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戏剧”背景下的实践人才“产学融合”培养模式探究

2018-11-15宿东明

戏剧之家 2018年16期
关键词:教育戏剧工作坊剧场

宿东明

(西安培华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5)

一、“教育戏剧”与实践教学

长期以来,一般普通本科的戏剧教育,尤其是非专业综合类院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中,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另外,如戏剧影视文学类戏剧专业,在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上,也存在“‘学’与‘用’脱节,重书本理论,轻职业能力培养的现象”。[1]为响应教育部提出的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高校人才培养向应用型、实践型转型。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地方民办综合类本科院校,不论专业建设还是学生专业素质,都同戏剧类专业戏剧院校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应用型课程改革中借用了当下影响广泛的“教育戏剧”方式,试图将两种戏剧教育模式融合起来,在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同时,兼顾专业性戏剧教育。

“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在欧美已被广泛地应用到表演艺术及一般课程与教学中,随着近些年我国对素质教育的提倡,教育戏剧得以在国内发展起来。“教育戏剧”是指“运用戏剧与剧场的技巧,从事于学校课程教学的一种方式。它是以人性自然法则,自发地与群体及外在接触,在教师或领导者有计划与架构的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之即兴表演、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法进行,让参与者在彼此互动的关系中充分地发挥想象,表达思想,在实作中学习。”[2]这种在实践中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和应用型课程改革结合起来。

二、“教育戏剧”在应用型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探索

笔者进行课程改革的课程为《戏剧概论》,这门课主要作为戏剧类课程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戏剧艺术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首先,以过程性教学为主导,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将理论知识进行重组,划分实践模块。戏剧是门综合艺术,其核心是表演艺术,因此要从基础的表演练习切入戏剧教学,让学生们先学会做,再在做的过程中带出相应的理论。同时,考虑到戏剧教育专业性,不能忽视理论部分,还要运用实践将理论贯穿起来,而不仅仅停留在分散的练习中。要有步骤带出相关理论,再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最终将戏剧的一般理论重新整合之后分为五大模块,即戏剧矛盾、戏剧结构、戏剧情境、戏剧与文学、戏剧表导演艺术。

其次,以即兴戏剧工作坊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运用“教育戏剧”的方法,以工作坊教学替代传统的课堂讲授,把理论课程分为以这五个模块为主题的工作坊教学,同时又借鉴“一人一故事剧场”“论坛剧场”等方式,将教室空间变为剧场空间,把教室课堂转化为“教育剧场”(Theatre in Education)。针对五个知识模块,来制定每期工作坊的主题。每期工作坊的流程又分为戏剧游戏、话题讨论、戏剧练习、即兴演出与结束仪式。比如,在戏剧矛盾这个模块的工作坊中,会选择与矛盾有关的戏剧游戏来进行热身活动;热身活动结束之后,通过简单的记忆练习,让同学们先回忆并讨论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引出话题,再借用“一人一故事”剧场中的“一对对”的形式将这些生活中的矛盾进行创作练习;在与搭档进行简单的练习之后,再在教师空间内将这个简单的即兴表演分享给大家,让同学们通过行动来切身感受矛盾双方的对抗;当每组都展示完毕,大家可以再次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教师也可以借此来引出戏剧矛盾的一些基本理论。这样,通过“教育戏剧”的方式,“以戏剧表演的三大生理天性(模仿、表现、观看)为基础,运用戏剧的五大特点(情景假定性、集体欣赏性、直观感悟性、平等对话性与实践造作性)做成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一层层摊在学生们面前,让他们感知与体悟。”[3]

第三,运用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实践,从而检验教学成果。在面向戏剧专业学生的戏剧教学活动中,不能停留在工作坊教学阶段,还应该为戏剧专业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项目。对于戏剧专业的学生来说,最好的实践就是在剧场里。因此,筹办戏剧节成为了验收课程改革成果的实践项目。在经过五期即兴戏剧工作坊之后,学生们开始组建戏剧团队,按照同学们的意愿,将他们分为导演、编剧、演员等不同职务,又借鉴“论坛剧场”的基本形式,带领同学们共同寻找社会性话题,进行小组集体即兴创作。接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排练成情景短剧,这些情景短剧以学生为主体,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一些议题的态度,表达他们的意见和看法。

三、实践人才“产学融合”培养模式阶段性探索与反思

首先,初步形成了“项目-实践-理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通过翻转课堂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在上课之前根据教学任务搜集教学案例,进而制定教学方案,围绕着相关实践项目展开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尤其是对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在预设项目的前提下进行实践,打破了实践到理论的单向度模式,从而形成了“项目”“实践”“理论”的多元互动,让教学更具针对性与交互性。

其次,“课堂-剧场-公司”三维场景教学,教学由课堂走出教室,课上与课下密切互动。针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特殊性,我们一方面同剧场联系,同学们可以走进剧场观摩学习,更有机会与剧场合作,让学生走进剧场进行戏剧排演活动,这样的真实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更是面向社会的专业性实践;另一方面,我们同一些戏剧公司进行合作,建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戏剧的创作及其运营之中,学生从课堂走到业界一线,开拓眼界,提升专业素质。这样,通过课上与课下,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变为“课堂”“剧场”“公司”三种教学场景的模式,是在教学中进行“产学融合”,做到了在“做”中“学”。

第三,“工作坊+名师讲座”,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加大了教学密度。除了以上提及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利用学校平台,邀请业界专家学者与有海外背景的戏剧艺术家们走进学校,举办讲座沙龙与工作坊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当代的戏剧动向,建立国际化的视野。将当代国际化的戏剧工作坊教学方式同课堂结合,将应用戏剧的新形式引入翻转课堂,打破了教师与学生的单向度传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平等交流、独立思考、共同创作的教学方式。

把“教育戏剧”引入到应用型课程建设之中,在实践教学中进一步探索了实践人才“产学融合”的培养模式。这种探索虽然在实践教学与产业融合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处于初级尝试阶段。作为实践转型中的地方高校中的戏剧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产学融合”实践中寻找一般规律,以及促进实践教学与戏剧产业的进一步融合,仍需在持续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

[1]张体坤,储兆文.现代教育视野下的戏剧影视文学课程改革——以陕西高校戏文专业课程建设为例[J].四川戏剧,2015,(12):172-174.

[2]张晓华.教育戏剧理论与发展[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4,2.

[3]周笑莉.运用教育戏剧培养审辨性思维的优势与方法——以“PLAY计划”戏剧美育实验教学为例[J].戏剧艺术,2016,(04):31-39+137.

猜你喜欢

教育戏剧工作坊剧场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论《日出》的剧场性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教育戏剧在智障学生情绪管理中的运用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