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
——黔南州全域旅游“九大工程”综述

2018-11-19占智鹏袁绍阳龙德秀

当代贵州 2018年45期
关键词:黔南黔南州景区

文_占智鹏 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袁绍阳 龙德秀

黔南州将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来打造,以旅游“九大工程”为抓手,推动黔南旅游产业从高速增长向优质转变,以奋发赶超的姿态全力迈向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

近年来,黔南州将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来打造,以旅游“九大工程”为抓手,即着力系统地建立宣传和营销机制工程、改造提升一批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工程、谋划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工程、完善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工程、按“旅游+”的理念培育旅游配套产业工程、优化城乡旅游综合功能工程、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工程、推动实施旅游精准扶贫工程、推动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工程,促进黔南旅游产业从高速增长向优质旅游发展转变。

抓好顶层设计创新旅游业态

黔南州结合实际,按照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推动工作落地落细落实,出台了《黔南州旅游提质升级着力打造综合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即黔南旅游“九大工程”,并组织各县(市)党政一把手召开启动会议,进一步细化州、县(市)目标任务,根据区域特色制定有针对性的目标,明确责任单位。

同时,依托交通优势,围绕旅游线路丰富产品业态,注重旅游业态创新,差异化打造精品。

围绕天文科普带打造贵阳—惠水—罗甸—平塘天文科普旅游线,围绕世界遗产打造贵阳—都匀—三都—荔波—独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旅,围绕贵阳贵安打造环贵阳—贵定—龙里—惠水—长顺黔中休闲旅游带,等等。还推出了龙里中铁双龙镇巫山峡谷旅游景区、金海雪山景区、独山天洞景区、长顺神泉谷景区、罗甸高原千岛湖景区等。

此外,通过“旅游+文化、农业、体育、研学、康养”等,加强对已有产品的提质升级,增强可游性,同时挖掘黔南各县(市)自身特点,打造各具特色的文艺精品。

都匀汉唐影视城通过“旅游+文化”模式,打造成为集影视剧拍摄、创意互动、度假旅游等为一体的全影视产业链产业园,日均可接待游客10万人(次)并满足20个剧组同时拍摄。影视城修建有以拍摄明清年代剧为主的毛尖小镇、以拍摄战争剧为主的巨升红色影视文化基地、以拍摄宫廷古装戏为主的汉唐影视基地,并联合荔波、瓮安、平塘、罗甸等县的旅游景点作为外景拍摄基地,让都匀经济开发区形成以影视为主线,影视服务、体验式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业态布局,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今年1至9月,黔南累计接待国内过夜游客540.0973万人(次),同比增长13.37%;入境过夜游客9234人(次),同比增长24.95%。

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旅游品质

黔南州强化服务意识,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指引景区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开展旅游商品品牌创建工作,发布了《黔南州促进旅游商品开发与利用的实施方案》《黔南州促进旅游商品开发与利用调研工作方案》,制定了《黔南旅游商品包装与促销宣传工作方案》。

在实施服务业质量提升工程上,实现旅行社《经营许可证》线上审批,积极推行《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黔南州乡村民俗旅舍等级划分标准》等标准,同时加强对非星级旅游酒店的监管与指导。持续开展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的创建工作,加强景区标准化意识,提高规范管理服务水平。配套完善了一批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各县(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围绕改厕、改圈、改厨等对一批乡村旅游村寨进行环境整治。

荔波县通过实施交通秩序整顿,安全和卫生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以往游客投诉主要集中的候车时间长等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经统计,2017年荔波景区同期游客投诉58起(其中候车问题39起);今年1至9月,游客投诉15起,候车问题4起,其中5月份以来候车投诉为0,投诉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74%。截至9月底,荔波小七孔景区入园总人数突破250万人,同比增长80%;门票总收入突破亿元,同比增长66%,较去年提前125天完成破亿目标。

突出旅游主题构建大旅游格局

黔南州积极用“大营销”思路推动“大旅游”发展,挖掘和提炼不同旅游产品的特色,征集系列旅游形象宣传口号。

同时,以精品旅游线路为引领,景区、酒店让利为杠杆,旅游联盟为桥梁,大力开发黔南过夜游客市场。今年4月以来通过开展“千车万人游·走进黔南”活动,累计接待游客14.35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3.24万人(次)。

此外,在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州各县(市)还积极组织辖区内旅游企业开展节前旅游促销活动,推出一批旅游文化内涵突出、游客参与性强的旅游节庆活动。

三都万户水寨景区围绕水族端节开展原生态歌舞表演《借端》、苗族风情表演等民俗系列活动;都匀经济开发区举办“2018‘杉木湖畔’全国民歌合唱邀请赛暨第二届杉木湖捕鱼节”“国庆七天乐翻天·每天穿越三千年”国庆嘉年华;龙里县举办龙门镇首届捕鱼欢乐节等活动。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州接待过夜游客49.58万人(次),同比增长89.76%。

推进旅游脱贫群众增收致富

黔南州结合实际总结出“五带一保”(项目带人、景区带村、企业带户、资源开发带点、“旅游+”带面,多渠道保障贫困人口增收)的旅游扶贫新模式,推动贫困人口创业就业。

荔波县瑶山乡高桥村充分发挥临近大小七孔景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选择发展旅游产业。通过合作社(公司)市场化运作,带动旅游服务业发展,就地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独山县麻尾镇麻尾村“千年布依寨景区”项目建设期间,日均聘用贫困人口180多人(次),人均每天收入100元以上。项目建成后,景区安保、保洁等服务岗位将带动约500人就业。

三都自治县桃花马尾绣艺术品制作有限公司整合农村原有的制作能手和传承人资源,积极开展对贫困村、贫困户的马尾绣制作技术培训,以“公司+基地+贫困村、贫困户+制作能手”的方式助推脱贫。

贵定县金海雪山·四季花谷景区与当地村委会达成推动村寨建设协议,将新鲜蔬菜、瓜果、家禽等交予村集体经济组织订单式生产销售,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

福泉市黄丝村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产品,使旅游业逐步成为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龙头产业。目前,该村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1.85亿元。

惠水好花红景区与新型农村合作社协作,探索出互联网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的“好花红路径”,将牛肉干、大米、黑糯米酒、辣椒、金钱桔、茶叶、菊花、小黄姜、野鸡蛋、核桃等农特产品打造成旅游商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市场,让贫困人口有了更为稳定的收入保障。

猜你喜欢

黔南黔南州景区
春日花田映红颜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摘牌』
谱写赶超跨越、繁荣发展新篇章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山水黔南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