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分析解答能力探讨

2018-11-15杨廷松

散文百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题意应用题审题

杨廷松

贵州省福泉市凤山兴隆小学

要提高重用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題的能力。如何提升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培养小学生应用题的审题能力

在应用题的分析解答中,由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常常因审题不细,题意理解不清,对问题无从下手,因此,培养小学生应用题的审题能力,是数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读题时应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反复仔细的读,要做到“三读”。一读知其梗概。即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二读探其表里。弄懂术语,确定解题的思维方向。三读检验思路,在列式解答后,看看计算过程是否符合题意。

(2)培养学生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在数学题目中,往往存在关键性词或字。在审题时一是要引导学生挖掘题目的潜在含义及表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子。如:“甲乙两车从两地相向开出,3小时相遇……”题中的“3小时”既是“相遇时间”又是相遇路程,甲是 3小时,乙也是 3小时,这样就了解好数量关系,明确了解题的思路。

二、打好四个基础

(1)概念基础。小学数学教材中有20多个公式,五个运算定律,80多条法则,5 00多个概念,其中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彼此间的相互关系,是分析解答应用题的重要概念。教学时,必须使学生正确理解、记住和灵活运用。

(2)简单应用题基础。学生在低年级已学过简单应用题,但有些学生的基础并不扎实,教师在教学时应事先调查摸底,再有针对性的进行系统补授。

(3)数量关系基础。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分析数量关系和选择运算方法。课本中揭示的数量关系既基本又抽象,而应用题中涉及的数量关系,却是具体且多种多样的。如:加减应用题中的原有数,卖出数和剩余数的关系;计划天数,实用天数和提前天数的关系,乘除法应用题中的速度、时间和距离等数量间的关系,课本上没有明确指出,教学时,必须注意使学生掌握这些应用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4)三表基础。三表即20以内进位加法表,退位减法表和大九九乘法表。解应用题为什么要有三表基础呢?因为有些学生往往学会了列式但计算起来却又算不准确,这说明“三表”不仅是学习式题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三、教会学生分析题意,从整体上理解数量关系的技巧

例如,当学生识别出眼前的应用题是:“相遇问题”,就能调用有关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来解决眼前问题。因此,识别问题的类型就成了解题的关键。然而,闲难问题往往“伪装”得很巧妙,別让人难以识其真面目。在分析过程中,学生不能对根本原因形成问题的 “整体把握”,只是就单个的句子进行联想或推理。有时画出一个示意图,就能从整体上理解题意,并因此很容易识出题的类型和相应的解题方法。

由此看来,如何训练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题目的数量关系是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重要任务之一。我认为,在这方面应注意两个问题:

(1)研究学生把握题目整体数量关系的特点,总结出把握题目整体数量关系的思维技巧,并进行专门的训练。

(2)必须使这种方法“条件化”。所谓条件化,就是指知道这种思维方法在什么条件下使用。以“画、画示”的方法为例,一部分学生具备了画图示的能力,却不知道什么时候画图示,结果该画图时,却不去画图,从而难以从整体上把握题意及数量关系。

四、解题策略开放,把解题模式抽象成为一种思维策略

开放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中应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地、自主地、创造地学习方法。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寻找习题的正确答案,一旦找到正确答案,思索便停止了。这样的做法,很不利于思路的反思和概括,更不利于解决应用题能力的提升。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类型和模式,而且要在基本模式熟练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逐步进行思路上的抽象,发展为思维策略。我们提倡教给学生反思技巧:在遇到新的困难时,解题之后要反思该题和过去见过的题有什么不同之处,在解法上有什么特点,这种解法还可以用于其他什么场合?这样做就能确保学生头脑中积累的“思路”越来越多,概括程度越来越高,真正作到练习效率高,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不断得以提高。

综合所述,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题,既形成开放而活跃的课堂,又提高了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的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题意应用题审题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