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江流域的包公传说

2018-11-15叶广学

西江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云浮包公包拯

叶广学

位于西江中游南岸的广东省云浮市是一座山城,说云浮,不能不说山。说云浮的山,第一个当说的便是云雾山。云雾山,故事多。在云雾山下的石城镇、富林镇、镇安镇一带,就流传着一个关于包公身世的故事。

话说云雾山下有一个叫包家村的村子,村中有个爱刁难人的财主叫包刁钻。一天,包刁钻的大媳妇、二媳妇、三媳妇提出要回娘家,包刁钻爽快地同意了,但出了几个难题来为难她们:要求大媳妇去娘家住十五天,到时带“骨包肉,肉包骨”回来;二媳妇也住半个月,要带上“纸包火”回来;三媳妇住到月圆之时,要带上“七层夹心肉”回来。另外,三个人还必须一起出门一起回来。三个媳妇听到公爹同意她们回娘家,也没有细想就答应了条件。当她们走到半路的一棵大榕树底下,要分头走时才想起包刁钻的要求,她们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三人在大树底下抱头痛哭起来。

这时,一个放鸭路过的“鸭仔妹”给她们出主意,包刁钻的刁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今天是初一,月圆之时是十五,刚好十五天,半个月也是十五天,你们都回去住十五天,第十六天再回来,你们于此汇合后一起回家,不就行了吗?回来前,大嫂拿些用骨头做馅的粽子就是‘骨包肉,肉包骨’了。二嫂拿个灯笼回来,点燃蜡烛就是‘纸包火’了。三嫂做些七层糕回来就是‘七层夹心肉’了。”鸭仔妹如此聪明,竟被包刁钻记恨在心,就耍了个诡计把她娶了回来做四儿媳,不停地刁难、折腾她。怀着身孕的“鸭仔妹”最后还是被包刁钻害死了。

“鸭仔妹”死后,在墓里生了个儿子。这是“鸭仔妹”以退为进的策略。本来根据她的计划,她是可以死而复生的,只因她丈夫四少爷未能识破玄机,因此“鸭仔妹”无法复生,只留下一个长了阴阳脸的“鬼儿子”。包刁钻依然没有放过“鸭仔妹”所生的怪儿子,把他弃于荒野。几经艰辛,这孩子还是活了下来,后来起名叫“包拯”,也就是后来断案如神、铁面无私的“包青天”。

其实,历史上的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北宋庐州(今合肥)人,天圣进士。“包青天”是百姓赠予他的称号。根据《包拯墓志》《宋史·包拯传》《通志》等记载,包拯为楚国申包胥第三十五代孙。祖父包士通是读书耕田的平民百姓,父亲包令仪是宋朝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至刑部侍郎,后来致仕返回原籍,赠太保。母亲宣氏,赠冯翔郡太夫人。包拯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二十八岁考中进士,按照宋朝的制度,考中进士就可以当官,但包拯是个孝子,他信守圣人所言“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直到三十六岁才正式入仕。

那么,在本文开头的故事里,包拯成了云浮市云雾山包家村人,其祖父是财主“包刁钻”, 其父亲为有姓无名的“四少爷”,母亲是“鸭仔妹”……这种民间传说中的包公,人们称之为“文学包公”“百姓包公”。

在小说《三侠五义》里,也有一个“文学包公”,与历史上真实的包公形象也相去甚远,却与上述民间故事里的包公有几分相似:《三侠五义》里的包公出生于江南庐州府合肥县的包家村,父亲包员外,叫包怀,家富田多,骡马成群,为人乐善好施,安分守己,因此人人皆称他为“包善人”,又叫“包百万”。其妻周氏之前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包山,一个叫包海,她在四十多岁时又生下了第三子包拯。包拯出生的时候,其父亲梦到“半空中祥云缭绕,瑞气氤氲,猛然红光一闪,面前落下个怪物来,头生双角,青面红发,巨口獠牙,左手拿一银锭,右手执一朱笔,跳着舞奔落前来”。包员外以为包拯是妖邪转世,会给家门带来不幸,在二儿子包海的撺掇下,把包拯扔了。后来包拯被其大哥包山捡回来,由大嫂王氏抚养成人,起名叫“黑子”。包拯七岁时,王氏借给婆婆周氏做生辰拜寿的时候说出真相,让包拯与父母相认。包公二十岁左右考试高中,出任县令……

包拯于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任殿中丞、端州知府,为当地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作为“包青天”的高大形象及其高尚品格,深入肇庆、云浮两地传统文化肌理,于是肇庆、云浮民间便产生“青天情结”。 因此,云雾山人把包公当作“自己人”——“云雾山的儿子”是很自然的事。既然包公是“云雾山的儿子”,当然得有个来历,于是上述《包公出世》的故事便出现了。有“青天情结”的云雾山人创造出了一个心目中的“文学包公”形象。

猜你喜欢

云浮包公包拯
风 寄
包拯的脸是怎么变黑的
包公吃鱼
“女包公”
父亲节忆父
“女包公”
示 己
包拯智擒偷锅贼
云浮乡村振兴之路
包拯:我的好名声多亏了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