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课堂中以探究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8-11-15范丽红

散文百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活化创设情境

范丽红

江西省弋阳一中

探究式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化生物课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化生物课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目标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关键。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要求教师要设置好问题情境。在探究课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内部思维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可以说,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是一堂探究课的“灵魂”,它的创设和运用决定着探究的方向,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

2.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积极的思维。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确保所设情境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即能引起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心理上的悬念。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兴趣,把学生带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引起积极思维,使学生的兴趣、欲望、思维凝聚在一起,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3.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激起探究的欲望。

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问题难度的设计不能过难,也不能太容易,而应刚好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所以,并不是任何问题情境都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困境,非常熟悉或者完全陌生的事物,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不能构成有效的问题情境。只有那些难易适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心求通而未通”的认知冲突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探究的欲望。

4.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归宿,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有利于提高教学趣味性。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内在动力。

二、探究式教学的建议

1.科学探究并不是教材中的特定章节。

探究式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贯穿了整个高中生物课程。在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探究性的活动设计,例如: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制作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等。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严格按照教材的编写来设计教学过程,以至于忽略了部分课本上没有却具有探究价值的知识内容。因此在课堂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不能死搬硬套模式。

不同的教学内容都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例如:“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光合作用”,“酶”等较适合用这种模式,而“生命的起源”这节课学生只能通过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来验证知识而不需要探讨知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打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旗号,死搬硬套探究式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造成了探究式教学只是走形式,没有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

3.合理分配探究小组成员。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特殊的成长环境,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高中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地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学困生。此外,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处理问题等方面都各有千秋。因此,在分配探究小组成员时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按学号或座位进行简单的划分。

4.将探究式教学理念延伸到生活中。

在我们周围有大量和生物学有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具有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学习活动在与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将探究式教学理念延伸到生活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学生在家中自己制作酸奶,观察植物的向光性运动,了解生长素在农作物上的应用等。

三、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确立探究课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组织探究活动的前提。事实表明,任何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问题性的情境中产生的,问题隋境能够诱发学生学习的需要,极大地促进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现。因此,教师应联系生活,善于为学生准备好问题情境素材,设置适当的途径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大头娃娃”引出问题,并提出课题?大头娃娃’形成的原因”。接着进一步创设问题隋境:蛋白质有什么作用?它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有些食品要添加某些氨基酸?这样提出问题,确立课题,非常的巧,非常的妙,非常的新,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的高涨。

2.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勇于质疑,提高综合素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状态设计教学,引导学生相互讨论或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质疑答疑。例如,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时,提前一周布置实验让学生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一周后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培养基上长出了菌落,有的培养基上没有长菌落)拿到课堂上。学生对种种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和交流,教师几乎没费口舌,学生就得出结论: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一类生物。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还了解到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课堂上学生还就如何搞好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防止细菌、真菌的感染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组与组之间还发生了争论,不知不觉,同学们在争论中深入,在争论中整合,在争论中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生活化创设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