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八旬养母读研“自强之星”笑傲磨难坚守梦想

2018-11-20□星

职工法律天地 2018年19期
关键词:养父养母

□星 光

出生被弃养父母把她哺育成人接到硕士录取通知书却无法开心

2016年8月的一天,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一封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寄到了湖北省随州市淅水镇25岁女孩孙玉晴的手中,继续深造的愿望得以实现,本应十分开心的孙玉晴却眉头紧蹙:自己去读书,77岁患老年痴呆症的养母怎么办?

1991年深秋,刚出生一个月的孙玉晴便被亲生父母遗弃在湖北随州火车站,养父孙希贤和养母吴世菊恰巧路过,看到哇哇大哭的婴儿无人过问,就把她抱回了家。养父母没有孩子,决心把这个可怜的女婴抚养大,因为捡到她的那天是秋高气爽的晴天,便给婴儿取名孙玉晴。

收养孙玉晴时,养父61岁,是一名小学退休教师,51岁的养母在家务农。一家三口住在50平方米的教工宿舍,靠着养父每月微薄的退休金生活。为了增加收入,养母养起了猪,还到处捡废品。自打懂事起,孙玉晴便看到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养父,每天背着废品一瘸一拐地到十几里外的回收站去卖。

当了多年教师的养父在供养养女读书上不遗余力,孙玉晴读了小学读初中,然后又考上了重点高中,养父母的身体却一天比一天差。不少亲友劝养父母,说女孩子读到高中毕业就行了,现在上大学还要缴学费,你们哪里供得起呀!对此,养父的回答是:女孩子更需要读书改变命运,晴晴必须考大学!

2010年,孙玉晴高考前夕,84岁的养父病危,孙玉晴几度想回家,可养父让她只管好好学习,不要因为他影响高考。当年5月,养父病故,孙玉晴最后一次抓住养父的手紧紧不放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养父的离世给了孙玉晴很大打击,一个月后,她带着亲人离世的悲伤走上了考场,平时成绩优异的她发挥不佳,最后被湖北文理学院英语专业录取,读的是三年制的大专。

孙玉晴刚入校就定好了目标:三年后专升本。当时她申请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解决了学费问题。为了赚够自己的生活费,孙玉晴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打工之外的时间全部投入到了学习中去,那三年是她最拼的日子。

在孙玉晴的努力下,她英语过了专业八级,成绩长期名列班上第一,并成功专升本,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

发奋苦读的同时,孙玉晴最牵挂的还是养母。即使学业再忙,她每半个月都要回家陪一次妈妈,养母的冠心病达到了一级,每年要住几次院,每次住院,孙玉晴都会回去陪妈妈,她要尽力弥补养父离世自己没有尽到心的遗憾。

养母有两个心愿,一是到北京看看毛主席的遗容,二是到她读大学的地方看一看。2015年母亲节前夕,孙玉晴正好有时间,遂决定带养母进京圆梦。

在北京,孙玉晴带养母去了很多地方,天安门广场、故宫、圆明园、长城、王府井等,北京的许多景点都在孙玉晴及养母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北京之旅她“奢侈”地花掉3500元辛苦打工赚来的钱,但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尤其是手机里所存的200多张照片,满满的都是关于北京的美好记忆。

带养母从北京回来后,再过一个月孙玉晴就要大学毕业了。想到养母的另一个愿望,孙玉晴决定把养母接来参加她的毕业典礼。学校知道她的想法后非常支持,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学校决定为她的养母报销路费,提供住宿。

2015年6月16日,湖北文理学院毕业典礼上,孙玉晴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上台接受校党委书记马小洁颁发的优秀毕业生证书,并邀请孙玉晴的养母吴世菊与女儿一同上台。和养女并肩站到台上那一刻,吴世菊的眼睛湿润了。

接受完颁奖后,孙玉晴穿上学士服,和捧着鲜花的养母合影,然后陪老人逛了她生活5年的大学校园。

大学毕业后,孙玉晴一边打工一边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2016年顺利接到了西北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可就在她备考的那一年里,养母不但身体每况愈下,还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身边离不开人,她该怎么办呢?

带着痴呆养母读研孩子气的养母是唯一牵挂

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当晚,孙玉晴失眠了,满脑子想的都是养母该怎么办的问题。养母77岁了,多病缠身,又患上老年痴呆症,全世界只认识她这个女儿,如果她去了异乡读书,养母在老家就无人照料了。思来想去,孙玉晴只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带着养母去读研。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孙玉晴拨通了辅导员的电话。素未谋面,辅导师听了孙玉晴反映的情况后,承诺向学校领导反映,一定会帮她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让她开学时只管带着养母前来报到。

2016年9月初,孙玉晴带着养母坐火车来到西安,辅导员按照学校的安排,帮她申请了一系列的补助,解决了经济上的困难。更让孙玉晴欣喜的是,学校还在长安校区家属院为她们母女租了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房子刚装修过,温馨舒适,家电齐全,让孙玉晴非常感动。

安顿下来后,孙玉晴首先面临的是养母的适应问题,从山青水秀的湖北来到风沙较多的大西北,母亲虽然神智不清,内心眷恋的却是生活了大半生的家乡。到西安第一个月,养母变得焦躁不安,一不留神就往外跑,嘴里嚷着要回家。孙玉晴怕母亲跑出去摸不回来,尽量让她在自己的视线之内活动。

2016年10月的一天晚上,孙玉晴因为学习和照顾养母,折腾得很累,上床后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闹钟响了两次后才睁开眼睛,醒来后她下意识地去抓养母的手,却发现身边空空的,不由一个激灵坐了起来,然后穿衣下床,找遍房间也没有养母的影子,她发现防盗门开了个缝,立马明白,养母不知啥时候溜出去了。

孙玉晴心里很紧张,养母不认识回家的路,肯定摸不回来。她骑着自行车,以所在校区为圆心,5公里为半径进行搜寻,逢人便问见没见到一个湖北口音的老太太?找了五六个小时仍没结果,孙玉晴急得快要哭了,路人提醒她不妨报警,问一下有没有被送到派出所的迷路老人,孙玉晴接受了这个建议,赶紧报了警,结果长安区一个派出所果真收留了一位被热心群众送来的迷路老人,孙玉晴了解过老人的外形后,断定被警方收留的老人正是养母。于是,她赶了过去,在派出所见到养母的时候,孙玉晴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死死攥着妈妈的手不愿松开。

把养母领回家以后,孙玉晴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给养母做了个联系卡,卡片上写上她的名字、手机以及相熟同学的名字、手机,这样养母迷了路,好心人就可以给她或者同学打电话了;二是,在家里孙玉晴都要把门反锁,谨防老人偷偷溜出去。

刚到西安,孙玉晴不但要帮养母克服思乡心理,还有饮食方面的习惯要适应。西安面食种类多,养母却吃惯了米饭,到西安不到一个月,人就瘦了许多。为了给养母改善生活,孙玉晴每周都要去市场买菜,给老人做几道家乡菜。

白天,孙玉晴去上课,养母一个人关在屋子里看电视,老人最期盼的就是晚饭后牵着养女的手散步。老人捡了几十年的废品,散步时一看到饮料瓶、纸箱之类的东西就捡起来,脸上还现出兴奋的神情。众目睽睽之下,孙玉晴一点也没觉得难堪,而是帮着养母把捡来的废品拎回家里,攒多了一并卖掉,那时的养母便会有一种成就感。

其实,孙玉晴最担心的是养母的病情。2013年,母亲被检查出脑子里有淤血,做了微创手术后,就变得思维不清了,患了老年痴呆症后,几乎失去了记忆,有时问她自己的年龄,她都记不清了,再加上老人有冠心病,孙玉晴整天提心吊胆,她知道,养母是她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她必须照顾好她,养母把她养大,她要陪养母到老。

自从养母跟着孙玉晴到西安读书后,性情变得越来越像个孩子,对她尤其依赖。晚上,老人看电视,孙玉晴在另一房间里学习,一会儿,养母就会跑过来,要么摸摸她的头,拧一下她的脸蛋,要么就是给她倒杯水,看着她一口口地喝掉。有时,孙玉晴学习累了,就陪养母看会儿电视,养母总是攥着她的手不愿松开。

为挣生活费连打多份工“大学生自强之星”感动古城

除了照顾养母外,孙玉晴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把她和养母的生活费挣出来。为了不耽搁学业,孙玉晴把打工时间安排在双休日。除了做兼职外,她为企业发传单,做促销,去一些国际性会议做翻译等,还在课余时间干了两份家教。每个双休日,孙玉晴就像上足了发条一样,奔走在古城西安的大街小巷。

2017年五一那天,凌晨5点孙玉晴就爬了起来,给养母做好一天的饭菜,然后往离学校10多公里外的北郊赶,她要到一个高二学生家里做两个小时的家教,做家教的时间是上午8点到10点,上完家教课,孙玉晴马不停蹄赶到一家大型超市,为一家化妆品公司做促销,时间为上午11点到下午4点,中午匆匆吃个盒饭填饱肚子。

下午6点,孙玉晴还要到一家快餐公司做两个小时的钟点工,做完钟点工回到家已近9点了。虽然人在外面,孙玉晴却牵挂着孩子气的养母,双休日不在家的时候,她委托同学到家里照看一下养母。同学看孙玉晴如此辛苦,而又从不叫苦,对她充满了钦佩,称她是一位永不知疲倦的“发条女孩”。

其实,孙玉晴也和同龄人一样爱美,只不过,她觉得自己处在最好的年华,应该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照顾养母和对学业的追求上。在衣食住行上,她努力把需求降到最低,提醒自己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拼搏精神。

有一次,孙玉晴为一个高二女孩辅导英语,女孩家境优越,生活中处处追求名牌,学习上不求上进。第一次见到孙玉晴时,看着她身上那件廉价的连衣裙,语带嘲讽地说,老师,你这裙子是从地摊上买的吧?孙玉晴毫不掩饰地说,裙子是在夜市上50块钱淘来的。那女孩笑嘻嘻地说,50块钱还不够吃个哈根达斯的!孙玉晴没有接话,课间休息时,她给女孩讲了自己的经历,听到她带着近80岁的养母上学,女学生觉得发生在大姐姐身上的事情不可思议。女孩的妈妈为了让孩子接受一下教育,带着女儿前去学校看望孙玉晴和她的养母,看到母女俩相依为命的感人情形,女孩心有触动,感动于大姐姐身上的拼搏精神,女孩学习较之前更努力了,生活上也降低了要求。

照顾养母、打工挣生活费耗费了很多精力,孙玉晴学业上更不敢怠慢。在时间安排上,甚至精确到了分钟,并严格按作息时间表来进行。

读研究生时自主性强,不但基础学科要扎实,还要投入一定的时间搞科研。孙玉晴每天早上给养母做早餐的同时,还要跟着手机播放的英语视听资料进行朗读。课余时间,她一个人躲在公共教室自习,她学的是英语专业,很多教材都反复诵读,一些认为是经典的文章她都能背诵下来。

读研有科研创新任务,图书馆是高校最宝贵的公共资源,孙玉晴和导师商定好研究课题后,一有时间就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以便向导师请教。从研一开始,孙玉晴就自我加压,校园里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她都积极地参与,西安一些大型国际会议招录志愿者,孙玉晴也凭着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报名。

孙玉晴的毅力和勤奋很快结出了硕果,她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并获得多项奖学金;2016年,孙玉晴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主办的“青春自强·励志华章”主题活动中获得“2016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2017年,孙玉晴被评选为“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而在学术方面,孙玉晴2017年还赴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参加外语类顶级国际会议并作交流汇报。

孙玉晴带着养母读研的事迹被当地媒体披露后,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第一时间做出批示,称孙玉晴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大西安城市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当代大学生和青年的榜样,并要求相关部门解决其生活困难。西安市副市长率领教育、民政、卫生等部门领导看望了孙玉晴和她的养母。为了让孙玉晴轻装上阵,减轻压力和搞好学习,民政部门把孙玉晴的养母安置在一家养老院,同时联系医院为其进行治疗。

西安这座城市让孙玉晴和养母感受到了莫大的温暖,她的学习劲头更足了。为了回报学校和社会,孙玉晴策划和组织了“讲中国故事”系列活动,还作为创始人之一,发起“毅达教育”项目,通过创业将知识传授给长安校区周边农村的孩子们。

“我要感谢养父母,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我的努力也是为了回报他们。”孙玉晴这样表达她内心的感动。谈到未来,孙玉晴乐观地说,在照顾、陪伴养母的同时,她还想继续读博士,将来做一名大学教师,尽管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会继续努力,坚守自己的梦想。

猜你喜欢

养父养母
不事张扬的爱
晨光下的独舞
我给养父唱首歌
一个女博士的自述:遇见你,是我人生不幸中的大幸
一个女博士的自述:遇见你,是我人生不幸中的大幸
跪地求饶37年
重情养女,孝义独扛一个家
感动的泪水
当我违心承诺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