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苍口罩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30例*

2018-11-20韩英豪吴长怡朱长刚

关键词:鼻甲变应性肺气

韩英豪 吴长怡 朱长刚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AR),为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好发于30岁以下的青少年[1]。在中医学中归于“鼻鼽”的范畴,指因脏腑失调,兼受外界刺激所致,以突然或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频作、清涕量多、鼻塞等为主要表现的鼻病。治疗具有疗程长,疗效不显著,容易复发的特点。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学》[2],将“鼻鼽”分为四种证型:肺气虚寒型、脾气虚弱型、肾阳不足型、肺经蕴热型。本文讨论的病例为肺气虚寒型。本实验通过向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志愿者提供可替换含有中药囊片的口罩,治疗变应性鼻炎。观察治疗效果,取得了的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通过问卷调查搜集2016年6月~2016年12月本校大学生变应性鼻炎患者,筛选出符合西医变应性鼻炎和中医证候符合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龄均在18~24岁之间,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0年,平均(3.6±1.3)年,都无哮喘病史。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佩戴有中药成分的口罩)和对照组(佩戴无中药成分含有活性炭的口罩)各30例,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情况相仿可比。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依据

参照2015年《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3]:①症状:打喷嚏、流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等症状出现2个或以上,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h以上,可伴有眼痒、流泪和眼红等眼部症状;②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③变应原检测:至少一种变应原SPT和/或血清特异性IgE阳性。

2.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鼻鼽的诊断标准[2]制定: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证见突发鼻痒、鼻塞、喷嚏、鼻流清涕、量多为主要症状。主症:平素畏风怕冷,易患感冒,自汗,咳嗽痰稀,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检查:鼻黏膜淡白或肿胀明显,鼻腔有水状分泌物,双下鼻甲水肿。

男女病例随机,年龄在18~24岁之间;西医符合变应性鼻炎的患者诊断标准,中医符合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标准。排除患有影响其生存严重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排除哮喘和对中药成分过敏或不耐受的患者。

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佩戴的中药囊以玉屏风散和苍耳子散为主方加减,益气固表,温阳通窍治疗变应性鼻炎,具体方药配伍如下:黄芪12g,白术(炒)12g,防风12g,白芷 12g,辛夷 12g,细辛 6g,苍耳子 12g,薄荷10g,川芎12g。所有药物用机器粉碎,过200目筛,封入棉布制药囊内,棉布药囊片大小为5cm×4cm,厚度约0.2cm。每个药囊装入中药成分10g,药囊放入优质纯棉口罩的夹层内。要求患者佩戴口罩时每2天更换一个药囊,10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每个疗程更换5个中药囊片,每日佩戴时间≥40分钟(早晨≥20分钟,晚上≥20分钟)。对照组佩戴同款口罩,相应的每个棉质药囊内放入10g活性炭,佩戴要求同治疗组。

4 疗效评定标准

4.1 症状计分标准

3 个疗程结束后,参照《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3]评定疗效。主要评价指标包括4个鼻部症状(喷嚏、流涕、鼻痒和鼻塞)以及2个眼部症状(眼痒/异物感/眼红、流泪)。采用“四分法”对治疗前后的症状和改善情况进行评分。

患者对症状严重度按0~3分进行评分,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症状(症状轻微,易于忍受);2分为中度症状(症状明显,令人厌烦,但可忍受);3分为重度症状(症状不能忍受,影响日常生活和/或睡眠),见表1。

表1 症状分级评分标准

4.2 体征计分标准

3 个疗程结束后,参照《今日中医耳鼻喉科》[1]中的体征计分方法进行评分。

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样变、息肉形成,记录为3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下鼻甲与鼻底(或鼻中隔)之间尚有小缝隙,记录为2分;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见,记录为1分。

4.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耳鼻咽喉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有关的疗效标准修订:疗效评定,分为3级:①治愈:症状、体征消失,3个月以上无复发。②好转:发作时症状、体征减轻,发作次数减少。③未愈: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

记录患者6个月期间的随访情况,并记录复发情况。

5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的数据资料选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的资料使用百分率(%)来表示,用卡方来检验两组数据,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3 个疗程结束后,经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和体征评分比较,从而得出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8例,好转20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1例,好转9例,未愈20例,总有效率为33.33%。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经χ2检验,χ2=23.25(t≥5,χ2>χ20.050,1,0.05>P>0.025,V=1)见表 1;治疗结束后,佩戴中药口罩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半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77,t≥5,χ2>χ20.010,1,P<0.010)。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例,%)

2 两组复发率比较,见表3。

表3 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比较(例,%)

讨论

变应性鼻炎(AR)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分为全年性和季节性两大类。保守估计全球的AR患者超过5亿[5],我国发病率更高。晚近一篇关于中国AR流行状况的文献综述显示:AR在我国大陆地区人口中的患病率为4%~38%[6]。近年来环境污染加重,食品添加剂增多,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7]。

变应性鼻炎属于中医学“鼻鼽”范畴。现代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原因有二:一是内在因素,多为脏腑功能失调,主要是肺、脾、肾三脏虚损;二是外在因素,多为风寒等外邪侵袭鼻窍而致病。另有内因与外因合而为患,由肺气虚弱,卫阳不固,风寒外邪乘虚而入,或异气诱发所致。《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灵柩·本神论》所说:“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因此,本病的发生是机体的内因为本,外因为标,临床上以虚证表现居多,尤以肺气虚寒多见。“鼻鼽”的本质是肺气亏虚,正气不足。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和皮毛,卫外不固,肌腠疏松,风寒之邪乘虚而入,邪正相争,驱邪外出而鼻痒喷嚏;肺气虚寒,肺失通调,清肃无权,气不摄津,故鼻窍不通,水湿停聚,清涕涟涟,鼻内黏膜肿胀苍白。故临床上应以温肺散寒,祛风通窍为治疗原则。玉苍口罩顾名思义是由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制作而成的,本方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固表,炒白术健脾扶正祛湿,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苍耳子散中辛夷、苍耳子、白芷辛散祛风,宣肺通窍;川芎味辛,性温,不仅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更能引药上行,使药效直达头面五官,充分发挥药力;薄荷芳香发散,辛凉解表,不仅能疏风散热,清利头目,与诸温补辛散之药合用,更能防止温补太过或寒邪久郁化热,可以清宣肺气,内热得清,增强固表通窍之力。整方清补结合,标本兼治。

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另一特征是病位轻浅,局限在肺系,故采用中药与口罩结合的方式,起到保健与治疗的双重作用。另外,现代西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防治,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5种方法[3]。其中环境控制主要是指避免接触变应原和各种刺激物,是本病防治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玉苍口罩不仅能够治疗AR,更能避免AR发生的诱因,防止症状的加深。鉴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及病位,基于《黄帝内经》:“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和《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学术思想,我们采用口罩中夹入可替换中药药囊的形式进行治疗变应性鼻炎。其临床优势有:①中药口罩能够有效地起到过滤尘霾、花粉等过敏源和各种刺激物的作用;②口罩具有保暖性,有效避免风寒外邪或异气的侵袭;③口罩中的中药成分能够通过鼻腔吸入的方式实现直接持续地进入人体,起到温肺固表、祛风开窍,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④给药方式简单方便,可达到口服药物的疗效且避免了口服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⑤采用佩戴中药口罩的方式治疗,不受时间、地点等方面的限制;⑥口罩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安全、经济、普遍的防护工具,口罩与中药囊片相结合,可以随时替换中药囊片以保证药效。此种方法防治变应性鼻炎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鼻甲变应性肺气
2种不同中鼻甲成形术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人到中年补肺气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
中鼻甲垂直部长度和鼻窦炎病变程度关系探讨*
鼻中隔偏曲对侧下鼻甲骨角度变化的C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