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帮扶 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2018-11-19

中国火炬 2018年1期
关键词:关工委精准学校

山西省沁县有172个贫困村,2.67万贫困人口,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是沁县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沁县关工委以对“双失”(失父失母)少年的帮扶为重点,逐校逐村逐户认真展开调查,为“双失”少年建立信息库,并带去了关爱,为沁县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

认真调查为精准帮扶夯实基础

2015年以来,沁县关工委在开展“五失”少年专项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先进校调查,再到村到户走访的办法,为每个“双失”少年建档立卡,做到“进到家、见到娃、通上话”,确保信息精准。调查发现,“双失”少年大多数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隔代抚养,随时面临经济断源、监护断档的问题。县关工委为全县27名“双失”少年建立了信息库,实行动态跟踪,为精准帮扶夯实基础。

形成制度将工作做细做活

在摸清全县“双失”少年底子的基础上,沁县关工委制定了《关爱“双失”少年工作制度》,关工委成员与“双失”少年结对子,并规定县关工委每年必须对“双失”少年进行一次上门回访。2015年,县关工委为“双失”少年每人购买了一台复读机;2016年,为他们购买了一套《国学经典》、一盏台灯;2017年,又为其购买了精美的书包,并逐一上门回访。令人欣喜的是,在回访过程中,关工委的同志看到“双失”少年衣着一年比一年整洁,精神面貌有了变化,自信心明显增强。

回访中,加强了相互交流,县关工委成员和“双失”少年及其监护人熟识了,真情的关爱赢得了“双失”少年及其监护人的信任。“双失”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了困难和问题,他们的监护人也乐于向县关工委反映和求助。县关工委根据五老的专长和特点,派兵点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了精准的关爱帮扶。故县镇圪陀村桂某,抚养两个孙子,家庭生活困难,但因确定低保户时村里漏登而未进入低保户行列。关工委成员下乡时和镇村干部沟通后,为桂某办理了低保。

部分“双失”少年监护人反映,孩子们不顾家庭经济拮据,见了零食想吃零食,见了玩具就想买。县关工委结合党史国史教育,清明节期间组织革命烈士后代老教师闫国平、老干部张树青等人在全县进行巡回演讲,用生动鲜活的事例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县关工委执行主任田兆文还针对“五失”少年编写了红军长征中吃草根树皮的故事。2016年的《沁县关工委工作通讯》开辟专栏,发表了节俭度日的讨论文章,对促进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产生了积极作用。

2016年5月,在漳源中心校回访“双失”少年座谈会上,北河村的韩腊梅反映,孙子刘成成(化名)明年就要上一年级了,可至今还没有户口。县关工委副主任、原县法院副院长王荷爱和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后,孩子拿到了户口。韩腊梅逢人就说:“县关工委,是个乐于给咱老百姓解难题的好单位。”

齐抓共管汇聚精准帮扶合力

“双失”少年的健康快乐成长,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真情关爱。在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沁县关工委认识到,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牵头单位,积极沟通协调、努力汇聚关爱“双失”少年的共同合力尤为重要。

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创造良好教育环境。“双失”少年所在学校,应针对“双失”少年的实际情况,经常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县关工委主任王明俊,当过中学校长,担任副县长时分管教育,在教育上很有威望。他下基层时经常询问学校关爱“双失”少年的具体情况。

漳源中学、漳源中心校“双失”少年比较集中,他们的做法是选派爱生敬业的优秀教师对“双失”少年重点照顾,为“双失”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把上面补助政策集中落实到“双失”少年这个重点人群身上。册村中学校长马淑峰14岁丧母,因为有切身体会,他在“双失”少年管理教育上的特点就是潜移默化入人心。他在学校提倡用真心、诚心、关心“三心”育人,要求老师在“双失”少年管理上做到用提醒代替批评,用沟通化解矛盾,用氛围熏陶学生。南里中心校根据当地农民外出打工人数多、部分学生缺乏父母亲情的实际,在市妇联的帮助下,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亲情聊天室,采取一个教师和几个学生结对子的方式,利用课余时间、放假时间让留守孩子与家长通通话。学校还组织开展“微心愿”活动,每个留守儿童、“双失”少年把自己的心愿写出来,然后由学校教师每人认领一个或几个,帮助学生实现小小心愿。“微心愿”的实现,融洽了师生关系,弥补了学生的亲情缺失。此外,学校建立了“双失”少年路途安全护送制度,确保孩子回家和返校途中安全。

汇聚八方合力,架起齐抓共管连心桥。为汇聚重点关爱“双失”少年的整体合力,县关工委经常和教育、民政、团委、妇联等成员单位联系沟通,形成共识,架起了一座座同心关爱的桥梁。

教育部门把符合条件的“双失”少年、贫困户寄宿生补助全部落实到位;民政部门把孤儿救助款落实到位,确保“双失”少年家庭进低保;利用“双失”少年信息库,团委、妇联等各部门联合开展关爱活动;长治爱心协会、康泰集团、安利集团、市建行等爱心企业及时对“双失”少年进行社会救助,社会各界关心关爱的雨露阳光,让“双失”少年感受到了温暖,增强了自信。他们在学校普遍热爱集体、关心他人、遵守校规校纪、好学上进;在家中节俭生活、分担家务、孝敬长辈。

沁县关工委在关爱“双失”少年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可。但关心下一代工作任重而道远,对青少年的精准帮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们决心攻克坚中之坚、难中之难、重中之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目的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关工委精准学校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提醒”,促使干部“自励”
赤水市召开企业关工委2018年总结表彰会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绥阳县关工委召开“评先”评审会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学校推介
台江县关工委开展乡、村两级关工委成员业务培训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