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性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

2018-11-14丁祖峰

考试周刊 2018年99期
关键词:音乐性背景音乐数学课堂

摘 要:数学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具有强大的应用性,对小学生课程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学生以后逻辑思维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小学生具有贪玩的本性,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还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时数学教学中老师的责任就十分重大了,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教师建构正确的教学方式的过程。“音乐性”数学课堂的构建,便是一条佳径,本文从当前数学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音乐性”数学课堂的构建的重要性和如何构建小学音乐性数学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性;数学课堂;背景音乐;教学方式

教师更新理念,改变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生对音乐有兴趣的心理,我们推出背景音乐穿插教学,因为这比枯燥的数字练习要美好得多,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建构小学音乐性数学课堂,让教学变得有趣起来。

一、 当前数学教学现状

一方面是教育思想的落后。虽然教育部提出了许多良好课程改革措施,但是学校要升学率,家长要成绩这一本质是无法改变的。教学模式依旧是以考试内容为主,部分教师依旧教,而且他们只会以学习成绩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本不关心学习的过程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尤其数学这一学科,许多小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到窍门,男孩子智力开发晚又调皮,导致数学成绩不理想,有的老师可能只会从让学生自我反省,没有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就会让学生陷入恶性循环。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只会让数学课堂更加枯燥,严重制约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以后学习的发展。

另一方面是教学方式单一。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但又十分实用的学科,许多老师在教学时总是“一言堂”,学习内容也只是按照考试标准来,一般多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去学习数学,而且面对着心智不太成熟的小学生,让他们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去做题。显然是不符合他们的天性,他们会对学习失去积极性,甚至会厌恶学习,使得教学工作无法开展,而且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也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二、 构建小学“音乐性”数学课堂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但是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音乐,在数学课可以随机穿插播放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另外数学老师可以改变自己严厉的感觉,对小学生轻声细语,让他们放下戒备,在对话中交流数学,学生也可以互相讨论,语言是一门艺术,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拥有语言魅力的老师更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好数学。

(二)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这个学科是需要严谨的思维和高度的专注力,教师可以语言幽默的进行教学,但是在知识点讲解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力,这样学生也会受到感染,所以在上课之前,需要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告诉学生,数学课开始了,然后用音乐的快慢来提示学生思考的时间,从而保持高度的专注力,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提高的他们的学习效率,实现良性循环,从而对数学感生兴趣。

(三) 如何建构小学生喜欢的“音乐性”数学课堂

1. 语言活泼生动有感染力

数学老师更是严厉的代名词,甚至有的学生惧怕老师,和数学老师谈话交流,这样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孩子来说就无疑是雪上加霜,数学老师可以改变自己严厉的感觉,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氛围,对小学生轻声细语,让他们放下戒备,在对话中交流数学,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时候,老师举一些生动的例子,描述的语言尽量贴和小学生的心理和实际,“同学们,今天老师在课上带咱们一起去郊游,来到花丛边,看那蝴蝶真漂亮,来到小溪旁,那树叶随风舞动等等,这些事物都十分美丽,那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呢?都是对称的,大自然这双巧手创造了许多美好的对称的事物”让我们一起找一下,在数学老师生动的语言引导下,小学生会很积极地寻找有关对称的图形,这样在寻找讲解中,把知识融会其中,教师也可以把数学知识编成歌谣,配着音乐演唱,老师和学生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学习知识,让学生在老师语言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 用语调和音乐的变化启发学生

数学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数学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学生可以自己相互谈论回答,但是小学生不会一次就能准确地回答出问题,需要教师的启发性引导,比如在学习加法的时候,数学老师为了迎合小学生的心理,一般会用实物举例,这样就会造成“试卷的苹果我会算,变梨子我就不会算”的现象,为了让学生了解符號的作用,我们仍然可以先用实物引入,比如“黑板上有两只小鸟,又来了一只可是老师手里没有贴纸了,怎么办,这时候学生说可用圆圈或者对勾代替,”这时候老师必须大声地给予他肯定和表扬,或者用音乐播放正确的提示音,然后老师语气一沉,或者播放疑问的音乐,这时候学生就会意识到还有更接近正确答案的东西,这时就会找向课本,语调的起伏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离答案的远近,也能让课堂更加“音乐性”。

(四) 用无声语言辅助教学。

小学生可能心智还不健全,但是他们已经学会“察言观色”,在教师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甚至一次皱眉,都能向学生传递信息,可让学生感受到赞许、期待或责备。这就是无声语言。教师的表情,体态和手势都属于无声语言。适当的无声语可以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当然这都体现在教师的一些细节中,比如弯腰仔细倾听学生的疑问,或者帮助学生进行动手指导,多给他们肯定的语气和赞赏的目光,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更加努力学习,另外小学生活泼好动,比如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时候,可以用一个推手的姿势暗示学生,也可以准备特定的手势庆祝,这样一做手势学生就能心领神会,这样知识不仅容易掌握而且更为牢固,从而为数学课堂增加亮丽的色彩。

三、 结语

当然,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不光光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改进,还需要家长、学校等各方面的协助,我们要与时俱进,改革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喜欢数学,真正让学生有所收获,建设学生喜爱的小学“音乐性”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武秀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探析[J].新课程:教师版,2007(7).6.

[2]华应龙.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黄爱华.智慧数学课:黄爱华教学思维的实践策略[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丁祖峰,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湖学校。

猜你喜欢

音乐性背景音乐数学课堂
从音响性往音乐性的转变Esoteric(第一极品)Grandioso P1X/Grandioso D1X分体SACD/CD机
背景音乐
颇有音乐性与弹性的新作 HiVi(惠威)SUB12S超低音音箱
背景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具体作用
勃拉姆斯《弦乐六重奏》(Op.18)中的“家庭音乐性”
背景音乐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浅议广播节目中背景音乐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