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我的语文教学法

2018-11-18尹光亮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牧羊个体教学法

尹光亮

一、生命的启迪

新一天的阳光,又照射到浩瀚的大草原上。

牧羊人把羊放出羊圈,把它们赶到了放牧的地方。

羊群四散开来,各自自由自在地尽情觅食。

夕阳西下,牧羊人把羊赶回了羊圈。

羊群安静下来,每只羊都在悠然地咀嚼着今天的收获。虽然在这一天,此羊觅到什么草,彼羊觅到什么草,不尽相同,但此时它们都在反刍,都在消化吸收着自己的劳动所得。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它们都成长为一只只肥壮的个体羊。

二、实践的探索

——牧羊教学法教学过程实践示例——《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我们往窗外望去,远处是什么景色?

生:山。

生1:翠绿色的山。

生2:连绵不断的山。

师:它是一望无际的吗?

生:不是。

生1:我们在低处,山高,视野一下子就被挡住了。

师:我们要欣赏一望无际的景色,应该到什么地方?

生:大海。

生1:草原。

生2:沙漠。

师:对。

生:好!

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第十一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同学们分组朗读课文,看一看哪一个组朗读得好。(课文此略)

三、理论的思考

语文教学是一门系统的过程科学。我的语文教学法——牧羊法是一个系统方法,一个过程方法。所谓牧羊教学法,就是师生在有些课文的教学当中,在预习的时候各自自由自在地尽情寻觅知识,培养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端正情感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去达到预习目标的一个过程。这是牧羊法教学的初级阶段——课前寻觅获取阶段。牧羊法的更高要求则是在课堂教学上。羊是反刍动物,它们把粗粗吃进胃里的草,經过反刍,细细地咀嚼,品味,才吞进肚里消化吸收。牧羊法的课堂教学,就是师生在课堂上小组内反刍吸收,而后到班集体的反刍吸收——正确的不断巩固下来,错误的逐渐排斥出去。这是牧羊法的提高阶段——课中反刍吸收阶段。这样,经过这逐渐提高的三个过程环节,师生中各个个体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各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为下一课的更好教学在师生的各个个体中打下不同程度的基础。

牧羊教学法不是牧业生产意义上的牧羊,那是放任自流。牧羊法强调的是师生个体在课前自由自在地尽情寻觅获取,在课中有组织地反刍吸收。很显然,课前预习也体现着一定的组织性,那就是每个个体都必须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做好准备的个体就茫无头绪,无从学起。

怎样促使教学个体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既是一个怎样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个体教学的积极性问题,也是牧羊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羊为了生存,它必须不停地觅草,不停地啃食。如果它停止了这个活动,那结果只能是死亡。教学的道理也是一样,教学是生存的需要。对于老师来讲,这是他职业道德的需要,实际上就是他生存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讲,人生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生存面对着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人不能够停留在动物意义上。人的生存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不同层次,实际上就是人个体所付出的不同学习劳动的结果。当然,还有社会意义上的需要,那就是为国家、为民族、为大众而学习。但是这个社会需要是在保证生存需要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的。因此,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个体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他就产生了积极的教学动力,也就能够在课前积极地做好充分的准备。

牧羊法体现着因材施教和自主学习的辩证统一。孔老夫子的因材施教在中国的教育史上闪烁着不灭的光芒,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新课程理念中强调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牧羊法的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援助学习为辅,教师的援助也是因生而异,因问而援的,因此,传统的经典与时尚的理念得到了辩证的统一。

牧羊法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牧羊法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师生间的关系都是“学”的关系,不存在“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是教师却担负着促进、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重任。教师应该有超强的“三维”。老师的备课应该全面周到。但在课堂上却又不能是把他的备课“教”给学生,而是应该在全班同学的探究学习之后,教师对照自己的备课看看学生还有哪些差欠,为了达到圆满的教学目标,教师同样以“我所知道的,我所不能解决的”方式进行适当补充,通过与学生的共同探究、商量,向学生“求援”,巧妙地达到圆满。这时的学生在有了一定的成就感之后往往更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性更加高,往往容易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把牧羊教学法的过程推到了最高的教学境界。老师还应该有一个诚实的态度。老师面对学生个体千奇百怪的提问,给这些在班集体援助中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施以援助的时候,教师应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无不言,不知不言,坦诚对待“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这种客观存在,摒除非要保持“教师形象”的陈旧观念,给学生一个实事求是的做人典范。

四、运用的意义

语文教学适度运用牧羊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创新精神。质疑探究创新应在新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成长的过程,应是一个质疑探究创新的过程。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有所质疑才有所探究才有所创新。牧羊教学法主张师生个体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无疑地会产生很多疑问。而且,这些疑问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的。这些疑问,有的经过自己的探究而得到解决,有的经过小组的探究而得到解决,有的经过班集体的探究而得到解决,有的经过师生的共同探究而得到解决。如此这般,没有得到解决的疑问,在师生个体中会留下深深的烙印,会促使他不断地去探究。疑问解决了,那就有所创新了。正是达尔文对于“特创论”的质疑,才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如果每一个师生个体都有质疑探究创新的精神,那我们的祖国就是一个永葆生机的祖国了,我们的民族就能不败于世界民族之林。

猜你喜欢

牧羊个体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苏武牧羊
Chapter 3 Back to the village 第三回 重回村庄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How Cats See the World
牧羊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