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语文“好课”标准的辨析

2018-11-15

散文百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建构核心标准

杜 欣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选营中心校选营小学

“好课”标准,实际上是一种对教学的价值判断,规定着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向。当前,我国教学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探索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教学评价,重建语文“好课”标准,是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与关键。

一、语文“好课”标准的外显判断

标准是教师能否确立正确的教学主线,并对如何确立正确的教学主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好课”的标准具有主观性,在数十年的教学演变中,我们发现: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名家的课堂教学各具风格,这是缘于他们对“好课”的不同追求。我们不难看出,“好课”标准的差异,主要由于评价主体确立“好课”标准的价值取向不同:有的是基于逻辑层面的理论视角分析教学有效性,有的是基于感性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教学过程的结构要素,有的基于不同的评价对象评价教师的教或学生的学。辨析上述“好课”标准,我们对“好课”的外显判断应该是:第一,语文“好课”标准的普适性。第二,语文“好课”标准的规范性。第三,语文“好课”标准的情境化。第四,语文“好课”标准的时代性。

二、“好课”标准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

核心素养是国际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共同追求和趋势。传统的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课程标准体系正在被核心素养模型所取代。国际研究表明,只有建构起面向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使教育真正面向未来,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的同时,又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教育部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知识教学走向能力教学,进而走向素养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必然成为重建语文“好课”标准的基本依据。

三、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向的“好课”核心标准

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2011年版课标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这样表述的:“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就表明,语文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的个体语言经验和个性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但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语文核心素养不能完全等同于语文素养,它包括以下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一是表达力,即语言系统建构与语言运用表达。2011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里的语言文字运用,包括实用性的运用和艺术化的运用。因此,使作为言语主体的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形成言语实践能力,提升言语智慧与言语品质,应当是语文课程的独担之任与核心任务,言语系统的建构与语言运用表达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核心素养。二是思维力,即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提升。这是由语言的基本性质决定的。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想单独地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三是审美力,即审美鉴赏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四是精神建构力,包含文化传承与价值认同两方面内容。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精神建构,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建构。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知识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价值态度反映在人的精神世界、价值世界。

四、“好课”标准的具体评判着力点

学科知识的教学过程是意义习得、价值引领的过程。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吸收、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不断形成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学生必备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是否能体现“语言建构与表达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发展与思维品质提升”“审美鉴赏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文化传承与价值认同”四方面的内容,是一节“好课”的基础性核心标准。同时,教师还须根据不同学段、课型、文本,有所侧重地细化出具体的情境性目标。就“审美鉴赏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而言,低年级教学侧重于审美感受,高年级教学则更多地关注审美创造的激发。

对教学方式的评判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关键能力的发展。由于核心素养的本质是“关键能力”,而非某种知识,因而不可灌输、不可复制,只能培养。从教师教的层面看,教师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表达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发展,进一步转变教师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建构学习共同体,将教学过程提升为富于个性化、动态化、创造化的发展过程。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与“学”之间的深刻关系,积极探索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凸显“学习感”的课堂模式。从学生学的层面,关键看学生是否从他主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从单纯的个体学习转变为个体学习与共同体学习相结合,从单一性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以发现探究学习为主;从学科层面看,教学应以语文实践为抓手,注重教与学的体验性、情境性、形象性。坚持运用合理方式,就会形成文化行为模式,这种改变,会带来新的发展和新的创造。以科学的方式、艺术的方式打基础,说到底是文化的方式,即是吸引、影响人的方式,而不是强制、简单的训练。

以上阐述的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的“好课”标准,即基本标准或者说共性标准。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加以考量教师个性化的教学主张、教学风格等诸多要素,那就是审美的标准了。

猜你喜欢

建构核心标准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建构游戏玩不够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