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私立信江农业专科学校探究

2018-11-16张婷樊虹燕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7期

张婷 樊虹燕

摘 要:文章以私立信江农业专科学校的创办始末为研究对象,对其创办背景、发展进行探究,从而揭示其对江西近代农业教育所发挥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私立信江农业专科学校;程兆熊;杨惟义;信江书院;鹅湖书院

私立信江农业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信江农专)是上饶民国时期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院校,本文根据所存的历史档案、文献资料对信江农专的创办及发展进行探究。

1 信江农专的创办与发展

1928年4月,信江、鹅湖书院款产清算委员会主席盛渭清请准以信江书院款产开办乡村师范学校,后更名为上饶七县联立信江乡村师范学校。1937年秋,校本部由上饶迁至铅山鹅湖书院,与设在鹅湖的该校分部合并(1931年,鹅湖中学停办。次年,用鹅湖书院款产办信江乡师鹅湖分部)。1939年冬,校舍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战区干部训练团占用,学校被迫迁至上饶县上泸坂。由于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局势动荡不安,办学资金不足,经费困难,校址设在上饶县上泸坂的上饶七县联立信江农业职业学校于1941年改办为信江农业职业学校,并于1942年秋迁至信江书院。1945年春,经上饶地方人士发起和社会贤达赞助,扩充改组筹办了信江农业专科学校。信江农业专科学校最初的校址是在上饶信江书院内,借用当时上饶中学的校舍。抗日战争胜利后,信江农专迁至铅山鹅湖书院,1948年冬,升格为信江农学院(扩为大学)。

1949年5月3日上饶解放。8月,经赣东北教育行政会议讨论决定由人民政府接管并调派赣东北行署教育处章惠民同志任校长,原信江农专教授王大顺任教导主任。又因鹅湖书院地处山坳,交通十分不便,9月初,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信江农专迁至上饶县沙溪镇(原江西省立上饶师范学校校址),10月1日开学上课。

1950年经江西省农业厅决定,信江农专由私立改为公立,更校名为南昌农业专科学校,校址迁至南昌莲塘镇。1952年10月,中南区高等教育局召开的高等院校调整会议决定:南昌大学农学院农学、兽医专业与江西兽醫专科学校、南昌农业专业学校(由信江农专改名)等合并成立江西农学院。

2 办校规模及科系

信江农专是在各县公款合办的基础上,并得到仁人志士的赞助而成立的高等农业学校,校长程兆熊,校长室秘书徐先兆,教务长杨惟义,训导长黄野萝,总务长兼高农部主任余缨,正副教授有胡先骕、冯吉安、陈家祥、胡步青等。1946年秋,杨惟义和黄野萝教授回国立中正大学任教,教务长由易希陶教授继任。信江农专开办时,校理事会成员由上饶、广丰、玉山、横峰、铅山、弋阳、贵溪七县组成,学员也来自这七县。学校的经费来源有二:一是信江书院、鹅湖书院的田产、房产收入(每年约租谷1500至1800担);二是各理事县所筹措的办学基金。此外,学生缴纳的学杂费作为学校教学杂务开支。1945年冬,余江、余干、万年三县也加入理事会,并派生员。学校初设农艺和园艺两科,后增设农业经济科,还附设高农部和初农部,后初农部改办初中,高农部仍继续办理。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编撰的《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中《高等教育·公私立专科学校概况》对信江农专的建制及规模记载颇为详细,现摘录如下:

拾五 私立信江农业专科学校

校址:江西铅山旧鹅湖书院

校长:程兆熊

一、沿革

铅山信江书院,创设于南宋末年,为纪念朱熹、陆九渊而设,清改为广信中学堂。民元以后,改为信江中学,嗣由改为信江师范,其时另有鹅湖书院,亦改为鹅湖师范,继又改为鹅湖职业学校及鹅湖中学,中学停办后,鹅湖书院款产乃并入信江师范,后又改为信江高级农业职业学校。三十二年冬,经地方人士扩充改组,经营年余,于三十四年春,正式成立,改称今名,以信江鹅湖原有款产计租四千余石,作为基金,三十五年春由教育部立案,校址设于江西铅山旧鹅湖书院。

二、行政组织

校址下分设教务、训导、总务三处,教务处下分注册、出版两组,图书、仪器、标本三室。训导处下分生活指导、军事管理、体育卫生三组。总务处下分庶务、文书两组及出纳股,各处组室分设主任一人。又校长办公室置秘书一人,会计室置主任一人。

三、科系数

现有农艺、园艺、农业经济三科。

四、教职员人数

三十六学年度第一学期教职员二十一人。

五、学生人数

三十六学年度第一学期专科部学生77人,农艺科51人,园艺科26人。第一届农艺科学生28人,已于三十六年春季毕业,派赴台湾华中各地实习及工作。

六、图书设备及农林场

现有中西图书3514册,仪器430件,校舍依山建筑,环境优美,有课堂12,办公室13,大礼堂1(可容1300人),膳厅5,教职员住宅5,图书馆1,合作社1,实验室2,研究室4,学生宿舍8,运动场412方丈。

又有农艺场面积381亩,栽培食用及特用作物如水稻、茶叶、烟草、甘蔗等,园艺场面积299亩,栽培果树、花卉、蔬菜等,林场面积5001亩,栽植油桐、松木、杉木等,并设置实验区与标本区,以供学生实习或示范之用。

从以上《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和1937年版的《全国各省市公私立专科以上学校校数及员生数(1936学年度)》两份文献中可见,信江农专经过两年的精心办学治校,学生数就达到了792人。更值得一提的是,女生人数达到106人,在当时的办学条件下能达到如此规模,证明了信江农专坚持与完善“以学生发展为本,教授治校、学生自治”教育教学方针的正确性与民主性,受到广大师生的拥护与支持。在办学过程中不断吸纳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融会中西教育精粹,机构设置健全,科系完备,图书馆、实验室、农场等办学设施均达到一定规模。这些机构、科系与设施相互契合,吸引着省内外心怀报国之志的年轻人,共同为中国培养优秀农业技术人才形成合力。

当时,由于上饶地处长江以南的丘陵地带,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储备均十分丰富,专家学者逐渐认识到森林、水利知识的学习与合理利用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从上饶农业生产实际出发,经赣东北行署批准,学生除招收二年制农艺科、园艺科外,还增设了森林和农田水利两科。此时,信江农专的内部机构设置更加健全与完备,各种委员会也逐步建立。据《上饶市农业志》记载,1951年,信江农专迁至南昌县莲塘与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该校又与南昌大学农学院合并,在南昌莲塘成立江西农学院。

3 程兆熊申办信江农学院及重振鹅湖书院的设想

程兆熊(1906—2001),字沸浪,江西贵溪人,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后在巴黎凡尔赛园艺学院取得园艺博士。曾加入黄埔军校,先后担任过编纂股股长、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军训部学员、第三战区文化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与熊十力、牟宗三、唐君毅、钱穆等学者友善。1938年,程兆熊在获得园艺博士后,目睹祖国遭受战火的摧残,遂毅然回国,在武汉创办《自强日报》,自任社长兼总编。1939年秋,日军以九架飞机对不到一百户小镇的报社所在地狂轰滥炸,致使报社损失惨重。抗战末期,程兆熊、黄野萝、杨惟义、徐先兆、余缨等一批社会贤达认识到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振兴农业是发展国民生计的基础。经过年余的筹备,并得到原国民青年军军长黄维的赞助,经国民党江西省第六行政专员公署易希亮专员同意,于1945年春创办了以程兆熊为校长的信江农专。

程兆熊《忆鹅湖》一书中有《由鹅湖书院到信江农专》一文,记述了从鹅湖书院到鹅湖师范学校,再到鹅湖商业学校,进而更为鹅湖中学,后其款产并入信江乡村师范学校,再更名为信江高级农业职业学,再在此基础上创办信江农专的过程。这也从另一角度叙述了信江农专创办的背景。

程兆熊几经周折,奋力奔走,终于在1948年冬,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将信江农专正式升格为信江农学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程先生是新儒學的积极倡导者与推行者,他众多的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中均散发出极力推崇复兴鹅湖书院、复兴书院文化的气息,这既体现了他对鹅湖书院独有的一种故土情怀,又蕴含着他预将农业教育与书院文化融会贯通、彼此相长的理念。程先生与现代新儒家第二代传人的代表人物熊十力门下两弟子唐君毅、牟宗三均为好友,他提倡“以儒治学”,认识到书院教育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办学方式。当时中国的教育制度深受欧美的影响,过于支离破碎。而传统的书院制度及书院制度下的人格教育,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有利于中国经典儒家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因此,信江农专设在历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发生地——江西上饶铅山的鹅湖书院内,也是想重聚当年朱陆讲学、辛陈雄辩的盛气。程先生与好友唐君毅的想法一致,主张恢复鹅湖书院,由农学院附设鹅湖书院,逐渐改为由鹅湖书院附设农学院,两人均致力于书院教育的恢复。但由于时局变化过快,这一愿望终成泡影。

4 信江农专的著名教授与校友

信江农专自开办至新中国成立前,校长一直由程兆熊担任,校长室秘书徐先兆,教务长杨惟义,训导长黄野萝,总务长兼高农部主任余缨,正副教授有胡先骕、冯吉安、陈家祥、胡步青、顾华荪、王惟良等知名专家教授学者。下面着重介绍几位知名专家教授。

①杨惟义(1897—1972),号宜之,上饶人,是我国半翅目昆虫分类工作的奠基人,世界著名昆虫学家。他毕业于鹅湖师范,1917年考入上海大同学院,后转入南京高等师范农学系就读。1942年,在家乡沦陷后,只身赴省府所在地泰和县,执教于中正大学。1945年,其与程兆熊、黄野萝、徐先兆、余缨等在上饶创办信江农专,经常挤时间回上饶讲学,为家乡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农学人才。

②徐先兆(1903—2001),铅山人。他青少年时代就追求进步,参加了“五四”运动。1924年他考入东南大学。1945年,徐先兆得到黄维的支持,利用鹅湖书院、信江书院的款产,与程兆熊等发起创办了信江农业专科学校,程兆熊为校长,他为常务秘书并兼任国文副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江西师范大学任教直至退休。2003年11月病逝,享年101岁。

③黄野萝(1902—1981),贵溪人。1924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生物系,深得胡先骕教授的赏识。1933年得胡先骕资助赴德留学,就读于明兴大学,专攻森林土壤学。1937年曾赴匈牙利森林学院进行研究,1938年6月返德,获明兴大学森林土壤学博士学位。1940年,胡先骕被聘为中正大学校长,黄野萝应胡先骕的邀请,于1940年冬由美回国,任该校教授兼农学院森林系主任。1945—1946年,作为信江农专训导长的黄野萝在不影响中正大学授课进度的情况下,兼顾信江农专的课程安排,积极奔走于两地之间,为中国培养出了大量高质量、高水平的农技科研人才。

④余缨(1907—1968),上饶人。1930年毕业于南通大学农科高农部。历任上饶七县联立信江农业职业学校校长、信江农专高农部主任及上饶专区农场场长等职务。毕生致力于农业科研和专业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农技人才,在大豆研究方面有专著。

信江农专作为上饶民国时期唯一一所高等院校,虽为私立,但其办学款产充裕,师资力量精良,培养出很多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其中著名者有牧草专家余复陶、水稻专家倪文、农作物栽培技术高级农艺师陈子威、甘蔗育种专家陈逢彩等,为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5 结束语

信江农专的创办经历了从抗日战争末期到解放战争,一直到建国初期的特殊年代,是江西唯一一所近现代意义上的私立高校,亦是现代教育体制探索、发展、变革中的一个典范。程兆熊、杨惟义、徐先兆、黄野萝等老一辈知识分子呕心沥血,在艰难的条件下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很多成为了我国农业诸学科的带头人,为新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