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仿像观之迪斯尼动画的哲学思考

2018-11-15彭志军

电影文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鲍德里亚迪斯尼动画电影

彭志军 孙 晗

(天津大学 计算与智能学部,天津 300350)

一、鲍德里亚的拟象观

鲍德里亚的拟象观是其哲学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他认为现代社会不同于传统社会,传播媒介的高度发达,制造了海量信息,人类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信息环境对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一方面,信息的生产和创造越来越脱离客观物质世界,而指向信息本身,信息按照自己的逻辑自己生产自己;另一方面,人也不再依赖自身的知觉和感受对周遭世界做出判断,而是依赖自己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当认知来源从真实的客观世界转移到虚拟的符号世界时,符号的制作者便拥有了霸权的可能。它们利用手中所掌握的媒介,对客观世界的各种信息进行捕捉、剪接、变形、扩张,通过对真实的掩盖和遮蔽,来创造出一个比真实世界还真实的符号,这就是仿拟的产物——仿象。这些仿拟的符号先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用一种和真实一样的逼真遮蔽了真实的东西,这样,人们没有能力,也没有途径去接触实际的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别无选择地认为仿象是真实的。当社会被这些酷似真实而又非真实的仿象包围时,真实与非真实的区别便变得模糊不清,非真实超过了真实,比真实还真实,这就是所谓的“超真实”。

鲍德里亚在提出他的拟象观时,以迪斯尼为例做出了进一步解释,他认为美国迪斯尼动画营造了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通过利用童话、神话等文本营造出的一种类似乌托邦的世界,“这个世界想要借着变得稚气,来让我们相信,成人住在另外的地方”,是一个巨大的、“所有纠缠于一体的仿象秩序的完美模型”。那么鲍德里亚的拟象观为我们分析研究美国迪斯尼动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批判视角:美国迪斯尼动画从形式到内容再到发行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鲍德里亚拟象观中所说的从仿拟到仿象再到超真实的过程。

二、美国迪斯尼动画的概念界定

要了解拟象观之于美国迪斯尼动画的哲学意义,首先须对迪斯尼动画进行界定。传统意义上,迪斯尼动画是指由美国迪斯尼公司生产制作的动画产品,迪斯尼动画靠经典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起家,经过数年发展,摸索出一套完整的生产制作模式,1937年迪斯尼制作的《白雪公主》,将这套模式发展到极致,并被证明是成功而有效的。随后每隔一到两年,迪斯尼公司都会推出一部长片,这些长片将这套模式固定下来,而且由其所派生出来的一些有关主题、人物、结构、风格、样式的经验等,成为公司在制作动画影片时的金科玉律。随影片一起推出的还包括音像、图书、玩具等衍生产品,1955年,沃尔特-迪斯尼开办世界第一个迪斯尼乐园,很快,这个完全由童话人物组成的主题公园,如同自由女神像、时报广场一样,成为美国标志之一。同时,迪斯尼公司的巨大成功,也深刻影响了梦工厂、华纳、哥伦比亚等其他美国电影制作巨头,这些公司纷纷仿效,迈入动画影片制作的行列。这样以迪斯尼为代表的美国动画很快就占领了全球动画影片市场,以致今天在动画行业里,动画电影仿佛打上了美国制造的专利。因此,广义来说,“迪斯尼动画”指的是以“以迪斯尼为代表的,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相对固定的,迪斯尼叙事模式的美国动画影片”。这套固定模式,以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独特性,伴随着美国主流动画影片的发行和输出,建立起一个“平凡化和净化”的“新世界”,实现了鲍德里亚所说的从仿拟到仿象最后到超真实的全过程。

三、拟象观与美国迪斯尼动画

要全面理解鲍德里亚对于迪斯尼的拟像过程的解释,就必须完整理解迪斯尼动画从形式生产到内容再到发行的独特过程。

(一)“拟像”的形式

迪斯尼动画依赖的是“动画”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这本身就是一个制造“拟像”的极佳选择。因为如果谈到制造符号,产生出没有原型摹本的“拟像”,可能没有什么视觉艺术能够比得上动画艺术了。动画自产生开始,就是通过模拟表现物的形态,特别是模拟动态的表现,来实现信息的传达。特别随着当代大众文化的普及,电影、电视、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传播的迅速与便利,导致本身具有大众流行特性的电影、电视及动画产品迅速传播开来;同时,动画所制造的“拟像”符号,是完全通过虚拟化现实,营造虚构的超现实,以此来创造幻觉。

然而,如果光制造幻觉,产生不了真实感,是无法影响人的知觉和感受的。从表面来看,迪斯尼的动画作品表现的都是虚构的幻想世界,角色的动作和表演都具有假定、夸张和变形的一面,但究其本质,它还是以建立“真实感”为其首要目标,这一点可以从它的发展历史中看出来。在美国动画产生的初期,常被运用在一些真人电影中,用来表现一些物体“自动”的效果。例如,美国动画之父布莱克顿在其电影《闹鬼的旅馆》中就通过动画的停格拍摄技术,来实现面包刀的自动效果。之后,美国动画向角色动画发展,艺术家越来越强调动画角色的真实感,并为实现这种真实感,进行了各种探索,例如角色动画的创始人温瑟-麦凯就在动画作品《恐龙葛第》中,通过动作的“仿真”和角色性格的“仿真”,第一次实现了动画角色的真实感,随后,麦克斯-弗莱雪将转描技术运用到动画制作中,通过将预先拍摄的电影画面投射到毛玻璃上,然后再逐帧将其绘制下来,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动画角色的视觉真实性。而迪斯尼艺术家们则致力于感知真实,他们在不断的观察、研究和实践中,建立动画制作的十二条黄金法则,以此来确保角色动态的感知真实性,这些法则在后来迪斯尼的动画电影中更是运用和发挥到了极致。到了当代,数字技术的出现与发展,让迪斯尼动画无论在视觉真实还是感知真实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迪斯尼公司收购皮克斯工作室之后,更是将数字化的真实推向了顶点:纤毫毕现的纹理,层次丰富的质感,自然流畅的动作变化,细腻生动的表情描绘等,这些都让当代的美国迪斯尼动画在模拟真实方面,足可以同实拍电影相媲美。

因此,对于美国迪斯尼动画来说,虽然表面以虚构想象制造虚拟的形象,但其形式上给予观众真实可感的效果丝毫不逊于实拍电影。通过制造这种“虚拟的真实”,美国迪斯尼动画在形式上实现了“拟像”的第一步。

(二)“拟像”的内容

如果说“虚拟的真实”是迪斯尼动画创造的“拟像”的表现形式的话,那么内容的狂欢化和纯洁化便是迪斯尼动画对“拟像”符号的内容规定。

很多学者在讨论动画的本质特征时,都会借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认为动画的叙事取消了规律,取消了界限,也取消了等级,在动画的语境中,英雄可以被嘲笑,小丑和怪物可以被追捧,恰恰类似巴赫金理论中提及的“使神圣同粗鄙,崇高同卑下,伟大同渺小,明智同愚蠢等接近起来,团结起来,定下婚约,结成一体”。对于迪斯尼的动画电影来说,这种狂欢化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迪斯尼动画电影中,具有节日欢闹氛围的狂欢场景是必不可少的,盛大的游行、热闹的集市,人、兽共处的欢呼场面几乎在每一部迪斯尼动画电影中都可以找到,通过这些狂欢场景来营造出一个欢乐的“激动人心”的“新世界”。其次,迪斯尼动画还善于描绘超越物种的故事,《狮子王》中的动物世界,《玩具总动员》中的玩具世界,《怪物公司》中的怪物世界,《机器人瓦力》中的机器人世界等,这些在现实中和人类世界差异巨大的世界,都在迪斯尼动画的描绘下表现得栩栩如生。

除了狂欢,这个“新世界”又是纯粹“可爱美丽的”。在迪斯尼的动画电影中,大部分的内容来自经典童话,经过改编后,基本只有一种固定故事模式,即好人经过一系列磨难后,将坏人消灭,世界便是一片和谐美丽。可以说,在这些动画电影中,复杂的社会矛盾被消除了,只有简单的黑白对立,观众体验到的只有单纯的欢乐,而且这种欢乐具有最广泛的适应度,“对于青少年来说,那些虚构的描绘英雄行为的奇异故事的童话情节是没有任何拟人暗示的无害的娱乐节目。对成年人来说,他们本身渴望找回青少年时期的天真无邪的心情,从而使影片的主题具有即使是抽象化了的却也是比较深刻的含义”。

由此可见,迪斯尼动画利用狂欢化取消了等级,使它所创造的“拟像”表现出世界大同的景象,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在貌似欢乐、平等的场景中身心愉快地接受这个美丽的“仿象”。

(三)“拟像”的发展

当迪斯尼动画的内容和形式都完成了后,其所制造的“拟像”就已经完成,但是要将其所制造的“拟像”最终发展成为遮蔽真实美国的“超真实”,则主要依赖其强大的商业营销手段。对于迪斯尼动画来说,电影发行只是推广方式之一,除此之外,深入家庭的电视,无处不在的广告,发行到世界范围的玩具、服饰等衍生产品,以及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的主题公园,把迪斯尼动画创造的“拟像”发展到全美国,全世界。这样一来,人们在接触到真实的美国之前就首先预知了迪斯尼动画作品,通过不断强化,迪斯尼动画基本固定所谓的“迪斯尼文化”,这种文化经过广泛传播和反复强化,在他人眼里,就逐渐成为真实的美国。而且,这种“美国”更容易让人接受,因为迪斯尼描绘的是一个纯洁、美丽、平等、自由的乌托邦世界,当这个世界先行进入人们的视野时,大家更容易倾向将这个世界等同于美国;反过来,当人们想到美国,首先想到的就是迪斯尼乐园,而不是美国的其他东西。所以,鲍德里亚认为:“迪斯尼的成功不是因为它能够让美国人通过幻想世界来实现对现实的逃避,而应归因于它使得他们能够获得一种人人心照不宣的对真实的美国的集中体验。”而这种体验与现实的美国无关,它是对真实美国的一种遮蔽,“迪斯尼乐园是为了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即这就是国家的真实面目,这就是真正的美国的一切……迪斯尼乐园是以想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目的是要我们相信,当周围的洛杉矶和美国的一切都已不再真实的时候,其余的都不再是真实的,让我们相信乱真的假象和模拟”。

四、结 语

总之,迪斯尼利用动画,通过真实化表现形式、狂欢化和纯洁化故事内容及扩张式的产品衍生,为全球仿拟出一个关于美国的美丽单纯的“新世界”,即鲍德里亚所说的,是一种彻底的“拟像”,它通过对真实的美国掩盖和遮蔽来确定和强化自身的真实,最终变成了一种“超真实”。

猜你喜欢

鲍德里亚迪斯尼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与形而上学——对鲍德里亚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反思
动画电影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快乐的迪斯尼之行
鲍德里亚技术哲学研究综述
关于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研究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