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代壁画中鹰猎题材研究

2018-11-14史前龙

艺术评鉴 2018年13期
关键词:辽代契丹

史前龙

摘要:鹰猎意象活动在辽代捺钵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海东青更是契丹民族春捺钵中具有特殊作用的猛禽。辽代墓室壁画继承唐代墓室壁画的写生性,又受到宋代绘画的影响画面更是精美写实,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与考古学价值。辽代的墓室壁画在研究辽代绘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辽代鹰猎题材的墓室壁画仅出现在辽中晚期贵族墓葬中,集中于内蒙古的赤峰、通辽一带。

关键词:鹰猎 契丹 辽代 捺钵 海东青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3-0046-02

辽是以契丹贵族为主体建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公元916年辽朝建立后,皇帝依然四时游猎,在游猎之地设置行营。鹰猎活动在辽代春捺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辽史》①中记有:“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冰泮,乃纵鹰鹘捕鹅雁,……赐从人酒,遍散其毛。弋猎、纲钓春尽乃还。”《辽史拾遗》②也记有:“娜县西有延芳淀,大数顷,中饶荷芰,水鸟群集其中,辽时每季春必来……”这两段文字是对辽代契丹皇族贵胄在春捺钵时节放猎海东青的描述,文字言简意赅,但涉及内容丰富,包括鹰猎的放猎季节、放猎的方式、海东青捕猎的方式、捕获猎物后的处置以及皇帝的封赏,建庙等内容。由此得知鹰猎活动在辽代春捺钵文化中不仅仅是简单的狩猎活动,同时也起到了与臣同乐,深化君臣关系的重要作用。

在现已发掘的辽代墓葬壁画中,涉及鹰猎题材的墓室有: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喇嘛沟辽墓③,建于辽晚期。墓葬形式为八角形单墓室结构,属于契丹传统贵族墓葬。鹰猎题材的壁画位置绘于墓室西壁,鹰猎壁画内容为:画面共5名侍者,右起第1名侍者剃契丹人髡发,身着墨绿色长袍,双手相握置于胸前,腰间系一鹰食瓢。右起第2名侍者剃契丹人髡发,身着墨绿色长袍,怀抱一琴。右起第3名侍者剃契丹人髡发,蓄须,脸上有褶皱为年长者,身着白色长袍,擎鹰人居于画面中心,右臂上立一苍鹰,右手抚摸苍鹰前胸,右起第4名侍者头着黑帽,蓄须,身着墨绿色长袍,左手握有两羽箭,右手持一张弓。右起第5名侍者剃契丹人髡发,身着褐色长袍,怀中抱一双长靴,5人共同组成装备齐全各有分工的鹰猎备猎阵容。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前勿力布格M6号墓④,建于辽晚期,属于契丹传统贵族墓葬。墓葬形式为前后双墓室结构,鹰猎题材壁画位于墓道北壁,鹰猎题材壁画内容为:两名侍者相对而立,左侧侍者剃契丹人髡发,蓄须,身着蓝色长袍,侧身站立,左臂自然下垂,左手持一刺鹅锥,右手指向右侧侍者臂上的海东青。右侧侍者剃契丹人髡发,蓄须,身着白色长袍,右臂上立一羽海东青,海东青头向正前方看去,看向两位侍者,侍者手中握有系在海东青附趾上的五尺以及五尺上系有的转环,右手正欲抚摸海东青的前胸,身体面向观者而面部则面与另一侍者相对,壁画绘制精美,造型准确生动,虽然五官不清晰,但是可以由两侍者的肢体语言判断出,两侍者在交流关于海东青的话题。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七家M2号辽墓⑤西北壁,建于辽中晚期,属于契丹传统贵族墓葬。墓葬形式为六角形单墓室结构,鹰猎题材壁画位置位于墓室西北壁,鹰猎壁画内容为:两只灰色海东青上下排列,头均向内,各站立在倒置三腿树杈形的鹰架上,鹰架上端圆弧,下为三尖足。上一鹰,身体部分脱落,从腿上下垂五尺与转环,五尺又环系于鹰架之上。下一鹰,附趾上系两开。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浩特花M1号辽墓⑥,建于辽圣宗时代属,于契丹传统贵族墓葬。墓葬形式为前后两墓室结构,鹰猎题材壁画位于前墓室北壁门洞上方以及后甬道西壁,鹰猎题材壁画内容为:外层门洞上方绘有左右对称的海东青和猎狗各一对。海东青竖立在圆柱形矮台墩上,腿上有专业的鹰脚拌一套,羽翼为灰色。猎狗均小头,尖嘴,小耳,长颈,前腿直立,后腿弯曲坐在地上,尾巴弯曲在地。东侧的猎狗为浅黄色毛,西侧的猎狗为灰褐色毛。里层仅存门洞上方的壁画,与外层基本相同,绘有左右对称的海东青和猎狗各一对。海东青站在圆台墩上,腿系有鹰脚拌一套拴在桩上,羽翼为灰褐色。猎狗颈上也有锁链拴在桩上。西壁外层绘有五名侍者。左边第一位侍者面向东,有小髭须,身着圆领紧袖束腰长袍,双手都戴有手套,左手微曲于胸前,右臂弯曲置于右腰处,其上立一只灰褐色海东青,右手握拳提系带的圆形鼓状物,其表面饰有鱼鳞纹环绕的葵花纹。左第二位侍者位于第一人和第三人后侧,红褐色面部向东,有髭须,穿红褐色圆领紧袖长袍、长裤,腰系带结于腹前,右手竖大拇指,其它四指微曲于胸前。左边第三位侍者面向南,剃髡发,浓眉,髭须,身穿圆领紧袖长袍,腰系带结在腹前,右手握左手腕于腹前。左边第四位侍者面向北,短发额前有“刘海”,长鬓角,浓眉,髭须,身穿圆领紧袖长袍,腰系带结在腹前,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共执一个骨朵,圆骨朵及柄为灰色。左边第五位侍者面朝北,短发,长鬓角,身着圆领束腰长袍,双手置于腹前。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辽墓⑦,建于辽晚期,属于契丹传统贵族墓葬。墓葬形式为圆形单石墓室结构,鹰猎题材壁画位于木椁东北壁,鹰猎题材壁画内容为:1名侍者,剃契丹人髡发,身着圆领紧袖长袍,腰系带结在腹前,左臂上立一羽海东青,身体向前微微弯曲,右手腹前握一绳状物。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罕山韩世嗣及萧氏合葬墓(韩世嗣985葬蕭氏933年葬),墓葬形式为前后两墓室结构,鹰猎题材壁画位于西耳室门北壁。鹰猎题材壁画内容为:2位侍者,均向同一角度侧身,目视同一处。右边侍者留契丹髡发,身着圆领紧袖长袍,腰系带结在腹前,右臂自然前屈右手手臂擎一羽苍鹰,苍鹰回头向后面的侍者望去,侍者右手握有五尺脚拌,左臂前倾左手反手抚摸苍鹰前胸。左边侍者留契丹人髡发,髭须,身着圆领紧袖长袍,腰系带结在腹前,左臂自然向前,左手部分脱落。右臂自然前屈右手手臂擎一羽苍鹰,苍鹰半张开翅膀头向右边侍者臂上的苍鹰望去。苍鹰头的方向明显有改动的痕迹,原稿的鹰头与前者苍鹰相同,也是头向侍者身后望去。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床金沟M5号辽墓,建于辽圣宗统和之前。怀陵陪葬墓,墓葬形式为前后两墓室结构,属于契丹传统贵族墓葬。鹰猎题材壁画位于天井西壁鹰猎壁画内容为:侍者1右肩上架一鹰,侍者2、侍者4执竿,竿头各立一鹰。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康营子辽墓,建于辽晚期,墓葬形式为八角形单墓室结构,属于契丹传统贵族墓葬。鹰猎题材壁画位于墓室东壁,鹰猎壁画内容为:侍者5人,右边第一位侍者双手互握于衣袖中。穿对襟长袍,长袍改过脚面,头顶着黑色帽子,目视前方,为汉人形象。右边第二位侍者双手互握于衣袖中,身着圆领紧袖长袍,腰系带结在腹前,脚蹬长靴,头剃契丹人髡发,目视前方,为典型的契丹人形象。右边第三位侍者身着圆领紧袖白色长袍,腰系带结在腹前,脚蹬长靴,头剃契丹人髡发,目视前方,右臂上擎一羽海东青,是典型契丹鹰师形象。右边第四位侍者身着圆领紧袖长袍,腰系带结在腹前,脚蹬深色长靴,头剃契丹人髡发,目视前方,右手握一物,形似旗杆。右边第三位侍者身着圆领紧袖白色长袍,腰系带结在腹前,脚蹬长靴,头剃契丹人髡发,目视前方,双手握与胸前竖着握木棍。

在辽墓鹰猎题材壁画艺术中主要绘制了鹰属和隼属俩大类猛禽。巴林左旗白音罕山辽墓与敖汉旗喇嘛沟辽墓中的猛禽形象均为苍鹰等大型鹰科类猛禽,而库伦旗前勿力布格6号辽墓中的猛禽形象则是猎隼或矛隼的大型隼科类猛禽。辽代墓葬壁画艺术中对于鹰鹘的描绘,再现了辽帝携契丹贵族一年四季捺钵的日常生活,壁画中常见的擎鹰和立鹰这两种表现形式,体现了备猎和畜养的场景。在现如今发掘的辽代墓葬中,山西大同、河北宣化、北京等地都有一些辽代的壁画墓,但涉及鹰猎题材的相对罕见,涉及鹰猎内容的主要集中在今内蒙古东南的赤峰一带,即辽代发源的腹心地带。

注释:

①《辽史》卷32《营卫志中》《行营·春捺钵》。

②《辽史拾遗》卷17所引宋人徐昌祚的《燕山丛錄》。

③邵国田(执笔):《散汉七家辽墓》,《内蒙古文物考古》,1999年第1期,第90页封面彩版。

④哲里木盟博物馆,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库伦旗第5、6号辽墓》,《内蒙古文物考古》,1982年第2期,第40-41页。

⑤邵国田(执笔):《散汉七家辽蓦》,《内蒙古文物考古》,199年第1期,第48页,图五,页58,封三彩版。

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扎鲁特旗浩特辽代壁画慕》,《考古》,2003年第1期,第3-14页,图版叁,3、4鹰的细部图参考今野村树:《辽代契丹墓葬研究》,《考古学杂志》2004年87卷3号,扉页彩版。

⑦翁牛特旗文化馆,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内蒙古解放营子辽墓发掘简报》,《考古》,1979年第4期。

猜你喜欢

辽代契丹
寻找契丹族遗迹
北汉来使 酒宴上“殉职”
壁画“刘三取钱”漫谈兼论辽代戏剧题材
中国古代琥珀艺术
辽代中京道城市群发展特点评析
契丹喝死外交官
契丹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
强悍的契丹人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