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反省”的演化与存在

2018-11-19李常旭吕伟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7期
关键词:精神分析反省后现代主义

李常旭 吕伟华

摘 要:通过对于从意动心理学开始至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对于个体心理过程的理解,找寻其中关于现代心理学中关于个体“反省”过程的共同本质,从而理清关于以现象学方法为研究、治疗取向的心理学理论发展脉络,并从中找寻有关于此类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即方法的时代性与研究对象的不明确性进行了叙述,并对关于未来心理过程的“量化”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反省 意动心理學 精神分析 后现代主义

引言

当反省[1](retrospection)以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形式出现在以布伦塔诺为代表的意动心理学中时,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开始出现了分化,一部分人跟随着布伦塔诺走上了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的心理学之路。从此,一支低调的以内部知觉(inner perception)为特征的西方心理学发展河流逐渐的渗透到了人们心中。此处之所以形容其是低调的,源于其产生的方式与展现的方式。在聚光灯都聚焦在实验心理学诞生之时,在一个没有形成完成体系的一个理论流派当中诞生了这样一个概念,它没有像实验报告法一样的能够将心理内容展现的那么直观,也没有能够在实验室里进行量化的分析。但是如今,在各种盛行的心理学流派以及疗法之中依旧可以看到意动心理学有关“反省”的影子,虽然其中的称谓不同,但是其本质没有改变。尽管起初没有强调摆脱实验室的束缚,但是这种流畅的有关于过程性的觉察方法却让很多人对于心理学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

一、由意动心理学看“反省”概念的提出

当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心理学以一个独立的、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冯特本人也为此成为了“科学心理学之父”。而与此同时,他的关于以内省法研究心理现象的观点却遭到了以布伦塔诺为首的意动心理学学派即后期的机能主义学派的质疑。前者提到的是关于心理现象的一个静态的描述,是一种结果性的描述,而个体心理活动的发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连续性的过程,心理学应该研究的是感知的过程而并非感知到的对象。由此,布伦塔诺将冯特的“内省”的研究方法转变成了“反省”,使得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从心理内容转向了心理过程,即更强调于个体看、听、说、等等心理过程性的体验,而并非是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说了什么等等诸如此类表现出的结果。这种基于理性主义哲学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使得心理学的研究变得更加的完整并且富有整体意义。遗憾的是,因为当时以实验室为主的心理学研究正在兴起,使得布伦塔诺的观点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观点的消失,而是在接下来的学派发展中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

二、格式塔学派下的“反省”

1912年伴随着韦特海默第一次将完形主义的观点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之后,一个主张整体观,强调直接经验的格式塔学派便诞生出来。纵观心理学的发展脉络,我们不难发现,作为意动心理学代表人物之一的斯顿夫(布伦塔诺的学生)的学生,韦特海默、考夫卡、科勒等几位完形学派的创始人不由自主的保留了意动心理学关于“反省”的特点,虽然我们不曾在格式塔学派中看到诸如“反省”“内部知觉”等这样的经典词汇,但是我们通过格式塔学派中关于对“直接经验”观点的阐述中可以发现那些经典研究方法的身影。他们认为直接经验存在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能够验证并可以获得客观一致性的客观经验,一种是自我觉察和感受并且无法验证的主观经验。而后者恰恰与意动心理学中对于“内部知觉”的解释不谋而合。而科勒又将直接经验与意识视为同义词[1]。这更加证明格式塔学派的研究方向依旧是围绕心理过程而并非心理内容进行的。无独有偶,科勒将客观经验视为基于物理科学背景下的经验,而将主观经验纳入心理科学背景下的经验,并且认为心理学的基础应当是以主观经验为基础兼顾客观经验。这也反映出了个体的“反省”过程在格式塔学派中的地位和作用。虽然以往更多的人看到的格式塔学派有关整体性的描述与意动心理学后期形成的机能主义之间的联系,但是通过师承脉络的分析以及关于对“直接经验”的解释,我们不难发现,格式塔学派与意动心理学的直接联系,这也促使我们能够在这当中找到关于“反省”的影子。

三、精神分析学派下的“反省”

在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里,我们大体可以将“反省”的概念分成两个角度进行论述,首先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分析,精神分析研究的对象大多与意识、无意识有关,而意识本身就是一种个体的心理过程,只是这种心理过程并非像前两个学派有着很直观性的体现。在精神分析学派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无意识对于意识的影响,即存在于意识层面之下的冰山部分是如何影响上层表面中的心理过程的。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宏观层面中的精神分析学派关于意识、无意识的讨论实际上是关于“反省”这种心理过程涉及到起始原因的解释。如果仍将“反省”具体成看、听、说、的过程,那么精神分析所研究的则是为何采用这种方式看,为何不采用其他方式去听,为何不选择其他的方式表达而偏偏选择了说。这种对于起始原因的解释可以看成是精神分析学派对于“反省”这种过程概念的深化。其次,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精神分析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大多以自由联想、释梦、失误分析等方式来分析病患的心理问题。而这种所谓“无法应用实验方法进行检验”的过程,恰恰是个体“内部知觉”产生作用的过程。这也是弗洛伊德跟从布伦塔诺在维也纳大学学习了三年有关意动心理学的相关内容所继承下来的特色。并且,弗洛伊德将布伦塔诺关于心理现象的意向性和能动性的观点进一步发展,认为心理现象的能动力量不存在于外在世界而只存在与内在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弗洛伊德的观点更加的激进。

在精神分析中还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的观点也印证了“反省”这个观点的存在,他就是荣格。其提出的“情结理论”影响着个体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并且指向个体自身的心理过程,而且荣格提出了关于个体意识的观点,认为意识是人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部分并且可以对进入人格结构的材料进行筛选[2],这更加强调了心理过程对人格形成所起到的作用。

纵观精神分析学派,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其理论中都不曾提到更多关于心理内容的描述,即构造主义当中所涉及到的内省法的研究对象。纵使精神分析理论中强调了关于个体关于心理内容(诸如梦境、错字等)的分析,但是大多都选择在主观层面进行解释,而且这种心理内容可以随着心理过程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即看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并不存在客观的统一的可以验证的答案。所以在此我们可以认为,精神分析学派将“反省”的观点进一步的完善与深化,从一个更深的层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解释。

四、人本主义学派下的“反省”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个以反对行为主义学派的经验实证论与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的生物决定论的人本主义学派悄然形成,表面来看似乎人本主义心理学在观点上应该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相对立,然而,在“反省”观点的影响下,人本主义心理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又重新将精神分析深层次分析变得更加明朗易懂。虽然摆脱了深不可测的潜意识领域,但是人本主义学派一会强调把个体内在的意识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这一点我们仿佛看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复制早起意动心理学的观点,他们反对行为主义刺激——反应(S—R)的机械性的模式,转而认为在S—R之间会有动机、兴趣等内容作为中介变量而存在,而行为主义更关注与对于这些中介变量的研究。我们可以尝试将意动心理学的有关意动的分类在此进行介绍以便能够更清楚的了解为何人本主义在复制早期意动心理学的观点。布伦塔诺将意动分成三类,分别是表象意动(感觉、想象等)、判断意动(认识、回忆等)、爱憎意动(决心、意志、欲望等)[2]。至此我们不难发现,人本主义关于中介变量的阐述与意动心理学当中关于爱憎意动的内容相似性很高。而人本主义学派在自己的观点中也强调关于意识经验的作用,这与意动心理学中有关“反省”的内容不谋而合。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纵使人本主义学派的代表者并没有更多接触诸如布伦塔诺以及其学生等的心理学观点,并且以“心理学第三势力”自居,但这不意味着人本主义采用的是“另起炉灶”的观点。我们依旧可以发现其存在着以往心理学流派的影子,尤其是关于“反省”观点阐述尤为明显。

五、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反省”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带着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与反思,后现代主义以其更加人性化、积极化、灵活化的视角影响着整个心理学的发展。其反对现代主义背景下的心理学理论所倡导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个体主义与科学主义转而更倾向于关注社会文化与语言建构、自我概念的叙事过程、关系上的合作与互动[3],而这种极其自由的人文主义思想也促使着传统的现代主义心理学从关注真理般的结果转向对于解构与建构过程的关注。而解构与建构过程的发生依靠的并非是一个静态的系统,而是一个基于文化背景之下的动态过程。后现代心理学不强调结果的内容,而更关注于结果产生的过程以及文化背景的影响,我们将这种基于主观的感受与经验而产生的文本内容称之为“叙事”。而众多叙事的累加进而构成了解构与建构的动态的过程。因此,后现代本就是对于“动态过程的动态解释”,而基于这种动态过程之上的内容建构则跟“反省”的过程有着很大程度的相似。依赖于过程的“反省”进而使得心理过程得到充分的表达,也使得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在人文主义的方向上逐渐发展起来。

六、对于“反省”的反思

首先,从以上五个学派对于“反省”的阐述不难发现,关于“反省”的研究方法实际上是一个偏向于唯心主义的解释。从辩证的角度来看,虽然它看起来更能接近心理学所研究的内容,但是这种研究没有一个较为固定的衡量标准,就如精神分析永远没有一个可以一成不变能让所有人都能准确的得到一致性的答案一样,“反省”的研究方法也没有一个科学的衡量标准,这不免成为“反省”这种观点的一个弊端。其次,我们可以很好的把“反省”的过程进行提炼、分析,然而“反省”的过程并非自发生成的,如何将诱发“反省”过程的材料与意动心理学所排斥的心理内容区分开也是一个未解之谜[7]。最后,随着后现代思潮的进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接纳各种各样的心理过程而不去进行优劣的评判,这样的情况会不会使得作为“反省”的对象——心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而被直接的接纳进而失去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综上所述,尽管“反省”的过程依旧存在于各种心理学体系中,但是它的存在形式,以及是否还能继续存在也应该是我们关注的一个方面。

七、对未来的展望

从意动心理学的观点到后现代心理学的主张,“反省”的研究方法一直保持着它独有的特点,以一种幕后角色的身份一直影响着心理学的各种流派,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升级,心理学的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关于“反省”的研究方法也不能够停留于此。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好奇的那样,“反省”的过程应该从黑箱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无论是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还是在实验研究领域,能够把“反省”的过程进行一个公开的展示,让其更具有说服力,让更多人从一种科学的角度来接触内在的心理学。此外,在应用心理学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临床实践也逐渐的在关注于“反省”对于个体以及群体的意义,并由此演化出各种不同的研究范式与临床治疗手段,为心理学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结语

通过对于现代五种心理学流派的简要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反省”在其中的作用。虽然没有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名声大噪,也没有行为主义的家喻户晓,但是作为一个影响了众多流派的思想的理论,“反省”的研究方法依旧有着很强的发展前景与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支撑其在心理学中越走越远,发挥它的引领与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车文博.车文博文集(第五卷)——西方科学心理学史[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叶浩生.试析后现代心理学影响下的心理治疗与咨询[J].心理科学,2003,26(04):578-582.

[4]蒋京川,叶浩生.后现代心理治疗及其伦理问题思考[J].心理学探新,2005,25(4):21-25.

[5]李佳,徐宏格,徐飞.具身认知:概念及其思想基础上的心理治疗.科教导刊,2015,0(36);180-180.

[6]劉将.刘将.意动心理学的思想谱系及其理论反思——评《经验的描述:意动心理学》[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27(01):84-86.

[7]郭本禹.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评述[J].心理学报,1998,30(1):106-112.

[8]史杨.从布伦塔诺哲学看生命实践传统在认识论上的特征[J].山西青年,2013(16):133.

[9]姜永志.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对理论心理学的贡献[J].心理研究,2014,7(3):9-13.

猜你喜欢

精神分析反省后现代主义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壹月记事簿
常反省自己
考前焦虑?该反省一下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反省与克制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