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百封家书疗伤

2018-11-14梁水

莫愁 2018年26期
关键词:杨柳家书老伴

文/梁水

邹全珍老人离世,家人悲伤不已,丈夫杨从浩伤心过度,曾一天三次心脏病突发晕倒。为了让父亲早日走出悲痛,女儿杨柳和父亲约定以每天一封家书的方式缅怀母亲,各自完成一百封信。2018年4月,《悲伤可名状——父女家书二百封》结集出版,感动了无数读者。

儿女为母亲造世外桃源

1968年,高中毕业生杨从浩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到辽宁金县(现大连金普新区)亮甲店,在劳作中与邹全珍相爱结婚,育有两女一子。三个孩子各自组建了家庭,幸福和睦。

2015年2月8日,对杨从浩一家人来说,永远不会忘记。这天,65岁的邹全珍突然昏迷跌倒在地,经诊断是脑垂体瘤,万幸的是良性。母亲的病情,让儿女们忧心忡忡。

2016年3月,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后,因为病情反复,邹全珍去沈阳做了开颅手术。

回到大连后,老两口被小女儿杨柳安置在一处公寓里居住,设施齐全,生活方便。一天,邹全珍对杨柳说:“城市太闹了,农村空气好,环境也好。”杨柳悄悄地把母亲的想法告诉了哥姐,并且把送妈妈回老家生活的想法说了出来,哥哥和姐姐表示支持。

杨柳和哥哥杨冬看中了樱桃园,离三姨家不远,在半山的一处空地里。为了尽快实现妈妈的田园梦,兄妹俩聘请当地施工队,购买最环保的建筑材料,建起三间平房。母亲喜欢种花、种菜,他们特意建了花圃和菜园;母亲喜欢小动物,杨柳便养了一只雏孔雀在院子里。

一个多月后,在众人的簇拥下,邹全珍回到她曾经生活的地方。此时正是樱桃挂果的季节,漫山绿色之中,满目点点红色。走进新落成的房屋,房前屋后尽是鲜花,香气扑鼻,令人陶醉。

邹全珍把小女儿杨柳拉到一边,说:“我到农村生活,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和檬檬。”父母最疼爱小女儿杨柳,檬檬也是孙辈里最小的,是杨从浩和邹全珍一手带大的。杨柳安慰妈妈:“檬檬懂事了,我们会照顾好她。”

邹全珍和丈夫过上了农耕生活,他们房后的空地变成了小菜园,生机勃勃、翠绿欲滴。

周六周日,杨柳带着女儿檬檬来看父母,邹全珍领着孩子在菜园里忙碌,不时转身举起手里形状可爱的小西红柿,大声对杨柳说:“快来吃,这个肯定特别好吃!”临走时,老人包了几包果蔬,让杨柳带给哥哥姐姐。杨柳在心里感叹:父母身边即是天堂。

满满的爱却未能留住母亲

2017年7月,邹全珍开始莫名持续发高烧,不久后住进医院。这次,杨柳隐隐有了不祥的预感。母亲已不能手术,脑部及全身的疼痛和化疗,痛苦没日没夜地折磨着她。邹全珍认为自己后背戴着引流管的样子有些怪,会让孙辈做噩梦,于是坚决不让孙辈到医院探视。

2017年9月28日晚,邹全珍呕吐后悄然入睡,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来。母亲走后,一些尘封的记忆在杨柳的脑海中浮现。

母亲生病之前,杨柳给她买了台电动缝纫机。拿回家之后,杨柳正研究《使用说明书》,母亲却早在一边自己安装完毕,“咔哒咔哒”用了起来。邹全珍后来买来好多布料,热火朝天地把它们做成床单,做成衣服、裤子。母亲搬去农村之后,缝纫机彻底闲置下来。有一次,她问病中的母亲要不要处理掉,她说:“别,等我病好了还要用。”如今,那台缝纫机被杨柳放在衣柜一角,仿佛仍然留着妈妈的身影。

母亲去世后,杨柳一直耿耿于怀。她固执认为,母亲身体垮掉也许是带檬檬劳累过度造成的。杨从浩却认真地告诉女儿:“错了。带檬檬的日子,一定是你妈妈此生最美好最宝贵的记忆。”

老伴过世,杨从浩备受打击。10月5日,因悲伤过度,杨从浩突发心脏病晕倒,好在三个儿女都在身边,他们迅速把父亲送往医院。杨从浩坚信自己没病,要求孩子们带自己回家,他还没迈出房间,就再次突发心脏病晕倒。醒来,他发现自己病房正对着老伴去世前的病室,一时激动第三次昏厥过去,再次抢救过来……一天三次闯过“鬼门关”,父亲的状态令杨柳担忧不已。

四天后,在医生的建议下,杨柳给父亲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此后,杨从浩身体好了许多。可是身病好治心病难愈,杨柳暗暗思索:怎样令爸爸走出悲伤呢?

杨柳突然想到,她读高三时,父亲下岗无比失落,有些自暴自弃。一天晚上,杨柳给爸爸写了一封长信,与父亲约定,自己努力学习,高考考出好成绩,父亲也要迈过下岗这道坎。读着女儿的信,杨从浩热泪盈眶,他果然甩掉颓废,重新振作起来自谋职业,杨柳也不负所望考入名校。杨柳不禁心动:何不以互写家书的形式,缅怀母亲呢?

疗愈“幸存者综合征”

“我们设定一百天的时限,每天写一封家书,我缅怀母亲,你怀念妻子。”再三犹豫后,杨从浩答应了女儿的建议。杨柳用电脑写,打印出来送给父亲看;杨从浩则用笔书写。

杨柳在第一封信中写道:“爸,有一种心理疾病叫做‘幸存者综合征’。今天是妈妈离开我们的第十二天,我想你和我一样,除了无尽的悲伤之外,还有深深的自责与后悔,时时刻刻都在设想每一种可能性,也许在某一个小分叉,如果我们做了不同的选择,就能挽回妈妈的生命……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悲伤,度日如年,无法开怀,我想到了写信……我相信一百天后,我们一定会有勇气一起重新来读这一封封信,作为对妈妈的追忆,也作为自己开始新生活的里程。”

渐渐地,杨从浩开始适应没有老伴的日子。自从身体里戴有起搏器,他每晚只能遵照医嘱,仰面或靠左侧躺着。可奇怪的是,每天清早或半夜里醒来,杨从浩首先想到转到右边,因为结婚四十多年以来,老伴都是睡在他的右边。于是每次醒来后,杨从浩都是向右翻身,下意识想看看老伴睡得怎么样。稍一清醒,这才记起老伴已经走了,于是杨从浩干脆闭着眼睛,心中默念:就让意念中的她一直留在身边吧。

此时,杨柳也开始反思自己,她在给父亲的信中这么说:“爸,我一直以为我和你的悲伤是等量的,你的悲伤我都能理解,你的痛苦我全能体会,看了你的信之后,我才知道自己有多傻……我们做儿女的完完全全接受现在的你,包括你的痛苦与自责,包括你的病与虚弱,包括你的颓废与沮丧。我不要求你强打精神,更不要求你坚强起来,只要你是你就好。于我而言,你是坚强,你就是力量。”

慢慢地,他们在信件的来往中疗伤、愈合。按照约定,父女俩每天一封信,截至2018年1月17日,各自完成了一百封信。

2018年4月,细心的女儿将父亲的一百封家书手稿文字一一输入到电脑中保存,将两个人互写的二百封家书编辑出版成书,书名是《悲伤可名状——父女家书二百封》。作家李和平说:“在书信渐行渐远时,这二百封父女之间的家书,不仅让父女俩走出了悲伤,还架起了与亲人交流的家国情怀,体现了亲人和社会的温暖。随着家书的不断增多,亲人们逐渐从悲痛中走了出来,笔尖下流露的是孝悌、坚强、乐观、睿智、慈爱和温柔。这是一本现实版的家书教科书。”(作者声明: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违者视为侵权。)

猜你喜欢

杨柳家书老伴
我和老伴的快乐“毽 ”身法
杨柳滩,沱江新画廊
Try to Think Yourself into the Role
春节家书
一封家书
家书( 连载一)
和老伴一起洗脚
人小鬼大狄仁杰
退休老人就怕闲
杨枊杨柳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