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重汽境外维修工程师班”核心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11-20贺红岩秦毅林百新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8期

贺红岩 秦毅 林百新

[摘 要] 为培养社会急需的中国重汽境外维修技术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并实践了“中国重汽境外维修工程师班”核心课程双语教学模式。针对职业教育中国重汽国际售后服务维修工程师人才培养存在的质量问题,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了中国重汽国际售后服务维修工程师培养中存在的主要教学问题,从构建一体化双语课程内容体系、编写双语教材、建立“英语主导式”双语教学模式、提出“三结合”双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设适应一体化双语教学的环境、资源和条件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实践表明,“中国重汽境外维修工程师班”核心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 双语教学模式一体化;双语教材; 多元考核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8-0110-03

中国重汽产品备受发展中国家青睐,开始进入发达国家门槛,品牌日益国际化,中国重卡已在国际市场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落后的售后服务仍是制约中国重汽出口的软肋,凸显出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即毕业生应用实用能力差、实践能力不强、所学知识与国外岗位实际需求脱节,达不到企业要求等。这些问题折射出中国重汽国际售后服务维修工程师培养上存在不足,必须从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方案进行系统化的改革。山东华宇工学院与中国重汽集团进出口公司合作,就如何培养合格的中国重汽国际售后服务维修工程师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了“重型汽车发动机的结构与拆装”“重型汽车车桥结构与拆装”“重型汽车变速器结构与拆装”三门专业核心双语课程,探索并实践了“中国重汽境外维修工程师班”核心课程双语教学模式。

一 主要教学问题分析

通过对人才市场的调研和重型汽车出口企业对毕业生质量反馈,从质量的表象分析其产生的基本原因,明确了中国重汽境外维修工程师培养需要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

1 传统的汽车发动机的结构与拆装、车桥结构与拆装、变速器结构与拆装课程内容体系和学生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不一致。传统的此类课程教学中,课程内容是基于学科体系组织的,偏重于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和逻辑性,忽视了职业教育必须与现代科技发展相联系、必须与社会岗位相联系的培养方向,使学生所学和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不一致。

2 缺少适合职业教育学生的《重型汽车发动机的结构与拆装》《重型汽车车桥结构与拆装》《重型汽车变速器结构与拆装》一体化双语课程教材。课题组将编写基于“由外及内”的拆装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双语教材。

3 传统的汽车发动机的结构与拆装、车桥结构与拆装、变速器结构与拆装课程教学模式不适用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传统的此类课程是按照知识传授型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低,合作交流机会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通常情况是学生先学习技术理论,再进行验证,即使学完全部教学内容,也不会应用所学进行发动机的拆卸、安装及调试。

4 传统的汽车发动机的结构与拆装、车桥结构与拆装、变速器结构与拆装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无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此类课程教学中,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程考核仍然沿用“期末理論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的方式进行,基本上是一张试卷定效果。这种课程考核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禁锢了学生思维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5 传统的汽车发动机的结构与拆装、车桥结构与拆装、变速器结构与拆装课程缺乏适应于一体化教学的教学环境、资源和条件。传统的课程教学环境单一,条件简单。教材跟不上现代技术发展的节奏。实践课也只是进行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无法进行应用性的拆卸装配调试训练。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所培养的学生注定和实际技术应用脱节。

二 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中国重汽境外维修工程师班核心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是山东华宇工学院与中国重汽集团进出口公司共同完成的教学成果,该成果面向产业需求,明确提出了培养实践能力强、英语实用能力高的国际化人才,构建了一体化双语课程内容体系,编写了三部双语教材,探索出了以“合作教学”为特点的教、学、做一体化“英语主导式”双语教学模式,实施了“三结合”课程评价方式,建设了一体化的教学环境。

1 对“重型汽车发动机的结构与拆装”“重型汽车车桥结构与拆装”“重型汽车变速器结构与拆装”一体化双语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和序化,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双语课程内容体系。以 “由外及内”的拆装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培养为本位,将课程进行了整合重组,形成新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双语课程“重型汽车发动机的结构与拆装”“车桥结构与拆装”“变速器结构与拆装”。在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上,强调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英语应用性。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打破了原来章节的限制,解构了原有学科体系的知识要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英语应用能力,以 “由外及内”的拆装工作过程重新序化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应用载体,形成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依次递进的双语教学情境。

2 编写《重型汽车发动机的结构与拆装》《重型汽车车桥结构与拆装》《重型汽车变速器结构与拆装》一体化双语教材。根据我院中国重汽国际售后服务维修工程师的培养规格及要求,课题组将整合国内外教材,为教学内容做整体规划,自编双语教学教材,。课题组将在“知识总量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知识的排序方式”,遵循能力递进的原则,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通过“结构优化、内容序化和知识细化”,利用双语对结构和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有效裁剪和深度挖掘,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统筹规划,逐步推进,在一年内完成编写任务,建立与双语教学相应的题库。由于国外双语教学发展历史悠久,中文教材中很多关于重型汽车的理论研究方面参考了国外的文献,通过英文的教材和英文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重型 “原汁原味”的知识点,对一些概念可以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掌握。

3 实施以“合作教学”为特点的教、学、做一体化“英语主导式”双语教学模式。在每一个双语教学情境中,都有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都融于这一系列的工作任务中,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每一个工作任务都由4~5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完成这项任务需要有学生和学生的合作,又有学生和老师的合作,还有老师之间的合作,完成这些合作需要师生通过英语进行交流。

采用双语教材授课模式。使用英汉互动教学,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英语使用比例,渗透型双语教育、穿插型双语教育、双重型双语教育,逐渐过渡到“英语主导式”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兴趣不大,而学生听不懂课是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很多学生对英语没有兴趣。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摸底。课上以互动式教学为主,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思考。在课上选择适合学生的中英文讲授比例,课件使用中英文双语,简单的知识点可只用英文,复杂的专业名词和术语可以既写中文又写英文,让学生加深印象。进行课堂提问时,尽量使用英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使用双语回答。双语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更快、更好的掌握专业英语。一方面使学生能更好的学好专业知识,打好专业知识的外语基础;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尽快掌握本学科相应的外语词汇和了解当今学科最领先的技术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的“双语复合型”人才。实现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的“双赢”,培养出优良的“双语复合型”人才。

4 提出并实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三结合”双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教师在制定授课计划前,先要考察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班风及学风,进行诊断性评价,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体现教学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又为形成性评价提供参考。重视和强化由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指导老师评价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既关注学生已达到的专业知识的程度与水平,还关注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水平与变化。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和综合性大作业的成绩,则作为学生的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和综合性大作业主要考查学生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包括用英语讲解维修工具的使用、发动机每一部分的结构以及维修过程等。学生的最后成绩仍然采用百分制,其中形成性评价占70%,终结性评价占30%。形成性评价中,个人评价占20%,小组评价占20%,指导教师评价占30%。

5 建设适应一体化双语教学的环境、资源和条件,有效解决双语一体化教学环境、资源缺乏问题。购置油泵试验台、WD615发动机、19710变速器、重型汽车转向车桥、驱动车桥、拆装专用工具、语音教学设备等设备,并按适应一体化教学的方案进行布置,建成重型汽车拆装一体化实验室,采取双语一体化教学方法,要将“教学做”“演练检”“讲训考”融为一体。具体地说“教演讲”要与“学做、练训”联结起来,教中学,演中练、讲中训;同时“教演讲”“学做、练训”要与“检考”结合起来。

三 成果的主要创新点

1 一体化双语课程内容体系创新

依据就业工作岗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以 “由外及内”的拆装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培养为本位,以英语应用能力为基础,将结构和拆装两门课程进行了整合重组,形成新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双语课程“重型汽车发动机的结构与拆装”“车桥结构与拆装”“变速器结构与拆装”,重新序化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应用载体,形成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依次递进的双语教学情境。

2 一体化双语教学模式创新

实施以“合作教学”为特点的教、学、做一体化“英语主导式”双语教学模式。按诊断性评价结果,把学生分成由4~5人组成的的小组,在一体化双语教学的环境里,合作完成双语教学情境里的每個工作任务,将“教学做”“演练检”“讲训考”融为一体。教师编写《重型汽车发动机的结构与拆装》《重型汽车车桥结构与拆装》《重型汽车变速器结构与拆装》一体化双语教材,采用“渗透型双语教育、穿插型双语教育、双重型双语教育”等双语授课模式,逐渐过渡到“英语主导式”双语教学模式,实现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共赢”,培养出优良的“双语复合型”重型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人才。

3 一体化双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创新

提出并实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教师在制定授课计划前,先要考察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班风及学风,进行诊断性评价。重视和强化由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指导老师评价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期末考试和综合性大作业则作为学生的终结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专业知识你和英语应用能力,包括用英语讲解维修工具的使用、发动机每一部分的结构以及维修过程等。

四 成果推广与应用效果

山东华宇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一直坚持错位高端发展,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国重汽境外维修工程师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11年与中国重汽进出口公司合作“中国重汽集团境外维修工程师”订单培养项目开创了华宇学院在校学生带薪上学的先河,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共同授课。“中国重汽国际售后服务维修工程师培训班”学生在校期间每月由中国重汽集团发放1500元生活费,上岗后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带薪上学、高薪就业”。

本项目主要在山东华宇工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挑选学生实施,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明显提升,汽车制造与维修实践能力明显增强。截至2017年12月受益学生数已达到1000余人,323名毕业生走上了重型汽车维修技术员的岗位,205名毕业生进入了中国重汽卡车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重型汽车制造岗位,其薪资比小型汽车技术岗位月平均高2000元以上,189名重型汽车行业国际售后服务高端技能型人才走上国外工作岗位,月薪1万元以上。

三门核心双语课程的建设在山东华宇工学院尚属首次,开启了学校双语建设的先河,对其他专业双语课程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对职业教育其他高校汽车类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及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贾长云,汪永兰.以学生为中心 以能力为本位 培养“数字蓝领”——可视化编程应用教学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01):33-35.

[2]魏华,马艳,苟凝霞.CLIL理论指导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性探讨[J].考试周刊,2013(90):67-68.

[3]贾婕婷.将ESP教学理论引入艺术生大学英语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4(19):112-113.

[4]李灿,对 我 国 高 校 实 施 双 语 教 学 的 几 个 相 关 问 题 探 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7(3):50-52.

[5]杨连发,黄美发.提高工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效果之管见[J].高教论坛,2007(6):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