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延伸让小语课堂更精彩

2018-11-15刘兰双

散文百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内容生活语文

刘兰双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第二实验小学

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需要教师把目光延展到课外,通过语文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进而加深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理解,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拓展激趣——活化课堂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做好的老师,学生做任何事在被动的情况下效果是非常差的,而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的内驱力被激发了出来,学习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教师要利用好学生这一学习的特点,挖掘每一个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求知的欲望才会强烈,才可能进入较好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好语文知识拓展和延伸的效果,在学生预习新学的内容的基础上,来补充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在丰富学生们知识面的基础上,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拓展延伸——走向生活

学以致用是现在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语文学习也往往是单一的向成绩看齐,题海成为了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接触最多的,这往往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不能使学生真正清楚学习语文的价值所在。真正的课堂知识应该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的,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教师要主动建立这种联系,深化学生们对于语文学科的认知。例如,学了《陶罐和铁罐》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学了《鸟的天堂》,我请他们当一回小导游。这样做一方面,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学生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探究的渴望,使学生的间接兴趣与直接兴趣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有明确目的但无需更多意志努力的注意。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联系生活、理解生活、表达生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尽情表演,激情满怀,生动逼真。语文与生活这一泓活水相沟通,课堂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发展多元智能,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

三、拓展运用——学科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学习中,为增添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教师从学生的年龄出发,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如: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游戏:帮动物找尾巴、绘画:自己喜欢的动物等。在这过程中渗透了美术、舞蹈、自然常识等学科知识,既达到语文训练的目的,又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起来。

四、拓展写作——激活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发展,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小学生想像力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诱导,必然会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树立信心,大胆地放开手脚,展开想像的翅膀。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可以叫学生续编童话,让学生想象当皇帝得知新装是假的自己根本就没穿衣服时,他会有怎样的表现?这时学生会纷纷展开联想,有的学生说他会缉捕并且恶惩两个骗子,训斥撒谎的老大臣;也有的学生说他会改掉爱慕虚荣的思想,从此成为一个关心国事的明君。这种续编活动,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五、拓展时段——有效把握

1.课前拓展性阅读。

学生的课前阅读非常重要,能够提前预习课堂中的所学知识,并能通过阅读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但是对于课堂知识的预习大多是乏味的,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那么课前围绕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的,让学生进行拓展延伸阅读,从一些小故事中了解本节课作者的背景和相关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

2.课堂拓展性阅读。

通过课前的阅读延伸了解了大概的课堂内容和背景后,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在课堂教学中,拓展性的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教师利用课外的故事和阅读材料能够侧面启发学生,协助学生自主学习,开拓思维,解决疑惑。

3.课后拓展性阅读。

语文的魅力不仅是在课堂上,它与生活息息相关,延伸到生活中是语文最大的实用性。因此,教师需要在生活中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广泛性,在课后利用语文的资源和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布置课后的拓展性作业,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拓展教育。

六、拓展手段——灵活多样

1.自然拓展。

拓展需要自然和适度,有效的语文拓展方式是根据课堂教学文本中的故事进行互相联系的拓展延伸,其拓展内容是与教学目的达成一致的,不是东凑西凑、胡乱延伸的,最后需要回归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中来。拓展阅读是需要自然的、有联系的巧妙拓展。比如,三年级教材中《祖国的春天》一文中,对于祖国大地的美好春景,可以让学生进行户外实践的拓展延伸,这样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春天,了解祖国春天的美好景象,也会让学生增加自我的理解和感受。或通过教师在课堂中播放祖国各地春景照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美景同时知道祖国大地的广阔疆土。

2.适度拓展。

适度的拓展延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较慢,基础较为薄弱,对大量的拓展延伸吸收不了,反而会造成厌学等抵触心理。应该围绕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对作者的背景故事和课文中相关联的事物进行了解互动。避免不着边际的长篇大论拓展延伸,避免教学反噬。像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着重“绿”字延伸,突出春天季节的美,不要对“江南”过多拓展,让学生搞不清学习重点。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的学习越来越成为教育的重点。新的教育模式对教育的成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对学生的基础教学外,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更为重要,必须重视起来。

猜你喜欢

内容生活语文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生活感悟
主要内容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