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进”文化背景下小学校园环境育人作用探究

2018-11-19赵霞

教师·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文化

赵霞

摘 要:作为学校文化最直接的载体,校园环境是文化与历史的传承,理念与特色的彰显,它所隐含的价值观、教育观等,将对师生的思想、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成为一种隐性的课程。而作为育人资源,环境文化具有鲜活的、立体的、形象的、丰富的特点,具有其他资源不可比拟的优势。以活动体验、课程整合为切入点,可以放大环境文化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奋进”文化;校园环境;育人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6-25

福建省厦门市大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08年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始了“奋进砺人”办学理念下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研究,以文化的视角构建校园环境,凸显环境的审美与寓教功能,以省级课题“‘奋进文化背景下小学校园环境育人作用探究”的研究为依托,提炼了研究中可供借鉴的环境育人策略及其实施的成效。

一、用校园环境育人践行学校办学理念

1.以办学理念为核心构建校园物质环境

校园环境的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直观化体现。我校以“奋进”为主线,合力打造形色兼备、雅趣共存的环境文化。例如,《大同·奋进》浮雕群上篇《百年大同·奋进》将大同百年奋进史以图文合方式记录于浮雕之上,记录了重要历史节点:“奋进”的萌生、“奋进”的校友、“奋进”的历程。而曲折延伸的整体造型,象征着学校历经风雨,奋勇向前。浮雕下篇《今朝大同·奋进》以图文结合的表现手法,将校训“奋进”的拼音首字母“F”“J”与奔跑的人及前进的帆巧妙结合。奔跑的人象征着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要勇往直前;前进的帆上“奋进”二字以各国文字展现,预示在世界各个角落,“奋进”的精神都在激励师生不断拼搏。浮雕背面留白的“校友英才”墙,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成为新百年的出色校友。

校园中的每一个建筑、每一面墙、每一条廊道无不传递着“奋进”的力量。徜徉于校园中,目之所及,皆是表征学校文化的建筑和景观,教育成为自然的存在,成为校园的“魂”。

2.以物质环境为资源构建育人活动体系

我校立足于校园环境中隐性的育人资源,着力设计有梯度、有层次、有生長感的“奋进砺人”环境文化育人活动体系。我校从物质形态入手,让学生先认识校园各景观,逐渐深入至各形态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如承载的历史、蕴含的精神,逐步增强情感体验。而后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学生的感受,升华学生的情感,使校园文化浸润学生。依此思路,我们分年级设计了系列活动体系:

一年级以“认识校园环境,热爱学校生活”为主题,开展校园探险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校园、喜欢校园生活,并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二年级以“感知学校文化,培养大同精神”为主题,开展“亲子走透校园”活动,让学生感知学校文化,培养“奋进”精神。三年级以“发现校园美景,记录美丽校园”为主题,开展“美的发现”绘画、写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发现校园之美,提高表达能力。四年级开展以“感受学校人文,展现大同之美”为主题,开展校园摄影展活动,让学生在感受学校人文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五年级设计以“了解百年发展,拓展历史知识”为主题,开展“追溯历史”的活动,让学生在了解校史的同时培养其国际视野。六年级以“抒发爱校情结,内化奋进文化”为主题,开展“校园小记者追寻”活动等,让学生抒发爱校情结,深化文化认同。

二、以活动为载体发挥环境文化的育人作用

1.任务驱动式活动

一年级开展的“认识校园环境,热爱学校生活”活动,以找到校园景观、功能场所为任务驱动,组建“探险小分队”,依据校园线路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寻找校园建筑物。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各功能场所的图片,然后让一年级刚入校的学生们在新校园内“探险”。活动结束后,教师再帮助学生梳理自己“探险”所得校园路线图,分享活动过程遇到的障碍及解决方法,等等。在学生认识校园线路图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每个功能场所的用途,消除学生对校园的陌生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礼仪要求,巩固学生的礼仪习惯。

2.环境浸入式活动

二年级开展“感知学校文化,培养大同精神”的“亲子走透校园”活动,通过学校宣讲员介绍校园景观及景观中所蕴含的“奋进”元素,让学生、家长对校园景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更深的了解。家长、学生在游走校园参观和聆听宣讲员的讲解的过程中能深刻地感受校园的“奋进”文化精髓。校园中无声的景观时时刻刻影响学生,因此学生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将“奋进”因子内化成自己独有的体验。

3.自主创生式活动

三年级开展“发现校园美景,记录美丽校园”主题活动,学生用简笔画勾勒校园轮廓,辅之以文字描绘校园之美,说童真的话,画童趣的图,纸上的校园有了“奋进砺人”的生命力。六年级开展“抒发爱校情结,内化奋进文化”主题活动,学生在精读“百年大同”“今朝大同”画册、影像后,再次走向校园,在此基础上,撰写“我爱百年大同”征文,抒发学生的爱校情结。同时,毕业生以母校特色景观、办学理念、校训、校友等元素为题撰写毕业赠言,为学校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4.主题探究式活动

五年级以“了解百年发展,拓展历史知识”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以重要历史时间、人物为节点,查找同一基点在厦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发生的大事记,学生经历搜集素材、整理资料、交流汇报等工作后,从文本中了解学校发展历史,在校史室里听校友故事,在采访中感悟学校的精彩瞬间。该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同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以学校课程为依托,环境文化课中育

1.校园环境文化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

我校重新定位“认识校园”的育人目标,将熟悉校园、喜欢校园生活、培养交往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基于传统教学中师带生听、耗时长、内容乏味、浏览片面、单向输入、学生记忆生涩的问题,课题组对教材做了适当改编,以“萌娃校园大探险”为载体,组建探险合作小组,由组长带领组员在“寻宝图”的引领下,熟悉校园环境,初步认识功能厅的设施及作用,并通过交流分享,真实再现学习过程;通过观看《奋进砺人》宣传片,整体感知学校的环境和文化,建立大同人、事、物变迁的直观印象,初步感知“奋进”文化,增添爱校情感。在此过程中,我校渗透查看功能区布局图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调查、沟通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轻声慢步、不打扰别人的校园礼仪,塑造爱护校园环境的良好习惯,助推学生融入集体,感受团队的温暖。

2.校园环境文化与班队活动课程整合

二年级的学生对学校浮雕、校徽、校史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充满好奇。作为“亲子校园走透”活动的延伸,根据学生本阶段的成长需要,课题组以班队课为载体,开设“Action!我要亲历校园之美”的系列教学活动,力求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体验、感悟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并增强小队成员的调查、协调、沟通等能力。该系列的教学活动包括:“升级吧,校园走透透”2.0版(策划)、“游走吧,丈量校园之美”(活动)和“成长吧,我爱校园之美”(反思)。通过小队推广《我游走——发现校园之美》的活动方案,挖掘小队成员的特长或才能,为校园活动添光彩。以《升级吧,校园走透透2.0版(策划)》一课为例,学习内容来自二年级“校园走透透”的活动照片,学生从熟悉的景、事、物中发现校园之美,激发学生自主设计校园走透透新路线的热情,学生分组完成设计方案,采用互动交流模式呈现各小队的策划方案,教师引导学生对其他小组的汇编进行辩证评价,及时渗透各景点内隐藏的精神与文化,渗透策划方案可行性分析的要领,提出课后修改的建议,打通课内外学习的壁垒。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课堂是一个长程设计的节点,学生学会设计活动方案,更学会了归纳策划的方法。

3.校园环境文化与音乐学科整合

基于二年级的学生在“校园走透透”活动中已多次浏览校歌,初步了解歌曲的情感。课题组以音乐课为載体,设计音乐课《走近校史唱响校歌》,通过分析创作背景、解析歌词内容、体会音乐情感、合作创编表演等系列教学,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激励学生努力做一名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大同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了歌曲中催人奋进、奋发向上的育人情怀,实现情感的升华。

4.校园环境文化与美术学科整合

将目光投射校园风光,选取适当的表达形式画校园,既能锻炼学生构图、画面安排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基于此,课题组以美术课为载体,开展“校园写生”系列教学,以校园风景写生为主题,围绕校园风景的速写与素描展开教学。学生通过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深入观察校园,懂得用线条的不同方式,构图的透视关系,表现校园的美。在此过程,学生掌握了环境、人物活动的表现方法,加深了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增进了与同学、老师的友谊,增强了归属感。

5.校园环境文化与信息学科整合

以信息技术课为载体,开展“校园摄影展”活动,捕捉校园精彩的瞬间。“校园美景”反映了学校的自然、建筑、园林等景色风貌,主要表现景;“校园之星”反映学生、教师在学习、工作、运动中体现的“美”,主要表现人;“校园故事”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校园生活,展现师生在校园活动中互助、欢乐、激情、友爱等场景,主要表现情。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作品定格校园美景,传递了师生们丰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学生在追逐光影的过程中,用纯净的心灵为校园作注解。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展示的优秀作品,让更多的人通过照片了解美丽的校园生活,洞察教师恬淡高雅的精神追求。一幅幅作品激起了平淡的教学时光中的幸福涟漪,丰富了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6.校园环境文化与语文学科整合

将“校园摄影展”中的学生作品作为语文习作课《童心妙笔赞大同》的学习资源,用直观、鲜活的作品去触动学生的心灵。这样学生从熟悉的景、事、物中选择写作视角,把“爱”的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以校园生活为素材的写作,让学生有感而发,滔滔不绝,彰显了写作的真实感与生命力。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既是对校园环境美的挖掘,也是学生对美的理解、对美的表现、对美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胡 方,龚春燕.特色学校建设:学校文化的选择与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08(4):22-25.

[2]刘文波,徐国庆,郭良宗.坚持环境育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J].考试周刊,2011(34):197.

[3]宋希录.浅析校园环境文化与环境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10(9):294-295.

[4]侯 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19(3):33-34.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智慧校园环境下移动学习模式与策略研究
智慧校园环境下移动学习模式与策略研究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