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窍止鼽汤联合常规西药对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炎性反应介质及焦虑情绪的影响

2018-11-15

世界中医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通窍组胺性反应

阎 妍 叶 琳 张 莉 王 莉 王 玲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郑州,450000)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作为一种耳鼻喉科常见的以鼻塞、流涕、鼻痒及嗅觉功能障碍等为临床特征的鼻部疾病,其发病率通常为10%~20%,该病的发生发展主要与机体组胺的过度分泌、释放密切相关[1-2]。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AR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并已发展为危及全球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引起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抗组胺药、抗胆碱类及类固醇等药物为常规西医治疗手段,但存在疗程长、易反复等问题,整体疗效不佳[3]。中医认为AR与机体脾、肺、肾3者功能失调紧密相关,多因正气不足,卫表不固使得风寒二邪侵入机体,阳气无从宣泄而致病[4]。有学者报道,采用益气固表、温阳益卫的通窍止鼽汤可更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5]。本研究探讨通窍止鼽汤联合常规西药对AR患者临床症状、炎性反应介质、焦虑情绪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于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AR患者96例,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27~55岁,平均年龄(30.06±2.45)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5.18±1.02)年;病情程度:中度36例,重度12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30.13±2.39)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5.04±1.05)年;病情程度:中度33例,重度1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6]中于AR的诊断标准者,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痒、鼻塞或眼痒、流泪、眼红和灼热感等,主要体征为双侧鼻黏膜苍白、肿胀,下鼻甲水肿,鼻腔分泌物增多。

1.3 纳入标准 所有入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近1月未采取任何中医治疗方式者;对本研究方法无禁忌证者;依从性良好者;可以按要求定期复诊,并能坚持随访者

1.4 排除标准 存在鼻咽部等其他病变者;合并严重心、肝、肺、脾、肾等脏器严重疾病者;因其他病变导致的炎性病变者;合并有免疫系统疾病或异常者;存在药物过敏史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需停止治疗者;擅自调整治疗方案者,或中途主动退出研究者;治疗结束后无法配合随访者等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盐酸西替利嗪片(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14),10 mg/片,1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通窍止鼽汤(中药来源:亳州市仁和中药材批发商行,制备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进行治疗,组方为:黄芪30 g、路路通15 g、甘草12 g、麻黄、白芷、防风、桔梗、辛夷、苍耳子各10 g,细辛3 g,并随证加减,水煎服用,1剂/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治疗后于门诊随访至少3个月。

1.7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临床疗效。2)采集2组患者治疗前后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经3 500 r/min分离血清,并将标本置于-70 ℃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患者炎性反应介质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4(IL-4)、IL-5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3)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状态进行评价,其中<50分属于正常状态,51~60分属于轻度焦虑,61~70分属于中度焦虑,>71分属于重度焦虑。4)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并比较2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肺功能相关指标,并计算FEV1/FVC。

1.8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进行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估:痊愈为经过治疗,鼻痒、打喷嚏及失嗅等鼻部症状彻底消失,且治疗后3个月内无复发情况;有效即指鼻痒、打喷嚏及失嗅等鼻部症状有所改善,但治疗后3个月偶有复发;无效是指经过治疗后,患者鼻部症状未有任何改善,甚者出现恶化。治疗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中痊愈25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5.83%(46/48),对照组中痊愈19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为83.33%(40/4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炎性反应介质及SA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炎性反应介质水平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4、IL-5、TNF-α、SA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炎性反应介质及SAS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2组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FEV1、FVC、FEV1/FVC等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EV1、FVC、FEV1/FVC均比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肺功能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属于临床上的易感个体同自然界的变应原相结合,造成机体分泌释放大量组胺,并在多种免疫介质共同参与下的鼻黏膜慢性炎性疾病,该病可使患者出现鼻腔血管扩张,鼻血流量突然增多,或腺体分泌较为旺盛等现象,造成患者持续打喷嚏或流涕等,对其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7-9]。现阶段,临床采用的西替利嗪属于强效的H1受体拮抗剂,其进入机体后,可同靶细胞膜上的H1受体快速结合,有效抑制组胺激活相关靶细胞,但单一用药仍有部分患者未到达满意效果[10-11]。中医理论认为,AR属于“鼻鼽”范畴,根本病机为肺腑受风、寒及病邪侵入,致其肺气不宣、津液不畅、鼻窍不利而病,故中医应以固本扶正、温肺祛风、益气通窍为主要治疗原则[12]。

本研究采用的通窍止鼽汤,方中黄芪为利水消肿、益气固表、抵御外邪的要药;防风具有祛风通窍的功效;甘草可健脾益气;麻黄、桔梗及辛夷3药均可发挥宣通鼻窍、温肺驱寒的作用;苍耳子、路路通联合细辛能够发挥清热燥湿、收敛肺气作用。方中诸药合用,共奏驱散风邪、祛风止痒、升宣气血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二者联合使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目前,随着医学界对AR的持续深入研究,有学者报道,AR属于IgE类介导的Ⅰ型超敏性反应,其将机体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激活,进而致机体分泌释放大量组胺,并联合募集而来的炎性反应介质共同作用,加重机体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其中通过检测IL-4、IL-5、TNF-α等炎性反应介质的表达,可明确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随着病情的持续进展,易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状态[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IL-4、IL-5、TNF-α、SAS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多。说明在常规西医的治疗上联合通窍止鼽汤治疗,可明显减轻机体炎性反应,缓解患者焦虑状态。推测是通窍止鼽汤方中辛夷、麻黄以及苍耳子等药物可明显抑制机体炎性反应介质的释放[16],同时西替利嗪能够阻止病情初期组胺的过度释放及后期相关递质的分泌[17],二者联用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相关研究表明,一方面,机体释放的免疫因子和炎性反应介质能够直接经机体上气道进入下气道,或者通过机体血液循环系统,使呼吸道内环境发生炎性反应,另一方面,因机体鼻腔和鼻窦黏膜中分布三叉神经感觉末梢,而外界刺激时可致机体支气管平滑肌出现明显收缩,降低患者肺功能[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FEV1、FVC、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通窍止鼽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同相关报道研究相似[20]。

综上所述,对AR患者采取通窍止鼽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手段有助于其临床症状的改善,并能减轻体内炎性反应发生,同时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状态,且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通窍组胺性反应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变异性鼻炎应用通窍鼻炎片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化瘀通窍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抑制发酵食品组胺含量的研究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通窍活血汤家兔体内移行成分川芎嗪的分析
鼻舒通窍合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评价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法联合西药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性反应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