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森鸥外后期文学风格的成因

2018-11-16孙萍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15期
关键词:文学小说精神

孙萍

(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 121001)

森鸥外1862年2月17日出生在日本岛根县,小说家、翻译家、评论家、医生。他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1884年奉命到德国留学。在德国留学的4年时间,除了学习专业的卫生学以外,也学到了文学、哲学、历史等。他广泛阅读欧洲古今名著,深受叔本华、哈特曼思想的影响,这成为他后来从事文学创作的理论工具,也为他后来的文学活动打下了基础。留学归来后,历任军医学校教官、校长、近卫师团军医部长等职,最后升至陆军部医务局局长的官职。在军医学校任职的同时,有感于国内的落后闭塞,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他积极从事近代文学的启蒙活动,开始了文学生涯。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和1904年日俄战争森鸥外均奉命出征到中国东北,并转战到中国台湾。1917年就任宫内省帝室博物馆总长。1922年7月9日因病逝世。主要代表作品有:《舞女》、《虚幻记》、《信使》、《雁》、《兴津弥五右卫门的遗书》、《阿部一族》、《高濑舟》等等。

1 森鸥外的文学风格

1.1 前期文学风格

1884年22岁的森鸥外受陆军卫生部的派遣,赴德国留学深造。在德国留学期间,森鸥外除了学习医学外,西方的资本主义现状及其先进的科学文化,极大地扩大了他的视野。他广泛阅读欧美哲学与文学名著尤其是接触了哈特曼的美学思想,这为他后来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回国后,以启蒙家的姿态开始文学活动。他翻译了西方著名作家歌德、莱辛、易卜生等人的作品。同时创办《栅草纸》等文学刊物,介绍西方美学理论,发表文学作品。1890年发表的处女作《舞女》,连同他的《泡沫记》和《信使》被认为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作,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明治四十年代,受西方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开始确立,并且形成潮流。由于自然主义文学体现了时代精神,表达了同时代人的最迫切的要求,吸引了新旧富有才能、有抱负的作家。岛崎藤村、田山花袋等成为当时自然主义文学的主流人物。但随着事物的发展,人们渐渐发现由于自然主义文学过分追求真实,否定小说的虚构性,限定了小说的功能,使小说流于平板的事实叙述。针对自然主义文学的这种狭隘性,招来了一些作家的反感。出于作家的责任感,森鸥外站在时代的前列,对盛行的自然主义文学进行批判。他说自然主义文学有个通病,就是完全拘泥于客观的对象,因而可悲的很,有很多不能令人满足之处。基于这种文学态度,他首先创办了杂志《昂》,然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文学创作活动,相继发表了取材于他身边故事的小说《半日》、《金货》。1911年他发表了《雁》等作品。《雁》描写的是明治初年一位觉醒的妇女。森鸥外用不幸的雁来象征她的命运,以旁观者的态度写出现实中人与人的冷漠关系。这部作品成为了反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1.2 后期文学风格

森鸥外不仅仅是一位作家,他还是一位有名的陆军医生,并长期在陆军军部任官职。因此,他的人生注定要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1910年日本发生了幸德事件,又称大逆事件。所谓幸德事件就是日本反动政府借口图谋叛乱判处幸德秋水等人死刑,以此来镇压全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幸德事件发生后,反动政府开始镇压人们的民主运动;控制媒体宣传机关,禁止出版一切进步书刊;加强了对人们思想意识的束缚。在这种状态下,森鸥外把自己的理想隐藏在历史小说的超然世界里,这也成了森鸥外文学风格的分水岭,从此他开始了历史小说的创作。1912年,他发表了《兴津弥五右卫门的遗书》,1913年他发表了《阿部一郎》、《佐藤甚五郎》、《护持院平原的复仇》,1914年发表了《安井夫人》、《天宝故事》,1915年《花椒夫人》、《老爷爷老婆婆》,1916年发表了《高濑船》、《寒山和拾得》等。这些都是最成熟、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历史小说。

2 森鸥外后期文学风格的成因

2.1 日本传统文化

森鸥外1862年出生于日本岛根县的一个武士家庭。爷爷是一名武士,自幼就受到爷爷武士道精神的熏陶。父亲森静男是一名医生,母亲峰子生性好强,一心想把森鸥外培养成出类拔萃、名扬天下的人才,因此,森鸥外自小就接受到了国学、汉学等系统的日本传统文化的教育。武士道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对日本民族的影响颇深,就是现在日本人的精神信仰中都留下了武士道精神的痕迹。武士道精神就是名、忠、勇、义、礼、诚、克、仁、孝。为天皇尽忠,这是武士道精神的精髓。由于森鸥外自幼受到以武士道为本的日本的国家教育,再加上长期在陆军效劳,被灌输了武士道的思想和秩序观,这就培养了森鸥外“忠、孝”的精神信仰。1910年日本发生了幸德事件。幸德事件后,日本政府为了巩固王权提倡百姓忠贞爱国,誓死效忠天皇;同时也要求社会各个阶层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需要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森鸥外的精神信仰与国家的政治制度不谋而合。为了迎合天皇的这种政治制度的需要,出于自己内心世界的“忠、孝”信仰,森鸥外开始转向历史小说的写作。特别是明治天皇逝世,乃木希典大将殉死,这件事给了森鸥外巨大的刺激。这是因为乃木希典大将殉死的这种武士气质触动了森鸥外的精神信仰,直接促成了他的文学风格的改变。森鸥外从此开始探索武士的精神生活,进行历史小说的创作,将自己内心的“忠、孝”精神信仰借助作品表达出来。1912年森鸥外发表了《兴津右卫门的遗书》,这是森鸥外第一篇赞美武士殉死行为的历史小说。书中主人公武士弥五右卫门年轻时为了完成公务曾经误伤过人命,为了报答主君细川忠利对自己的信任,在主君逝世第13年之后终于如愿殉死的故事。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解读“忠”。一个是兴津为了完成主命,杀害了横田,以此可以看出他对主君的“忠”。另一个是主君欣赏他一心为主的良好特质,故对他杀人之事表示理解。兴津更加感激主君,在主君逝世13年后也切腹自杀。兴津以此践行了自己的武士精神信条。对主君的忠诚发挥到了最大化。森鸥外以此对武士殉死的所谓“忠、孝”行为进行赞美。

2.2 西方古典文学的影响

森鸥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无论是家人还是森鸥外自己都想将来能成为医生。10岁时迁居东京,学习德语,为学医做准备。12岁进入东京大学医学部学习,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在这期间,森鸥外也读了很多中国小说,并热衷于作汉诗,写汉文。1882年森鸥外毕业于东京第一大学医科学校,并加入陆军。1884年7月,受陆军卫生部的派遣,赴德国深造。德国4年的留学生涯对其后来的人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德国留学期间,森鸥外除了深造医学以外,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现状及其先进的科学文化,极大地扩大了他的视野。他刻苦努力,强记博文,广泛阅读欧美哲学,研究叔本华、尼采的哲学,哈特曼的美学,这为他后来从事文学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也广泛阅读西方古典文学名著,这为他后来的文学写作风格的走向打下了基础。西方古典文学的特点:(1)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2)在思想上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欲。(3)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创作规范。创作题材以古典文学为典范。其核心就是把歌颂国王,维护国家利益作为人们的神圣的天职。这个核心正与森鸥外自幼在心灵深处形成的“忠、孝”精神信仰高度切合。当发生“幸德事件”和乃木希典大将殉死这两件大事时,就如同两根导火线,直接触动了森鸥外的精神世界。他试图如实地描写“历史的自然”,为现实服务,为天皇效忠。他先后发表了《大平盐八郎》、《天宝故事》、《鱼玄机》、《津下四郎左卫门》、《佐桥甚五郎》、《护持院平原的复仇》等取材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作品。

2.3 森鸥外的文学追求

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森鸥外与夏目漱石齐名,被称为对现代日本社会有广泛影响的两位文学巨匠。森鸥外一生在文学领地里默默耕耘,孜孜不倦地进行文学创作。除了最早期的文学理论和文艺批评以外,受德国留学期间接触到的哈特曼的美学理论的影响,他的浪漫小说也使读者耳目一新。他先后发表了德国留学三部曲《舞女》、《虚幻记》、《信使》。随后,又开始进行反自然主义文学的创作,他先后发表《性欲生活》、《食堂》、《雁》等。然而到了后期也就是从幸德事件发生之后,他一改前期的文学风格,开始写历史小说。这种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文学的态度及追求。

1915年1月,森鸥外发表了一篇题为《遵照历史和脱离历史》的文章,其中说:“我在上面所说的那一类作品(写历史人物的作品)和任何人的小说都不一样。小说通常有一个习惯:随意取舍事实,写得有头有尾,但是我说的那一类作品就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动机很单纯。我查看史料的时候,对从它所反映的自然,产生了尊重的心情。我不愿意胡乱改变它。这是其一。其次,看到现今的人如实地描写自家的生活,我就想到既然可以如实地描写现在,那么也应该如实地描写过去。这是其二。”在这几句话里,森鸥外非常简明地叙述了对历史小说创作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原则。基于这种态度和原则,森鸥外创作发表了大量的历史题材的短篇小说。其中《兴津弥五右卫门的遗书》、《阿部一族》、《津下四郎左卫门》、《佐桥甚五郎》、《护持院平原的复仇》等,都是森鸥外后期的代表作品。

如果说森鸥外早期文学风格是基于一名作家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作品弘扬正义,对日本当时社会现状进行社会批判的话,那么,后期的文学风格则是基于传统武士道德精神与态度,基于对文学创作的一种追求,通过作品探索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森鸥外作为一名作家,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作品中体现的文学理念和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性影响着日本文坛,成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一面旗帜。

猜你喜欢

文学小说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拿出精神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