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老年人运动健康现状的科学健身促进策略研究

2018-11-15叶春明于守娟杨清杰

运动 2018年15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患病率体质

叶春明,叶 杏,于守娟,杨清杰

(1.烟台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山东 烟台 264003;2.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3.烟台市芝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烟台 264000)

我国国民的体质状况自2000年以来呈持续下降趋势,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为53.9%,人均患有2~3种疾病。科学参加运动锻炼能有效改善老年人体质状况,提高健康水平。本研究在于调查掌握老年居民健康和运动状况,探究影响老年人参加运动锻炼影响因素,以期为制订科学健身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基于老年人运动健康现状的科学健身促进策略。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烟台6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常住是指在该地区连续居住半年及以上。运用整群随机抽样法,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抽取烟台市6个县级市(莱州市、招远市、龙口市、蓬莱市、栖霞市、海阳市),在每个县(市)中随机抽取2个乡镇(街道),再在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取4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随机调查60岁及以上成年人20人,总计960人。经筛选,有效调查样本为812人。问卷通过咨询专家、专题小组讨论、预调查后修改而成,确保其效度;在正式调查前选取20名老年居民进行预调查,间隔2周后对其进行再次调查,确保问卷信度。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指导填写问卷。

1.2.2 数理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对数据进行双录入,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

1.3 变量定义

1.3.1 经常参加运动锻炼 参加中等强度的运动锻炼,每周锻炼3次及以上,每次超过30min。

1.3.2 罹患慢性病 患有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恶性肿瘤、骨关节疾病等慢性病中任何一种疾病。

2 研究结果

2.1 基本情况

2.1.1 社会学特征 本次共调查60岁及以上成年居民812人,其中男389人(47.9%), 女 423人(52.1%);60~69岁414人(50.9%),≥ 70岁 398人(49.1%);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53人(31.2%),初中318人(39.2%),高中及以上241人(29.7%);城镇居民183人(22.5%),农村居民617人(75.9%),常住流动人口12人(1.6%);之前脑力工作为主229人(28.2%),之前体力工作为主583(71.8%)。

2.1.2 行为生活方式 调查对象中吸烟人数为190人,占总人群23.4%(吸烟者中男性172人,占男性人群44.2%)。 睡眠平均时间7.03h,睡眠质量好的192人(23.6%),睡眠质量一般的501(61.7%),睡眠质量差的119人(14.7%)。

2.1.3 人群患病情况 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人数595人(73.3%)。高血压病患病率43.5%、糖尿病患病率18.1%、脑卒中患病率4.2%、冠心病患病率6.5%、骨关节炎患病率5.2%。

2.1.4 调查人群BMI指数情况 依据中国成人BMI 指数标准:BMI指数过低22人(2.7%),正常270人(33.3%),超重376人(46.3%),肥胖144人(17.7%)。

2.2 运动锻炼情况

经常参加运动锻炼的总人数为327人,占总人数的40.2%; 67.3%的调查对象居住场所附近有健身场地设施;88.3%的老年人不了解或对科学健身含糊不清,90.2%的老年人锻炼是随意的、盲目的。

2.3 参加运动锻炼影响因素

2.3.1 变量赋值情况 以是否经常参加运动锻炼为因变量 (是=1,否=0),以性别、户籍、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罹患慢病情况、BMI指数、居住场所是否有健身设施、科学健身知识知晓情况、社区卫生服务满意程度等20个变量为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1。

2.3.2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结果分析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分别以0.05和0.10 作为自变量纳入和剔除概率,分析结果见表2。

经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性别、罹患慢病情况、居住地是否有健身设施、科学健身知识知晓、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是否2周患病、是否吸烟等共7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P<0.05)。结果显示,女性、没有2周患病情况,患慢病、居住地有健身设施、了解科学健身知识、不吸烟、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的老年居民更愿意参加运动锻炼。男性、不患慢、病、有2周患病、居住地没有健身设施、不了解科学健身知识、吸烟、对社区卫生服务不满意的居民不经常参加运动锻炼。

表1 经常参加运动锻炼的影响因素变量赋值

3 讨论与建议

3.1 关注运动健身意识薄弱群体

老年人群慢病患病率高,超重肥胖者多。男性、吸烟者、有2周患病、不患慢病老年人运动主动性较差。抓好这部分人群的运动健身会取得事倍功半效果。研究他们愿意接受、寓动于乐的健康运动方式,通过案例介绍、熟人带动、医务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引导,提升其对运动健身的关注与参与,引导他们开展运动锻炼增强体质、降低慢病发病率。

表2 居民是否经常参加运动锻炼Logistic分析结果

3.2 提高国民体质监测普及率

据此次调查,老年人国民体质监测知晓率只有15%。笔者认为,每10万人口至少配备1套成人国民体质监测11项器材,2件以上体质监测高端器材(骨密度评估分析仪、人体成分评估分析仪、血管机能评估分析仪、亚健康评估分析仪等),不少于2名专职工作人员,有工作场地,并能定期进社区、进农村、进广场为老年人开展公益国民体质监测,扩大国民体质监测服务覆盖面。

3.3 丰富科学健身指导方法

绝大多数老年人不了解科学健身知识,平时锻炼是随意的、盲目的。一些老年人甚至因锻炼发生扭伤、关节磨损、骨折等运动损伤。通过编写老年人科学健身项目指南(太极拳、健身气功、广场舞、手操等)和老年人健身器械使用指南(小哑铃、健身盘、腰背按摩器等),实现健身项目、健身器械与不同体质类型老年人精准搭配,使每名老年人掌握至少1种科学健身方法。

3.4 增加居住地健身场地设施配备

当前,社区居家养老已经成为符合我国老年人特点与需求的新型养老模式。充分利用社区活动中心、文化大院、小区绿地、停车场等室内室外资源,建设适宜老年人身体特点的运动健身场地。将健身场地设施信息融入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使老年人能及时获取周边健身场地信息。

3.5 将社区医护人员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老年人体质较虚弱,慢病患病率高,综合老年人体质健康情况制订运动处方是达到强身健体和预防疾病目的关键。当前,社会体育指导员医学专业水平整体较低,能充分发挥健身专业指导作用的比率较低。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体系完备,从业人员医学素养较高,与老年人接触密切。要打通“体医融合”通道,重点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科学健身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更好地吸引、指导老年人运动健身、防控疾病。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患病率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
我国高血压人群的一般规律
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6%
上海推“1+1+1”基层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