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视角下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

2018-11-14徐恩雪

考试周刊 2018年98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指南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的美术活动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有益于幼儿全面发展的美术教学活动来进行培养。与此同时,这也是对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考量。教师在《指南》的引领下,通过绘画、手工、欣赏等美术活动形式,使幼儿自主地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和欣赏生活中美的事物,并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和创造多样化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指南;全面发展;活动实施

《指南》艺术领域的前言部分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对艺术的表现包含着自己大量的想象和情感,成人不应用自身的角度来评价幼儿,要对其作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尊重,不要为达到结果而对幼儿进行整齐划一的教学。在幼儿时期教师应当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幼儿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美术教学活动。

一、 幼儿美术能力发展的特点

(一) 3-4岁幼儿美术能力发展的特点

《指南》中指出:“3-4岁的幼儿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大体画出自己想画的人或物。”这期间的幼儿可以分辨三原色及其三间色,这期间的幼儿正处于绘画的象征期,仍然带有涂鸦的特征,会用各种不规则的图形来表达事物。在绘画客观对象时,常常舍弃客观物体形象的许多具体特征,仅保留最基本的结构,无论画人、画物、画景都会出现相同的规律。

幼儿在该年龄段绘画时通常表现出先动笔再定义,表达非常主观,运用颜色表达自己快乐悲伤的情感,构思不稳定,表现穿插,内容转移,一形多意等特点。现阶段灵活度在幼儿的手部还没有完全体现。但幼儿好奇、好动的本能,会促使他们对工具、材料产生兴趣,从而引发成为以玩为主的游戏性手工活动。

(二) 4-5岁幼儿美术能力发展的特点

《指南》中提道:“幼儿经常用绘画、捏泥、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进行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他们会把物体重叠或遮挡的部分以透明的方式画出来,画其所知而非所见。这期间的幼儿处在基本形状知觉期,幼儿的身体和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手部的动作也比小班幼儿灵活,显示出一定的创作意愿,在动手之前通常对将要做的东西有初步的意向。

(三) 5-6岁幼儿美术能力发展的特点

《指南》中提道:“喜欢并乐意收集美的物品,能独立表达。”这期间的幼儿大部分能辨别出12种颜色,辨别同种色、对比色、邻近色。5-6岁的幼儿绘画正处于图式前期,幼儿的知觉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对自己和周围事物的主客体地位不能加以区分,认为一切事物和自己一样有生命,将其拟人化。这一时期幼儿思维逻辑性的发展使他们的观察和记忆水平都有所提高,可以初步驾驭命题画。随着手部肌肉力量的增强,精细动作的发展,眼手协调能力的提高,幼儿知识经验更丰富,大脑功能也不断趋向成熟,幼儿开始把生活中直接感知的东西,通过手工、绘画、欣赏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二、 指南视角下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实施原则

(一) 尊重幼儿的个体审美差异性

《指南》中提道:“幼儿要多接触自然,感受和欣赏美的事物。”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学习与其他领域有所不同。除了学习知识技能、增长能力以外,幼儿被带到一个美的世界里,他们的情感会慢慢变得丰富,创造美的能力也随之得到发展。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符合和提升幼儿的审美需要,幼儿经常处在优美的环境中,不仅有利于幼儿的审美能力提高,更有助于其创造力的发挥。引导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感知审美对象的特征,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艺术欣赏时,不仅要欣赏内容,还要引导幼儿欣赏作品的色彩、线条等形式。

教师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个性特点来选择适当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方式,尊重幼儿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表现,促进幼儿艺术个性的健康发展。幼儿本身就具有独特的个性,教师应做好引导者,让幼儿的表现力与创造力最大地发挥出来。美术个性化培养最重要的就是“求真”,即体现本能和个性。幼儿美术的特点大多表现为稚拙美,其想象力的大胆和真实,是成人无法比拟的。

(二) 创设开放的美术教学活动环境

美术教育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在教师与幼儿轻松愉快的交谈中美术活动得以开展。通过教师语言的描述、说明向幼儿传递信息,使幼儿从中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在教师与幼儿、作品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幼儿不是从前那样一味地被灌输,而是积极参与,主动的接受,同时还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指南》中提道:“提供丰富的材料供幼儿选择,进行自主创造与表达。”投放不同形式的美术材料,让幼儿利用各种感官直接的感知,并从中获取知识经验。美术活动中离不开用眼的观察和手的触摸,教师需引导幼儿观察物象的结构和特征,触摸感知其特质等。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教具等多种手段让幼儿获得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幼儿在进行各种形式的美术实践活动中,通过对美术材料的了解,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更好的表达出来。还需要幼儿进行大量的独立实际练习,在反复操作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激发幼儿的创作能力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是需要一定环境的支持,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教师的思想、态度等是人文环境的重要部分,教师用正确的观念和行为营造宽松的氛围,幼儿的精神会极大地放松,更加乐于交流、创作。另一方面,幼儿的美术活动不要局限于小环境,尽可能地与家庭、社会合作,通过大环境和小环境的配合,更好地为幼儿提供各种优质要素。

(三) 把握指导契机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指南》提道:“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与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师在设计美术教学时要避免片面地考虑幼儿美术知识技能的发展要求,而是要把幼儿的美术心理发展规律作为活动开展的前提。幼儿对美术的认知和掌控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针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美术活动,其目标、内容等方面的选择都要与该年龄阶段的幼儿美术心理发展规律相适应。这就需要教师细心的关注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状态,适时地根據幼儿心理开展恰当的美术活动。

当下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形式往往单一、枯燥,而教师又往往把技能技巧的训练当作重点,忽略幼儿的情感体验及年龄特点。所以幼儿园美术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可以让美术活动的开展动静交替,有助于幼儿注意力的持续和兴趣的保持。美术活动中要注重形式的变化,在活动的组织上可绘画、手工、欣赏活动交替安排,运用多种感觉通道帮助幼儿进行感知。

三、 指南视角下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法

(一) 丰富与整合多种幼儿美术教学资源

1. 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指南》中提出:“幼儿的艺术感受是幼儿被周围环境或艺术作品所吸引,从自身感知出发,以想象为主要方式,以情感的激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艺术能力。”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进步,互联网越来越发达,人们也越来越依赖网络而忽略了感受生活,与自然脱轨。但是美好的事物大都来自自然界和生活当中,我们要做到带孩子“走出去”,去看、去听、去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亲近自然,感受生活;也要做到“引进来”,邀请民间艺人走进幼儿园,进行民间艺术作品展示,让幼儿感受和体验来自生活最本真的艺术,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 欣赏不同形式和表现方法的艺术作品

艺术欣赏活动中的感知与科学活动中的感知不尽相同,科学活动更注重的是观察客观事实,形成科学的概念,而审美感知则是重视对事物的外在特征的把握。《指南》中提道:“创造充分的条件带幼儿接触与感知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所以在生活中用艺术来熏陶幼儿,提升他们的美感和精神体验,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

3. 投放多元化的美术材料

教师要投放有趣味的活动材料,幼儿的天性就是玩耍,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游戏的快乐,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很有帮助。教师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添加材料,而是应该根据幼儿的不同兴趣点进行材料的筛选和优化。让幼儿自己选择想用的材料,从而发挥每个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绘画活动的种类多种多样,包括简笔画、彩铅画、吹画、水粉画、手指画等。不同的幼儿在画画的形式上会用不同种的方式,所以要投放多种绘画材料。若要布置“秋姑娘来了”主题墙面时,家长可带有去户外采集材料,教师和幼儿一起加工材料、布置墙面,他们通过主动建构材料能更好地增进对这些材料的情感。

美术教学活动的材料是多元化,无论选择哪种材料,都应以兴趣为准则。当美术活动更具有游戏性质的时候,活动应该主动以幼儿发起,当活动中幼儿处于因不受外界控制、没有强烈的任务需求而轻松愉快的状态,更能产生自由表达。材料的选择要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要尽可能地使用生活中的材料,让生活中的材料在美术投放的活動中发挥更大的功能。

(二) 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1. 提高教师能力,扩展艺术视野

成人不要总以自己的角度去解释幼儿的艺术表现,他们对身边事物的想法观念都有别于成人。例如在幼儿绘画时,幼儿蓝色在卡纸上随意的几笔,如果成人问他:“画的是什么?”,他会自信的回答:“这是被风吹过的蓝天。”教育者在了解幼儿艺术表现发展特点之后,不应盲目地打断或制止幼儿的创作,宽容的对待每一个幼儿,这样才能促进幼儿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教师可借助网络、视频、画展等多种媒介来扩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在幼儿园中多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2. 更新教师观念,打破固有教学思维

当下幼儿园中,许多教师都看重幼儿表现的结果,将学会什么、能完全还原什么作为教育的标准。根本不在乎幼儿在此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及想象与创造能力的养成。

在幼儿进行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要高于对技能的掌握,教师要把握好《指南》精神,现在许多幼儿园存在教师“教幼儿如何画画,而没有教幼儿去喜欢画画”,“教”幼儿画什么,他们就不喜欢什么,这就是教育的负效应。幼儿的天性喜欢美的事物,所以幼儿的第一步就是在活动里要学会怎样感受。在真实的场景中用各种感官来体验,才能更多的内化经验,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打下基础,提高其能力的培养。

3. 给予幼儿空间,让其敢于大胆地艺术表达

《指南》中指出:“宽松的心理环境是人们发挥创造性的前提”。一个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能够使人心情愉悦,思路拓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心情不好,情绪混乱时,在任何事情上都会无法进展更别说创造性可言。所以幼儿在舒适的心理环境下,对激发他们的表现与创造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可分为:简化规则,繁杂的规则会给束缚幼儿心理及身体,会严重影响其创造力的发挥;给幼儿的美术活动提供属于自己的时间,使其想象力自由发挥,不受任何拘束。

(三) 践行指南视角下的师幼互动教学

1. 尊重幼儿自发的、个性化的艺术表现

放眼当下,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模仿教学法愈加受老师们的欢迎,究其根本,是由于家长急功近利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学点知识与技能,进而影响幼儿园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但更多的是教师对艺术观念陈旧和对幼儿学习发展特点认识不足的误区。在美术活动当中,许多教师极大程度地发挥了教师的主体性而忽略了幼儿主体性,很多时候都是教师说画什么孩子就画什么,完全无视幼儿的兴趣。幼儿决定着艺术活动中作品完成的效果,教师应该尊重幼儿自发的富有个性的表现与创造,而不是拒绝或批评幼儿的作品。过分的参与幼儿创作,会让幼儿放弃创作的想法和欲望,逐渐失去兴趣。

2. 改革评价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教师在点评幼儿作品时,不要总用“好不好”“像不像”等词汇来评价,而是应该注重幼儿想要表达什么。要真心的用欣赏的角度来看待和评价每一位幼儿的作品,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大胆创造,要做到使用正确的方法并能够具体的鼓励,而不是“真好”“很不错”这种敷衍的表扬。在艺术活动中若发现幼儿无论在哪一个方面稍有进步,教师都应作出鼓励和欣赏。教师要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了解自己,让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产生更多的兴趣,激发他们更加强烈的创作欲望,成为真正的艺术主人。

3. 端正教学态度,掌握师幼互动技巧

《指南》精神下的师幼互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引导者、促进者,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与幼儿的沟通过程中,对其影响最大的便是教师。教师与幼儿良好的沟通交流,可以让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变得更密切,还能有效地促进教学;另一方面,幼儿从与教师的关系中获得关爱,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在这样一种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中,幼儿更能够自由地表现自己,不被约束。所以教师在与幼儿的相处过程中要有良好的艺术教育观念,并在与幼儿的交往或互动中采取有效的应对办法,多和幼儿进行沟通与观察,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

总而言之,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并不是一味地给幼儿灌输知识和技能,而是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渐走进艺术的大门,感受艺术的魅力。幼儿就像一个个带有魔法的“创作精灵”,要呵护好每一位幼儿的“魔法种子”,让每一粒“魔法种子”生根、发芽、快乐成长,相信未来会因他们的独特“魔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25-329.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4-194.

[3]毕圣男.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6-100.

作者简介:

徐恩雪,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指南
指南数读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将素质教育渗透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简析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