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条狗的使命》的主题解读

2018-11-15陈丹丹

电影文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伊森贝利

陈丹丹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法兰克福学派曾指出,电影是作为大众文化媒介形式存在的文化类型和审美文本,同时在构建当代社会的公共空间、公共场域乃至意识形态上都有着广泛的参与。也就是说,电影必然和某些特定的思想或社会历史条件相关联,并在对后二者艺术化、镜像化的呈现中,表现出主导性的审美意蕴和自身的主体性身份建构。正如让·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所揭示的:任何电影都自足而为自身的话语场域系统,对其主题的解读渗透着纷纭复杂难以穷尽的所指。

这种影像表层系统和主题内涵充分的对话互动关系,在影片《一条狗的使命》(

A

dog

'

s

purpose

)中也有着显著的现实性体现。《一条狗的使命》由莱塞·霍尔斯道姆执导,影片持续了导演一贯的暖心、温情、浓厚人文色彩的风格,一经上映就迅速获得广泛的关注,好评如潮,成为年度口碑佳作之一。有论者指出,《一条狗的使命》之所以成功,并不在于电影在基础性的艺术形式上有何突破,而是依靠其主题的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等特点及其独具的审美感染力展现出“最好的真实”,揭示出生活、情感的底蕴。可以说,《一条狗的使命》具有多方面的主题内涵。

一、人性守望与生死探寻

如片名所示,《一条狗的使命》讲述的是一只名为贝利的狗在人世中经历多次轮回的故事。纵观整部影片的主题设置,可以说导演有意识地在影像实践中,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物质异化、精神萎缩的社会图景,而其中有温情的守望,以及在感伤的基调中对生死意义的探寻,都显示出导演是在借助动物的视角切入当下的生活。某种意义上,影片的主题深入触及当下这个时代大众的共时情绪,其影像也具有某些“民族志”的意味。

一方面,《一条狗的使命》在凝练沉稳的镜头中,从容不迫地讲述实际是“人”的化身的狗狗贝利的挣扎和苦闷,而意图传达的是对于人性的关怀、尊重以及守望之意。《一条狗的使命》自始至终都充满了隐喻和期待。剧情伊始主角贝利出生不久就惨遭夭折的命运;轮回中的今生贝利孤独无依,只能幽幽在镜头腾挪中慢慢干枯老态闭眼死去;小主人的童年处在分崩离析的家庭之中,父母之爱是他最渴求的生命之光,因求而不得使小狗贝利成为情感的寄托;小狗贝利的存在也牵动着主人父子的情感维系:“父亲”本应是家庭温情的守望者,在儿子的生活世界中却一直是“累赘”甚至“敌人”的存在,成为儿子光鲜生活中的一道“丑闻”,终其一生都无法弥合与和解……影片中,小狗贝利就是所有人与事的见证者,贝利的每一次轮回都是人性转换的重启,是人性“复苏—摧毁—追寻—重建”的阶段循环,而贯穿全片的贝利和主人彼此之间在无情的岁月流逝之中,在冷漠干涸的现代社会环境之下,虽然有无奈与痛楚,但仍温情守望的那份隐隐之爱,无疑是温情人性的深情回眸。

另一方面,《一条狗的使命》在记录着都市人群的沧桑,以及人们生活与心灵的困惑苦闷的同时,其主题的指向也似乎是无意识地流露出对生命的深深悲悯,对生命意义和死生存殁的哲学思考。《一条狗的使命》在一种温馨弥漫的童话般的叙事中,始终萦绕着一种感伤的基调,分散在影片中既浓厚又舒缓的悲情话语和人际关系间感情的既默然又深重的叙事段落之中;而在这种感伤与静默里,在介于疏离气质和童话感性之间,全片又是以一种既残酷又温柔的生死思考作为主线来推动剧情的。比如每每在温情欢欣的画面出现时,总有突如其来的死亡刺破;沉默不语的亲情、天真纯粹的友谊、细腻温情的超越情感、冷漠难通的人际滞碍、永不停歇的生死轮回,在这些看似矛盾的生命状态中,观众所不难体味的是导演对生死意义的追问和生命的咏叹。可以说,《一条狗的使命》体现着浓厚的生命意识,以及对死与生多元性的探索。

二、成长叙事与伦理诉说

任何一部叙事型电影必然有叙事学家罗兰·巴特所指称的“类型意蕴”,这种意蕴是电影主题的外延表现之一,是主题的理性化认知,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是人生况味、生命经验、文化哲思的感悟和传达,具有某种程度的典型性。考察《一条狗的使命》的主题呈现,即可知其某些精神元素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有着强烈的现代意义上的成长电影和伦理叙事这两股“类型意蕴”的仪式化变奏呈现特质。

《一条狗的使命》第一个“类型意蕴”的主题特征,在于其极富张力的牺牲和救赎的叙述中,敏锐地捕捉着一种“人类共同体”成长过程中所必然遭遇的创伤性体验,并借助小狗贝利的视角提供了一个仪式化的聚焦。影片中的主角少年伊森是具有“符号性意义”的存在,他实际上是拉康意义上的“征兆合成人”的典型折射,是现代文明中令人担忧的青少年的群体表征,他敏感、脆弱、无助、孤独,渴望得到爱,在游走于自我和他者、蜷缩在亲近与疏离的夹缝中,不得不经历内心世界紊乱的矛盾和隐痛。伊森的童年是在焦虑、压抑同时又温馨、梦幻中度过的,他有个失职、必要时永远“不在场”的父亲,而他的阅历与状态还不足以解释生活;当伊森将人际温情的渴求转向游乐场中认识的女生汉娜时,一方面他获取了心理释放的空间,可另一方面这又是另外一场成长途中必然要经受的生命之重的预演;当伊森转换认识以一种充满能量的姿态面对生活,终于以全额奖学金考上了大学时,在庆祝晚会中好友托德手持的那把火再一次如同象征着苦难仪式的火炬点燃,他不得不在纵身一跃中失去健康的身体成为残疾之人……很显然,该片这种不断在离心与僭越、找寻与回归的主题叙事中,持续地以一种突兀的方式表示:在人类成长的日常生活结构中,成长的阵痛也必然不断地构筑着我们仪式性的时间和空间,成为共同体“内部的经验”。

《一条狗的使命》另外一个“类型意蕴”的主题呈现,是与上述青春镜像和动物视角互生互成的,透射着一种具有终极性色彩的伦理文化的话语加工迹象。影片在着意强化人与狗深刻友谊的同时,也是对带有普遍性意义的西方社会中产阶级家庭、两性关系的探寻。影片对于伦理困境并没有以简单的定义出发,而是以小狗贝利的眼光缓慢而徐徐道来,揭示亲情乃至家庭、人性本身都在新的伦理文化语境下发生的变异状态:影片中的人物诸如主角伊森、伊森父亲、在枪击中失去爱人的警察、渴望爱情的黑人女孩玛雅、孤独终老的汉娜等,无一不是在内心深处环绕着缺憾的叹息,传达着在技术消费时代伦理文化变迁中的悲剧和危机。影片中人物的安排及其行为的走向,伊森家庭成员及其朋友、爱人的生活轨迹设定,可说最具有美国式的典型性,其全景式的描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味,是导演对于新时代伦理文化走向做出细致观察和感悟的结果。这是《一条狗的使命》所展示的伦理文化维度意义。

三、动物移情与银幕寓言

电影某种程度上是对特定的时间、空间和事件的定格处理,它借助一幅幅有关这个世界图景、社会状态、文化意识的各类图像这一重要的传媒手段作为基本语言,完成其独特的观察和体认。因此,电影又可以说是一项借助世间万物传递情绪感受的艺术,“人”自始至终都是电影意图传输的绝对主体,有关人的心理状态、情感方式的表达向来是电影的最佳题材。与此同时,诸如《狐狸与我》《忠犬八公的故事》等以动物为题材的影像实践也在给予观众全新的体验,并提供一种新的电影审美视野。但是此类题材如同所谓艺术门类“托物言志”的表达惯例一样,这些动物电影的主题其实质上依然是人类感受的投影,只是采取了一种动物移情或者银幕寓言的方式完成其主题讲述而已。《一条狗的使命》就是这种双重性的范例。

首先,《一条狗的使命》意在传达一种历史生态反思话语体系下的文化自省意识,并巧妙地置于动物移情的叙事时空中加以演绎。影片主题话语的传播是立足在当代生态主义语境中,面向普罗大众的动物符号发挥。导演作为话语制造者其敏感性与独异处就在于破除常规的主题选择及其观察视角,将狗狗贝利的生命历程和感受置换而为“想象力构建”的最好平台,演绎出一幅感人至深的人狗情谊的主题图景。但是显然狗狗贝利的存在和感受叙事都是人类视角的移情,是假动物之躯书写人性之情,在这里狗狗贝利是人类借之传达情感的最佳形象载体,是导演切入当代社会大众集体心理的虚妄的视角变换,所要借机传达的是对当下世界与人类的一种理解、阐释及自省。影片中,当小贝利还不叫Bailey,闷在车中几乎一命呜呼之际,它遇见了小男孩伊森,从此被命名为“Bailey Bailey Bailey Bailey”,在之后的岁月里它终生守护着这份友谊从不动摇、至死不渝:它与小主人兼小伙伴的伊森如影随形地一起玩耍,一起做伴,或窝在被子中聆听伊森说故事,或协助伊森追求喜欢的姑娘。在那些略显沉闷的生命旅程中,贝利的陪伴、守护和捣蛋,为伊森原本有些许抑郁的童年带来了太多美妙而绚烂的色彩,而成年的伊森因求学而行将远去,贝利叼着球忘我追赶汽车时的情节更让人潸然泪下。这样的一种动物移情话语的新方式表达,所要呈现的主题毫无疑问是一种对人间真情、友谊的文化反省式高扬;当贝利之后经轮回而为意气风发的警犬Ellie时,它依然渴望和新主人建立一段无私的情感桥梁,默默陪伴彼此相互取暖,虽然主人总是冰冷地回复之以“NO”,即便如此,在生死关头,贝利依然毫不犹豫地扑向劫匪,为维护主人毫无怨言地甘心付出生命。这种主题的话语传达反映的无疑是对现代社会逐渐消退的诸如“人性”、忠诚、信念、无私等理念的呼吁姿态。可以说,《一条狗的使命》在“动物叙事”的表象外,充斥着厚重的“人”的正统价值观通俗化阐释的主题及具有背离表征形态的文化反省诉求。

其次,和文化自醒主题相衔接的,《一条狗的使命》又渗透着一种都市社会中大众心理病症寓言化的比较书写。影片将叙事的语境放置在了现代都市,而其叙事的针对意味也隐微地传达出对现代社会、都市人之间关系失调现状的某种批判意图。伴随着现代技术革命和都市化的日益推行,功利与世俗充斥社会空间,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交往之道也变得支离破碎,影片中贝利的叙事无疑是这种大众心理病症的镜像补偿和寓言化展现。狗狗贝利的五世之命,揭示了狗狗贝利在具有典型化的四个家庭、不同生存环境中的命运,反复渲染的是现代都市中的芸芸众生因为不曾“活在当下”而有着难以穷尽的焦虑的真谛。贝利在转世为柯基犬时,其看似一生平安也确实被主人视为爱物,但实质上在镜头中它依然无法避免在孤独的张望中瞬息老态并闭眼幽怨地死去;而影片中的结局,主人在单身几十年后得以和所爱之人终成眷属的安排,也折射出都市人们疏离、求不得而终又无法摆脱需要人情、爱情、友情温暖彼此的命运。

综上所述,《一条狗的使命》主题的影像化表述具有典型化艺术样式的意义。影片渗透着一种厚重的人文内涵,是当下社会状况内在匮乏焦虑性症候的象征性书写,更是现今消费时代的人类共同体情感状态及其隐喻世界的另类折射,因此在感人肺腑的同时也引人深思,令人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伊森贝利
贝利家人:他感染了新冠,没有生命危险
最长情陪伴最坚毅的守护
贝利戒烟
贝利妙答俄国斯记者
“贝利”曾经是贬义词
把每一刻当成新起点
一条狗的使命
下一个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