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鲜食玉米生产现状与优势品种推荐

2018-11-15徐莉莉陆雪珍陈珏严雨洁

长江蔬菜 2018年17期
关键词:糯玉米甜玉米鲜食

徐莉莉 陆雪珍 陈珏 严雨洁

导读:在充分研究上海市鲜食玉米生产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上海市鲜食玉米生产中存在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益较低、肥料运筹、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同时详细论述了上海地区鲜食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以及上海地区优势、特色鲜食玉米新品种等。

鲜食玉米包括甜玉米、糯玉米、笋玉米等。鲜食玉米是一种“蔬、果、粮”兼用和“种、养、加”结合的高效生态作物,鲜食玉米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已呈快速发展趋势,是目前最具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在欧美等地区被誉为“黄金产业”。

1 上海地区鲜食玉米生产现状

鲜食玉米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以美国最具代表性,其种植面积占到美国玉米播种总面积的4.0%~4.5%,每年创造的产值高达近百亿美元。在鲜食玉米消费领域也是独树一帜,年加工甜玉米数量120万t以上,人均年消费鲜食甜玉米3.5 kg、罐头甜玉米7 kg;糯玉米淀粉年产量200多万t,占整个湿磨淀粉产量的8%~10%,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纺织等领域;美国1995年种植面积仅6.9万hm2,发展至2015年已超过160万hm2。

我国鲜食玉米的研究开发工作相对起步较晚,在育种、栽培、加工等领域势单力薄,如种质资源缺乏、基础研究薄弱、育种技术和方法落后,育成品种趋于“同质化”,多数推广的品种遗传背景相似;种植规模小且分散,规范化栽培技术难以得到普及;加工业发展缓慢,加工产品花样稀少,年产甜玉米罐头和其他保鲜玉米产品不超过30万t[1],鲜食玉米年种植面积仅50万hm2左右[2]。总之,我国在鲜食玉米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发展空间较大。

上海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在国内占很小的份额,但在育种和生产上取得的相关成就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品种选育方面,上海市科研部门以及相关的种业企业育成的金菲、金银818等品种以及近年来育成的申科糯1号、天彩2号、申科甜系列等新品种,在生产上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金菲,其种植面积曾经占全国的1/3。生产管理方面,为实施良种良法配套,在栽培模式和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形成了配套的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并围绕标准园创建和品牌建设加以示范推广,使鲜食玉米的生产水平和种植效益得到提高。据统计,目前上海市甜、糯玉米优良杂交新品种种植面积3000 hm2,总产量3.6万t,总产值1.54亿元。

近年来,本市鲜食玉米产业在新品种选育、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等诸多方面虽有所拓展,但在生产中还累积了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不够;二是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益较低;三是肥料运筹、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

2 上海地区鲜食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

应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选择不同熟性的品种进行播种,一般早春和秋季种植玉米宜选择早熟品种。同时,还应根据鲜食玉米在春、夏、秋不同季节种植的生育规律,掌握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以达到分期播种、分批采收、确保品质、增加收益的目的。

2.2 隔离种植

可采用空间隔离、时间隔离、自然屏障隔离,有效阻止外来花粉传入。空间隔离:种植糯玉米的田块四周300 m范围内不能种植与糯玉米同期抽雄吐丝的其他类型玉米[3]。时间隔离:糯玉米若与普通玉米及其他类型玉米相邻种植,抽雄吐丝期应相差20~30天。自然屏障隔离:利用山岭、村庄、房屋、树林、高秆作物等自然屏障来阻隔其他类型玉米的花粉。

在煤炭建设大直径煤仓的施工中,往往需要搭设上人梯,而钢管式上人梯最为常见,但施工中须注意搭设方式、附着方式、基础承载力要求,重点考虑受水平荷载(主要是风荷载)影响,因上人梯一般搭设在两个相邻仓之间,该处风荷载通过时会大大加强,因此本文通过实例作了一些总结。

2.3 合理密植

合理的种植密度因品种、土壤肥力、播种期、地区而异。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种在高肥力土壤上宜密,低肥力土壤上宜稀。一般种植密度以5.25万~5.70万株/hm2为宜[4]。最好采用宽窄行方式种植,利于通风透光和采收。

2.4 除分蘖和多穗

鲜食玉米比普通玉米易产生分蘖,应及时去除。鲜食玉米也常形成多穗,为确保果穗鲜食品质和提高果穗商品率,当玉米吐丝时,每株留最上部的1个果穗,剔除其下所有果穗,做到1株1穗。

2.5 加强肥水管理

鲜食玉米需肥量较大,整个生育期应保证有较充足的肥水供应。施肥上应结合采收鲜穗的特点,掌握足施基肥、重施穗肥、不施粒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遇连续高温干旱或涝害应及时进行沟灌或排水,确保玉米正常生长。有试验证明,足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有利于提高鲜果穗的感官品质。

2.6 病虫害防治

鲜食玉米苗期主要虫害是蝼蛄、地老虎,成株期主要虫害是玉米螟、大螟、蚜虫等,主要有粗缩病、纹枯病、小斑病和锈病等,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有选用抗病品种、种子处理、深沟高畦、清洁田园、实行作物轮作和水旱轮作等;物理防治主要采用银灰色膜避蚜或黄板(柱)诱杀有翅蚜虫、蓟马等成虫。每667 m2挂20张黄色粘虫板,挂放高度以高于生长期玉米植株30 cm左右为宜;采用杀虫灯诱杀小地老虎、玉米螟、大螟等趋光性成虫,每2 hm2安装一盏频振式或太阳能杀虫灯,安装高度1.8~2.0 m,于移栽时开灯;生物防治的主要措施有保护天敌、采用生物制剂以及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667 m2释放1.5万头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当玉米螟处于卵孵化盛期至幼虫2龄期,每667 m2用0.2%苏云金杆菌300~400 g 灌心[5]。

2.7 适期采收

只有适时采收,才能保证鲜食玉米的糯性(甜度)、适口性和独特的风味。适宜采收期受品种、地区、播种期等多种因素影响,并与授粉后天数、有效积温、籽粒含水量、含糖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对此予以综合考虑。生产上可观察玉米丝的颜色变化,一般从鲜嫩转为棕褐色,手感枯萎时即可采收。也可根据授粉后天数决定适宜采收期,一般春播糯玉米在授粉后的23~25天收获为宜,甜玉米在授粉后的20~22天收获为宜;而夏播糯玉米在授粉后20~23天收获为宜,甜玉米在授粉后的18~20天收获为宜。采收最好在清晨进行,要求带苞叶采收,确保鲜果穗水分含量、籽粒完整性和鲜嫩度。

3 推进上海市鲜食玉米生产发展的对策措施

3.1 加强科研推广合作,加快成果转化

目前,我国培育的鲜食玉米品种与国外优异品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甜玉米品种。科研部门应集中精力强化优异新种质的创新,加强对国外育种基础材料的引进,选育不同用途、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优质、高抗、专用玉米新品种,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技术推广部门应加大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推进优质、专用品种区域化种植,研究推广高效生态栽培技术,提高种植水平,改善玉米品质,提高商品玉米质量。

3.2 改善鲜食玉米生产的组织结构,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

在稳定农户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对小规模家庭经营的改造,通过农户的土地使用权入股或土地流转,将耕作土地集中起来,实现鲜食玉米的规模经营,为农业商业化和农户经营企业化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坚持统一标准、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采收,把好加工原料关,严格执行公司+基地+标准化+品牌生产模式,实现标准化生产及管理[6,7]。

3.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适时调整相关政策

一是设立鲜食玉米良种及技术攻关资金。经费主要用于鲜食玉米品种的培育、引进、筛选、改良、开发和推广,加快特种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二是建立鲜食特种玉米良种推广资金。专项资金用于鲜食特种玉米种子推广,对种植户使用优质品种进行适当补贴,促进鲜食特种玉米生产的快速发展。三是要大力扶持鲜食特种玉米加工龙头企业,特别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投资,依靠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四是为了推动鲜食玉米进一步发展,应适时调整产业政策,特别是对公认的特优品种适当减少审定环节,加快特优品种成果转化。

3.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众认知度

加快普及鲜食玉米相关知识,特别是对鲜食玉米的特色、营养和保健功效等内容需强化宣传,提高大众消费者的认识,积极改善膳食结构,平衡营养,促进健康,推进消费量的提升,拉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

3.5 建立健全鲜食玉米信息服务体系

在全球经济和市场一体化的今天,地理优势正在削弱,增加了同行业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因此急需建立专业化社会服务体系,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做到信息共享。不仅要分析国内市场,而且要放眼国外的大市场,及时指导生产,防止生产的大起大落,切忌盲目生产。

4 优势品种推荐

4.1 糯玉米

①申科糯1号 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杂交糯玉米新品种,2013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达11.7 t/hm2,生育期80天[8]。株型紧凑,叶色浓绿。籽粒白色,排列整齐,鲜食品尝风味好,色泽佳,甜糯香软,皮薄渣少。2012年上海区域试验品质综合评分排名第一。

②沪紫黑糯1号 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选育,2008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中早熟品种。春播出苗至采收生育期87天[9]。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195 cm,穗位高95 cm。果穗长筒形,籽粒紫黑色,排列整齐,口感软香糯,品质优。产量达12.75 t/hm2以上。

③天彩2号 由上海华耘种业有限公司选育,2008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中早熟品种。上海地区早春播种到采收约为86天。株型较紧凑,抗倒伏能力强,株高210 cm,穗位高90 cm。穗籽粒为紫色与白色相间,排列整齐,皮薄、甜糯、口感好。产量达11.25 t/hm2以上。

④华耘花糯402 由上海华耘种业有限公司选育,2014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上海地区出苗至采收生育期85天左右。株型半紧凑,株高215 cm,穗位高70 cm。果穗一致性好,成品率高,产量稳定。果穗籽粒为紫色与白色相间,穗行排列整齐;果皮薄,糯性好,稍带甜味,出籽率高,综合口感优秀;果穗成熟时转色较慢、紫粒较少。

⑤华耘黑糯501 由上海华耘种业有限公司选育,2013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早熟品种,上海地区春播从出苗到采收85天左右。株高210 cm,穗位高85 cm。果穗锥形,籽粒黑红色,单穗质量240 g左右,果穗匀称美观,籽粒排列整齐;蒸煮后糯性好,有甜味且果皮薄[10]。

⑥沪五彩花糯1号 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农科种子种苗有限公司选育,2016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早熟品种,春播出苗至采收83天。株型半紧凑,株高190 cm,穗位高60 cm,果穗长锥型,籽粒紫白黑红黄色,色泽艳丽,排列整齐,糯性好,皮薄,产量达12.75 t/hm2以上。

4.2 甜玉米

①金银208 由上海华耘种业有限公司引进,2015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黄白双色超甜玉米杂交早熟品种,华东地区春播全生育期从播种到采收81天左右。株高170 cm,穗位高35 cm。果穗长锥形,粒色色泽鲜明透亮,果皮薄而柔嫩,水分多,风味独特,无渣,适口性极佳,产量达11.25 t/hm2以上。

②申科甜1号 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玉米中心选育,2013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上海春播出苗到采收86天左右。株型半紧凑,茎秆粗壮,抗病性强,株高 225 cm,穗位高100 cm。果穗筒形,穗行排列整齐,籽粒黄白相间且大小均匀,穗粗轴小,商品外观性好,属大穗型超甜玉米,鲜食甜度高、风味佳,皮薄无渣,宜鲜食或籽粒加工,产量达15 t/hm2以上。

③申科甜2号 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玉米中心选育,2017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上海春播出苗到采收85天左右。株型平展,茎秆粗,根系强壮,抗病抗倒,株高220 cm,穗位高95 cm。果穗筒形,穗大不秃尖,籽粒黄白相间,排列整齐,鲜食品尝甜度高,风味好,皮薄脆甜无渣,后期保绿度好,产量达18 t/hm2以上。

猜你喜欢

糯玉米甜玉米鲜食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甜玉米丰产 种植有技巧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
浅论糯玉米苗期田间管理
黑糯玉米果冻的加工工艺研究
甜玉米常见病害的抗性鉴定及防治
甜玉米—新甜玉15号
拔节期追氮对鲜食糯玉米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