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究

2018-11-15

散文百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情感语文

李 丽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周河中心校

毋庸置疑,写作是语文这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确立的教学重难点部分。因为纵观历来各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听说读写四部分中,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的概率最低,并且写作也是绝大多数学生公认的语文学习“拦路虎”。

结合本人自身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之所以觉得写作是难点,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写作本身的特性导致的,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主观性学科,对于学生的感性思维有依赖性,而听说读写四方面中又以阅读理解和写作对学生的想象力、情感体悟及表达能力要求最高,所以对于部分感性思维不发达的学生来说,在阅读和写作的学习方面确实“吃力”,甚至很多学生在情感体悟和表达方面“不开窍”,所以学习效率低下也就是理所当然的结果。二则是写作在听说读写四方面中对于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最高,也是最难掌握的部分,所以大部分学生存在“畏难”心理,总是“知难而退”,长此以往也就容易导致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持续退步,进而造成学生破罐子破摔的恶心循环心态。所以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想做好写作教学工作,就要先从学生心理和学科特点出发,充分剖析写作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对症下药。

本文将集中探讨的是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所以要首先明确小学阶段写作教学的现状和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性接触各学科知识的时期,所以语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除了听说之外,对于阅读和写作基本是白纸一张,所以,此时教师的教学启蒙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语文听说读写各方面知识的基础牢固与否。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谨慎对待,从内容和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按照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教学方面的探索和改革,从而在语文教学中创新出一条更具实用性的教学道路。而本文就将结合我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具体谈谈我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面的几点看法,并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排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嘴边总会挂着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生动的概括了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深有体会,小学生本身思维较为单纯,做事只凭喜好,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那么不用教师督促也会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反之,即使教师“三催四请”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要想做好写作教学,教师势必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

首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引线”的作用。从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来说,在字数和文体等方面要求较为简单,五百字以内,记叙文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要想让学生具备这些,教师本身就要具备这些能力,并且能够让学生在作文课上感受到。以写作课堂为例,记叙文最基本的六要素就是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所以写作往往以人或者是事件为主,景物为辅,所以在课堂上我会以故事的形式分享文章,让学生在“听”作文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排列组合的魅力,不知不觉中给学生传输写作方面的相关知识:如何开头?如何描写?如何抒情等等。总之通过教师为引线,让学生先对写作产生兴趣和期待,才能为接下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基础。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尽力纠正学生的“畏难”心理。尤其是在学生刚开始写作时,教师要采取表扬为主的教学模式,不论是学生写得好还是不好,字数是不是达到了标准,都应对学生的认真态度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从主动写作这个行为上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学生才会在接下来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回应教师的期待。长此以往,学生在教师的表扬中学习,也就自然而然的建立起写作信心。

二、让学生从“说”到“写”,培养学生的情感抒发能力

从课堂教学来看,学生普遍存在惰性心理。因为小学生写字慢,几百字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个“大工程”,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不愿意动手写。那么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先从“口述”开始,逐步向“写”过度,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抒发能力。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自由,尤其是在日常写作练习方面。上文中就提到,写作依靠的是学生的感性思维,学生有感才能抒发,所以在课堂上尽量不要给学生规定题目,最多给学生一个主题或范围,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内容进行口头表达和描述。一方面可以通过语言给学生一个打草稿的机会,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说”,实现文章内容和情感的分享,在班级中营造活跃的氛围,增加其他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其次,在教学过程教师还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能够有条理的抒发情感。因为对于记叙文来说,段尾的抒情不可或缺,而小学生由于思维方面的局限性往往缺乏情感的体悟和共鸣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学生口述过程中,及时的给予情感上的引导,如亲情、友情等,从而增加学生的文章情感色彩,进而落实到纸面上。

三、以“读”促“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读写不分家”,所以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中锻炼情感体悟能力,增加间接性素材,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首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小学阶段正好是学生自由时间最多的时期,学习任务性对较少,所以教师要利用好这段时间增加学生的文学储备。例如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让学生借阅课外读物,或推荐合适的书目,让学生通过书店、互联网等渠道获得阅读资源等,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累积。

其次,在口述的基础上,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笔。例如布置周记、写课下作业等,让学生定时、定量的完成写作练笔工作,教师及时进行作文批改,并纠正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最终通过练习量的积累促成学生写作能力质的变化。

希望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随着新型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提出,语文教学方面能创新出更多实用性的教学模式,为提高写作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效率提供充足的助力。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