市、文化、体育、学前教育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以及污水处理、供水站、换气站、消防站、垃圾转运等基础设施。

针对各村镇上级总体规划及发展现状情况,科左后旗人民政府提出“823”发展思路, 建立八大产业如图1。肉牛及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生态产业、蒙中医药产业、硅砂及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马文化产业;二大平台为园区平台及金融平台及三项工程[2]。与浙江的特色小镇不同,内蒙古特色小镇的发展主要还是依托建制镇,因地制宜选择一批具有产业、资源、区位优势的建制镇,准确定位发展模式,突出产业和文化特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强调城镇发展必须遵循“统筹谋划,规划先行”的基本原则,科左后旗全旗范围特色小镇建设序幕即将拉开,并首批针对查日苏镇、朝鲁吐镇、海鲁吐镇 双胜镇、阿都沁苏木、茂道吐苏木吐苏木六个镇的规划重新定位及以特色小镇为导向的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图1 “823”发展八大产业情况

2 科左后旗特色小镇规划的总体原则及定位

2.1 查日苏等六个特色小镇总体概况

本次规划的六个特色小镇在科左后旗所辖九镇的总体区位中,除朝鲁吐镇位于区域西部,其余五镇均位于东部地区,并呈集中布局如图2。六镇总规划面积为24.2平方公里,其中阿都沁镇3.8平方公里,查日苏镇6.6平方公里,朝鲁吐镇4.7平方公里,海鲁吐镇6.2平方公里,茂道吐镇1.4平方公里,双胜镇1.5平方公里。科左后旗总体规划定位中查日苏镇为重点镇,产业发展方向为农工农贸型城镇。其余为一般镇,定位为工业型城镇,其中海鲁吐镇位于旗域一级发展轴上,可依托全旗规划快速发展。

图2 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

2.2 规划原则

基于科左后旗总体规划原则及“823”发展思路,本次特色小镇的规划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

(2)保持内蒙地区民族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

(3)以“产镇结合”为策略,小镇空间发展务求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4)赋予小镇生态旅游功能,挖掘特色镇的文化景观旅游功能;

(5)改善民生,小镇整体振兴是本次特色小镇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点。

2.3 规划定位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小镇规划定位,整体布局、错位发展、协同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原则。本次六个特色镇规划总体定位旨在建立起差异化和集群化之间的博弈框架,在集聚优势产业,形成协作合理的同时,挖掘各自独特价值和优势,并形成高效的内生机制,从而形成小镇集群的跨越式发展。本次六个小镇同步规划的优势就在于整体定位,形成系统的规划定位体系。

在科左后旗总体规划定位的基础上,依据小镇传统的产业资源、景观资源及文化资源,分别打造“西部物流中心”、“知名药镇”、“塞北水乡”、“塞北鱼米之乡”、“竞技之乡”、“马头琴水乡”六大特色功能定位。小镇发展总体目标及定位见表1。

表1 小镇发展总体目标及定位

以特色产业(基础产业+旅游产业)为拉动,对“产”“城”“人”“文”四大要素重新梳理,突出区域的比较优势和“唯一性、专一性”,挖掘最具有基础、最具有潜力、最能生长的产业,着力发展主导的特色产业,优化特色产业布局,统筹安排用地指标和空间布局,提高产业用地建设强度,带动城镇发展见表2。

表2 小镇“产”“城”“人”“文”要素分析

2.4 产业发展策略

(1)查日苏镇。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经营发展,养殖业由“散放”到“集中养殖”发展。策略一:农业现代化,种养结合、突出发展黄牛产业。传统意义草原牧场,传统放牧向集中养殖、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形成“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的农牧业发展格局;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鼓励各类专业村和种养大户。策略二:积极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农牧业产业化是促进农牧民增收、达到全民富裕目标的根本途径。培育品牌,走“健康路线”,增加科技含量,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大力发展精品。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性强的企业,积极培育或引进百万只肉牛羊深加工生产项目,建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肉牛羊加工型龙头企业。策略三:大力发展农资集散、商贸物流服务产业;依托高速公路在境内的出入口,发展商贸、服务业,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现有农资合作社基础,发展成为左旗西部的农资产品集散中心(农资物流基地)。

(2)朝鲁吐镇。进一步扩大以黄牛为主导的畜牧养殖业,畜牧养殖业、中草药种植业向订单经济、合作社、规模化经营模式发展。策略一:依托丰富的牧草地资源,加强畜牧养殖业规模化。培育发展农牧业产业化中介组织,提高农牧民积极性、主动性。扶持黄芪、甘草、北沙参等中草药种植。策略二:积极发展农牧产品和中草药加工业,建设农牧产品加工小区,引入龙头企业,推动农牧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延长中草药种植链条进入到第二产业,进行中草药加工和提取。策略三:打造健康、养生理念和文化,建设内蒙的“中医药小镇”。

(3)海鲁吐镇。养殖业延长产业链条,由纯养殖向二产、三产领域拓展;旅游业做精、做美、做特、做响,需要积极挖掘和主动营造特色和项目。策略一:做强黄牛产业,养殖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地区经济活性化,附加值增长化。策略二:创新发展模式,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科技+保险+金融”的经营模式。

(4)双胜镇。第一产业向合作社,规模化、农场化经营模式转变,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滨河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策略一:以“公司”+农户的方式,促进耕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在耕作方式上使用高效机械,提高耕作效率。建设“水肥一体化”农业水利系统,采用喷灌等先进灌溉技术,促进循环节水农业发展。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绿色有机农产品。策略二:引入与本地农作物相关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如玉米深加工业,羊肉加工业等产业。策略三:打造滨河景观带、渡口特色体验和滨河度假村。

(5)阿都沁苏木。新经济思维做活畜牧、旅游产业。策略一:通过网络平台,依托“互联网+”“订单经济”“共享经济”“虚拟经济”等手段的叠加,实现供给侧改革,扩张产业销售渠道。策略二:依托电商平台做活畜牧旅游产业,建立阿都沁自营旗舰店(电商平台)及全民牧场(R2O)。产权式养殖,所有权和养殖权分离,网民可认购牛犊或羊羔等,委托牧场代为养殖,通过网络等通讯手段监看,保障食品安全,还可通过一系列微信小程序等现代化手段,增加趣味性、提高参与性。

(6)茂道吐苏木。依托丰富的牧草地资源,扩大以黄牛为主导的畜牧养殖业基础上,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和马头琴制造业,发展特色风情旅游业。策略一:畜牧养殖业向订单经济、合作社、规模化经营模式发展; 丰富林木经济内涵,以木材、林下菌菇、碳汇林等,形成复合林木产业,林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发展“碳汇林”。策略二:打造“马头琴之乡”,扩大马头琴文化传播,技艺传授,将马头琴形象融入城镇小品建设,随处展现马头琴特色风采。策略三:以古墓遗址、马头琴、马具制作文化和特色景观为切入点,发展特色旅游,打造高速公路景观带。

充分挖掘特色小镇的特色旅游资源,见表3。针对不同的自然景观,历史景观,农业景观,文化景观,现代产业景观,民俗活动景观等景观要素进行整合,建立旅游网络,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旅游路线,深度开发旅游产品,旅游消费的溢价空间,建立旅游品牌。

表3 小镇特色旅游资源

3 内蒙地区特色小镇总体规划及建设的思考

3.1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视角

视角一:城乡一体化的视角。将小城镇发展视角扩大到其依托的城市区域结构体系中,避免功能定位雷同,城镇产业相似,形成同质竞争,重复建设。小城镇应以周边城市为坐标原点,借力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清晰地找到小城镇在城市区域网络体系中的定位,加强小城镇发展的独特价值及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路由器”的作用。

视角二:城镇集群协同的视角。特色小镇的成长,离不开要素聚集,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生命活力,主要表现为要素的流动和循环。 充分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原理,将区位、空间相近的分散孤立个体通过空间重划,连成有机整体,在引导空间要素聚集的同时,实现人口快速聚集,达到城镇生长的最优规模,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2]。城乡一体化与小城镇群协同的视角扩宽了小城镇发展的规模空间,突破了地域限制,提升了特色小镇的生命力。

3.2 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特色挖掘

特色小镇的“特色”是立命之本,核心竞争力所在,内蒙地区的小镇建设应充分依托内蒙古各地特色资源。小城镇的特色挖掘首先要对小城镇的历史发展历程进行全面解析,独特的发展历程决定着培育特色小镇的先天条件,并从中提取优势;其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精准定位小镇发展目标方向,通过对土地利用规划梳理、将特色产业导入,同时激发地域人文底蕴的演化与发展,在此基础上促进小城镇功能完善,宜居环境提升,生态环境的保护。再次是确定小镇特色产业,特色产业依据小镇的产业基调和自身区位、交通、资源、环境等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将基础产业与特色产业相结合,并加强产业链建设。最后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要不忘初心,不忘来路,充分保护并尊重内蒙地区小城镇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要明确小城镇文化内核,将文化体验与旅游相结合,这一过程强调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将其发展成为能够感知、参与、带来认同感的文化创意[3]。

以六镇文化特色与旅游资源挖掘为例:

(1)查日苏镇。历史文化资源:辽代韩州城——自治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道布格日、哈日根呼、甘其白遗址——长旗级文物保护单位;蒙医整骨,蒙马文化,赛马大会,马王之乡,马文化相关产业——第三批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旅游:历史文化景区——辽代韩州城历史景区,划定保护范围,保护修缮历史建筑,建设历史博物馆和参观游览场所;特色旅游景区——查日苏大草原,马文化旅游区,打造蒙医正骨医疗及相关产业,进而发展系列配套产业。

(2)朝鲁吐镇。历史文化资源:新艾里鲜卑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庙、敖包、民族宗教信仰朝拜遗址;蒙医蒙药、药材供应基地,打造内蒙药镇;蒙牛文化——赛牛大会,马文化相关产业。 特色旅游:历史文化景区——新艾里古墓历史景区;民族风情旅游区——宗教文化旅游景区、蒙族风情一条街。定期举办庙会、祭祀、祈福等活动,吸引周边居民定期朝拜;举办赛牛大会,吸引游客、招商引资,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发展。

(3)海鲁吐镇。历史文化资源:革命烈士纪念碑——安放革命战争时期英勇牺牲的烈士骨灰;文物保护单位——乌兰巴日墓群、西散都西北遗址等 ;蒙马文化:第三批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牛文化、水文化,赛牛大会、水文化崇拜。特色旅游:旅游公路——基于公路文化的特殊旅游方式,通过修建公路打通村镇旅游发展的主动脉与微循环,打造内蒙精品公路旅游品牌;塞北水乡——通过旅游公路串连风格迥异的湖泊,日湖、月湖、七条牛、查干胡守,以滨水特色为主,以蒙族水文化为核心形象的特色旅游区;省道305两侧大地景观与微农庄,以淳朴的农业景观为基础,围绕中心旅游区发展辅助功能;西三刀、协日嘎、双湖湿地群,近期进行生态涵养,远期发展独立的、自然的草原旅游区。

(4)双胜镇。历史文化资源:金宝屯灌渠——旗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传承——汉族文化与蒙族文化融合发展,传承特色蒙汉交融文化。特色旅游:建设现代化农业观光旅游区,打造农家乐特色旅游产品。滨河旅游度假村——依托向阳、新街基、花大树等村庄,建设滨河旅游度假村,并打造滨河景观带;向西可游览科尔沁草原和浩瀚大漠,体验辽河与沙漠相依、湖泊与草原相映、蒙汉文化交融的独特风情。现代化观光农业——依托丰富的辽河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塞北鱼米之乡”观光园。

(5)阿都沁苏木。历史文化资源:古恩胡都嘎墓群——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好来宝、蒙医整骨——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牛文化——赛马、牛大会,马、牛文化相关产业。特色旅游:参与体验+寓教于乐的旅游发展。阿都沁七彩草原——利用草原自然优势,在高速两侧建设七彩草原,多变的刺激性颜色吸引过路游客,打造精致且独具特色的景点;竞技文化旅游区——以蒙族的弓箭、摔跤、骑射等竞技文化为特色,结合畜牧养殖,打造特色旅游区;生态观光牧场特色草原、集聚牛群、羊群、马群、农作物。通过看、听、用、参与等体验营销手段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景区活力;竞技博物馆—— 蒙古文化、特色文物、竞技起源。

(6)茂道吐苏木。历史文化资源:吐尔基山辽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古城、墓群——旗级文物保护单位; 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第二批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头琴——民族特色文化品牌,专业村。特色旅游:吐尔基辽代古墓历史景区——现为通辽十大旅游景点之一,位于吐尔基山南麓,规划进一步保护修缮古墓及遗迹,建设历史博物馆和参观游览场所; 哈达江水库——文明发源地;榆林自然保护区——万亩天然榆林自然保护植被;吐尔基山水库——千年文化传承,浩瀚草原风景 ;候鸟观光带——公路沿途水系丰富,迁徙季节有近百种候鸟休憩,形成独特景观带。

3.3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发展策略

(1)产业定位上。建立推动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经济模式,特色小镇力求“强而特”,而非 “大而全”。 产业特色是核心,在小镇产业集群化的框架下,注意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将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产业放大特色。内蒙地区特色小镇产业应该成为新时期产业升级的主要载体之一,特色小镇建设主流方向应该是产业小镇,其发展趋势应将旅游产业与特色产业结合。

(2)功能叠加上。建立优化生产力布局、注重内涵的发展模式,特色小镇力求“聚而合”,而非“散而弱”。打破小镇基础功能与特色功能简单机械地“功能相加”,而应力争功能叠加,功能融合,完善城镇的基础功能同时,深挖,延展,融合特色产业功能,实现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3)建设形态上。建立传承民族建筑精髓,还原自然乡村形态的风貌保护模式,特色小镇力求“精而美”,而非“大而广”。 特色小镇形态即要引进现代技术,又要传承民族文化,既要保持着城市特征又要蕴含乡村形态,内蒙地区根据地形地貌,自然人文资源做好整体规划,定位重点发展区域,强化蒙元文化,边塞文化风貌特征,对历史及传统街区、建筑进行保护性更新,呈现小镇适宜的尺度与形态之美,力求做到“一镇一调”。

(4)机制设计上,建立多元参与、体制开放、协同共享的社区或社会治理模式,特色小镇力求“新而活”,而非“老而僵”。 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政策、人才、土地、金融等多方面的支持,尤其在内蒙地区资金及人才均相对缺乏的现状下,要使特色小镇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制度供给应突出个性,需要进行机制创新,在探索中时间、在创新中完善[4]。

4 结 语

通过对科左后旗查日苏镇、朝鲁吐镇、海鲁吐镇 双胜镇、阿都沁苏木、茂道吐苏木吐苏木六个镇的规划重新定位以及特色小镇建设研究,旨在将其地域性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要素 (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作为基础,打造具有鲜明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空间集聚区,从而开启科左后旗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发展区+特色产业聚集区+旅游商业景区三区功能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模式。

特色小镇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现实载体,存量载体,小城镇作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纽带,肩负着传承传统与面向现代产业的双重责任,推进得当,既能产生新经济新动能,又能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新空间,,最终实现小城镇与大城市之间以及小城镇与乡村之间资源双向吸纳,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形成星罗棋布的特色小城镇为特点的城镇星系,带动分散的广大乡镇人群的城镇化聚集,这也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开发带动模式和引擎结构,是就地城镇化的主战场,是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是中国城镇化的革命。

猜你喜欢

小镇特色文化
安安静静小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CK小镇”的美好
年味里的“虎文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中医的特色
谁远谁近?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