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烷基糖苷的制备及其乳化性的研究

2018-11-17施祺儒

塑料助剂 2018年5期
关键词:烷基苯微乳磺酸钠

刘 芳 施祺儒

(1.兰州城市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兰州,730070;2.兰州城市学院 传媒学院,兰州,730070)

烷基糖苷是一类性能较全面的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兼具普通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它以碳水化合物和天然脂肪醇为原料制成,具有高表面活性、良好的生态安全和相溶性[1]。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不仅表面活性高、乳化能力强、润湿性能好、去污能力强,而且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合用时有明显的协同效应,配伍性能极佳。此外,该类型表面活性剂还具有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生物降解速度快,安全无毒害等优点,因而烷基糖苷也被称为21世纪世界级绿色表面活性剂[2-5]。因此,开发和利用此类表面活性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烷基糖苷的开发可以解决人们对石油基表面活性剂的依赖,也可以解决大量使用石油基表面活性剂带来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

本课题合成的淀粉基烷基糖苷对环境友好且原料便宜易得。将烷基糖苷与市售的乳化剂进行复配,得到性能更加优越的复合乳化剂,可以广泛应用于日化工业、石油化工等领域。由于复合乳化剂拥有更好的乳化性能,将其应用于微乳柴油的制备,制备的微乳柴油具有节能、效率高、防止污染环境等特点。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淀粉,工业级,甘肃省龙飞集团淀粉厂;十二醇,分析纯,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对甲苯磺酸,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二醇,分析纯,烟台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吐温80,分析纯,烟台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OP-10,分析纯,烟台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液体石蜡,分析纯,烟台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司盘80,化学纯,莱阳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化学纯,中国医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AEO9,化学纯,南京栖霞山印染助剂厂。

FJ-2000高速分散均质机,上海标本模型厂;Nicolet-570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Thermo Nicolet公司;SYD-1884A石油产品密度试验器,SYD-265C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器,SYD-261闭口闪点试验器,SYD-5096A铜片腐蚀试验器,SYD-510F1多功能低温试验器,均为上海昌吉地质仪器有限公司。

1.2 烷基糖苷的合成

本实验以淀粉和十二醇为原料采用转糖苷化法合成淀粉基烷基糖苷。合成步骤如下:称取淀粉40 g、乙二醇 120 g、催化剂对甲苯磺酸 2 g,加入三口烧瓶中搅拌并用电热套加热混合物至90℃,然后开始使用真空泵抽去反应生成的水;再加热至120℃时抽真空使真空度达到0.08 MPa抽出未反应的乙二醇;加入预热的十二醇40 g,充分搅拌,加热继续反应;加热升温至150℃时抽真空使真空度达到0.08 MPa,抽出置换出来的乙二醇以及反应剩余的十二醇;冷却降温后用30%的NaOH溶液调节混合液pH值为8~9;最后将产品倒入分液漏斗静置分液沉降,下部流出即为产品,收集于试剂瓶中备用。

1.3 乳化性能的测定

用移液管分别移取浓度为10 g/L的试样溶液20 mL和液体石蜡20 mL放入100 mL的具塞量筒内,用手捏紧玻璃塞上下猛烈震荡5下,静置1 min,再同样震荡5下,静置1 min,如此重复5次,然后立即用秒表记录时间,此时油水两相逐渐分开,水相出现,直至水相分出10 mL时,记录分出时间,作为乳化力的相对比较,分出时间越长乳化力越强[6]。

1.4 烷基糖苷与传统乳化剂的复配

将烷基糖苷分别与五种传统乳化剂(吐温8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OP-10、AEO9、司盘 80)进行复配,找出其乳化能力最好的复配组合(协同增效作用最显著的组合),然后将其应用。

1.5 微乳柴油的制备

称取0#柴油20 g,复合乳化剂1 g,在搅拌器中搅拌10 min后,加入助乳化剂正戊醇0.5 mL,用滴管滴加自来水,每加入一滴自来水搅拌10 min,静置约5 min,观察到体系为澄清透明的液体后,继续滴加一滴水,直至体系浑浊为止。取体系出现浑浊的前一滴水量作为微乳柴油的最大加水量,重新按上述步骤配制微乳柴油[7]。

1.6 微乳柴油质量的测定

依据国家标准GB/T 5096-1985《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GB 2651988《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GB 510-1983《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GB/T 1884-2000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 (密度计法)》、GB/T261《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闭口杯法)》分别对0#柴油和实验室所制微乳柴油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烷基糖苷的红外谱图分析

采用溴化钾压片法对合成的烷基糖苷产品进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在3416.2 cm-1处有宽而强的缔合羟键伸缩振动吸收峰,2936.2 cm-1和2885.6 cm-1处有尖的CH3和CH2的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1404.6 cm-1处有中强的CH2的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1149.3 cm-1和1028.2 cm-1处为C-O和C-O-C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其中C-O-C伸缩振动吸收峰是苷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887.5 cm-1处的吸收峰是普通吡喃糖苷的特征吸收峰,与文献[8-9]的烷基糖苷光谱图特征峰基本一致,因此,可断定所得产品为糖苷类物质。

图1 烷基糖苷的红外光谱图Fig.1 IR spectra of alkyl polyglycoside

2.2 烷基糖苷及其复配产品的乳化性能

将烷基糖苷与市售的乳化剂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吐温 80、OP-10、AEO9、司盘 80)进行复配,并测定各复配试样的乳化力,找出乳化效果最佳的乳化体系。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烷基糖苷与传统乳化剂复配产品的乳化性能Tab.1 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the compound product samples of alkyl polyglycoside with conventional emulsifiers

由表1可知,烷基糖苷与其他乳化剂复配后,除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OP-10,其他复配试样的乳化能力都不如单体的乳化能力。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乳化力的增长比例远大于OP-10。

实验将烷基糖苷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不同质量比的复配,确定其最佳配比,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烷基糖苷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配产品的乳化性能Tab.2 Emulsifying power(EP)of the compound product samples of alkyl polyglycoside(A)combined with 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C)in different formulas

由表2可知,烷基糖苷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最佳配比是m(烷基糖苷)∶m(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3∶7,其乳化力为 4097 s。

将烷基糖苷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一个整体(记为 AC),再分别与吐温 80、OP-10、AEO9、司盘80进行复配,乳化力测定结果见表3。

表3 AC体系分别与吐温80、OP-10、AEO9、司盘80复配产品的乳化性能Tab.3 Emulsifying power(EP)of the compound product samples of AC combined respectively with Tween 80,OP-10,AE09 and Span-80

由表3可以看出,AC体系与其他四种乳化剂分别复配后,烷基糖苷-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吐温80体系的乳化力下降比较明显;烷基糖苷-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司盘80复配体系的乳化能力也稍有下降;烷基糖苷-十二烷基苯磺酸钠-OP-10复配体系的乳化能力增强且较为明显;烷基糖苷-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EO9复配体系的乳化能力也增强了但幅度小。

选择乳化能力较好的烷基糖苷(A)、十二烷基苯磺酸钠(C)、OP-10(B)进行复配,并通过实验确定最佳复配配比,结果见表4。

表4 烷基糖苷、十二烷基苯磺酸钠、OP-10复配产品的乳化性能Tab.4 Emulsifying power(EP)of the compound product samples of alkyl polyglycoside(A)combined with 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C)and OP-10(B)

由表 4 可知,当 m(烷基糖苷)∶m(OP-10)∶m(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15∶1.75∶2.1时,乳化力为5066 s,该体系乳化能力最强。同时体现出烷基糖苷优异的协同增效作用。

2.3 微乳柴油的质量指标

利用 m(烷基糖苷)∶m(OP-10)∶m(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15∶1.75∶2.1的复合乳化剂制备微乳柴油。按照国家标准测定0#柴油和微乳柴油的质量,结果见表5。

表5 0#柴油和微乳柴油的质量Tab.5 Quality indexes of 0#diesel and microemulstion diesel oil

由表5可知:微乳柴油的密度、运动粘度、凝点都略高于0#柴油,闪点略低于0#柴油,铜片腐蚀都是1a级。该微乳柴油的质量均符合轻质柴油(GB252-2000)的质量指标。

3 结论

本文使用淀粉这一天然可再生,且廉价易得的资源为原料,通过转糖苷化法合成淀粉基烷基糖苷,并与其他乳化剂进行复配,得出以下结论:

(1)淀粉烷基糖苷与AEO9、吐温80、司盘80复配并未出现协同增效作用反而使复配体系的乳化力下降,不如理论预测。但烷基糖苷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OP-10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乳化性能大大提高。

(2)当复合乳化剂的配比为m(烷基糖苷)∶m(OP-10)∶m(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15∶1.75∶2.1 时,其乳化能力最强,且明显高于每个乳化剂单体的乳化能力。

(3)按照 m(烷基糖苷)∶m(OP-10)∶m(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15∶1.75∶2.1 配制乳化剂,并将其用于微乳柴油的制作,该微乳柴油的最大加水量为柴油质量的6%,测得该微乳柴油的密度、运动粘度、闪点、凝点、铜片腐蚀等数据均在轻质柴油(GB252-2000)的质量指标范围之内。

猜你喜欢

烷基苯微乳磺酸钠
微乳技术在伊维菌素剂型制备中的应用及展望
驱油用烷基苯的组成分析
翻白草总黄酮微乳的制备及其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微反应器中十二烷基苯液相SO3磺化过程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肉桂油纳米微乳的制备
丹参酮 IIA 磺酸钠注射液对造影剂引起肾脏损害的作用
熊果酸自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脂肪酸甲酯磺酸钠在餐具洗涤中的复配性能研究
直链烷基苯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