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不是君子,我是君子”

2018-11-20周洪波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沧浪知识分子君子

“君子”观念在中国各家中,“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周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尚书·虞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到底何为君子?地位居高之人?品德高尚之人?满腹才学之人?是权势?是才学?是德性还是尊称?历来被诸多人效仿与讨论。近来,由湖南省话剧院创排的大型现实题材话剧《沧浪之水》在湘上演后,引发无数“君子”感言,结合孔子的君子之道以及小说和话剧《沧浪之水》中池大为的“君子之道”,笔者得出如下思考:

一、《沧浪之水》文学分析

小说《沧浪之水》是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阎真先生于2003年出版的一部官场小说,全书深刻透露出知识分子在现实社会与金钱权利面前的艰难抉择,以及在官场黑幕前的毫无办法,最终为社会所同化的悲剧。作者阎真先生以其犀利的刀笔和幽默的语言写出了一个从君子到非君子再到君子的人生经历,讲述了一个有志青年在生活中面对困难奋发图强的故事。自2003年出版以来,重版80余次,总销量超过一百万册。这部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培养的第一代研究生池大为的心路历程的作品,被称为是一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震撼了无数读者。2016年,话剧《沧浪之水》首次立项,2018年话剧《沧浪之水》面世,该剧展现改革开放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涤荡。

二、池大为的人物形象分析

主人公池大为在金钱和权力面前经历了心灵煎熬和灵魂拷问,转型期社会对知识分子的传统价值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该剧紧扣主人公池大为在不同观念冲击下内心的斗争,经历圆滑与世故,守住了底线,守住了责任、良知与人格,剧本着力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追求质朴的同时以极具质感的舞台風格来表现平凡的人和事,真实的反映时代社会,展现了人生的无奈、人在成长中经历的阵痛以及产生蜕变的过程,展现了新一代知识分子,在金钱和权力面前经历了心灵煎熬和灵魂拷问,最终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家园,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逐步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从人的精神层面讴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小说《沧浪之水》不同的是,主角池大为在金钱和权力面前经历了心灵煎熬和灵魂拷问,最终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家园。

三、从孔子的“君子之道”到“池大为”的君子之道

在孔子之前,“君子”主要是从政治角度立论,对“君子”一词的具体说明,始于孔子。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不仅限于“君子”一词,“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与“君子”相关。君子的人格理想包括“仁、义、礼、智、勇。”如果将这些论述都包括进来,《论语》一书,所论最多的,无疑是关于君子的论述。池大为到底是否能称之为君子,从君子到非君子再到君子间这个人物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洗礼?我们不妨一起探讨一番:

(一)初出茅庐,宁折不弯——君子

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四不:其一就是“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也就是说如果是一个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他都会经过再三的考虑:这个行为会伤害到他人吗?这件事情会对别人不利吗?想清楚了,他才会有所行动,所以君子的行为必定合乎正道。

池大为毕业后带着青春的梦想进入了卫生厅,一个刚毕业的研究生,虽经受了现代文明的熏陶,但他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身无分文而心忧天下的人生态度,他的人格理想是中国传统文人的那种宁折不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格理想。职场上,他想履行自己作为医务工作方面的职责,按照自己的信仰理念工作,可自己努力工作,正义直言却屡受领导的责备与冷遇。当池大为看到血吸虫病的调查报告有着很大的虚假成分时,敢于向黄主任提出,黄主任却批评自己年轻过于激进,不理解情况。坚持原则却备受指责,池大为疑虑重重,但依然仗义执言。若以君子论道,初出茅庐的池大为,当之无愧为一名“君子”。

(二)现实的妥协、精神的失落——非君子

孔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孔子不否认人有追求正当利益的权利,但孔子强调人对于利益的追求一定要符合正当性的要求。君子担道行义,以张扬仁义为己任。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才能体现出一种人格精神,而是一种突破事功之后的人格精神,是一种人格修养的境界,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完善、完美的精神境界。

身有才学和抱负却无处施展,面临众多不平却无处诉说。在不断遭受各种打击下,池大为进行着精神的痛苦挣扎和裂变,不得已做出选择。生存是硬道理,是归宿,是一切。当他意识到这是一种潜在的征服而想反抗的时候,却失去了反抗的理由。池大为的“好人”得不到“好报”,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不屑于世俗的作法被人冷落、欺压,促使池大为的人生坚守发生转变,他渐渐明白与其守着那份清而不高的高贵,让自己心底仅存的一点信仰把持着自己的思想,不如去追求那份虚拟的尊严与真实的利益。他无法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原则,并且通过自己的算计和聪明换来了成功。他随波逐流、融入现实,最终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成为精神的失落者。在这个阶段里,谓为非君子。

(三)回归良知与人性——君子

虽然池大为已经放弃追寻自己的天命,但他仍旧相信世界上有种不可描述的声音,不可解释的力量,超越应验的价值之源。无论怎样,池大为在经历五味心酸的人生百态,一波三折又险象环生的升迁之路后还是守住了自己的道德、良知和人性。虽曾被现实所迫,游离于屈服现实的边缘,但他并没有完全泯灭良知,知恩图报,心头始终未抹掉“家国天下”的担当和责任。

君子也好,非君子也罢,与其说是人物价值取向标签,不如说是人物涉世后人生态度的反馈。要做君子,首先要有志,有志成为君子,志于仁,然后才能弘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决定了当代青年的人生信仰与目标。

参考文献:

[1]韩星,韩秋宇.儒家“君子”概念英译浅析——以理雅各、韦利英译《论语》为例[J].外语学刊,2016 (01):94-97.

[2]黄光国.“道”与“君子”:儒家的自我修养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 (03):166-176.

[3]梁国典.孔子的“君子”人格论[J].齐鲁学刊,2008 (05):5-11.

[4]汪凤炎,郑红.孔子界定“君子人格”与“小人人格”的十三条标准[J].道德与文明,2008 (04):46-51.

作者简介:周洪波,1971年出生,湖南省长沙县人,长沙县文化馆音乐专干。

猜你喜欢

沧浪知识分子君子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君子无所争
沧浪
均州:沧浪之上,沧浪之下
有君子之道四焉
只见沧浪不闻君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