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2018-11-13唐金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病菌手术室剖宫产

唐金芳

(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庆 400010)

剖宫产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切口感染,切口感染不但会给产妇身体带来严重的疼痛感,延长切口愈合时间,更会影响到子宫的恢复,甚至引发宫腔感染或者败血症,危及产妇生命[1]。为了研究降低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办法,本院选取50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方式对术后感染率的影响,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接收的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中的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50例)和观察组(25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23~38岁,平均(27.51±2.29)岁,孕周36~41周;观察组产妇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26.54±3.76)岁,孕周37~42周。2组产妇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宣教,开通静脉通路,备皮、服药换药等。

观察组产妇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手术室护理。具体如下:

(1)手术前准备:手术前做好一系列常规检查,做好备皮,开通静脉通路,手术前半小时将产妇推入手术室,和蔼耐心的把手术情况及要点介绍给产妇,并告知其积极配合,多和产妇说些轻松的话题,缓解期紧张情绪[2]。准备好手术器械。

(2)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高度集中精力与手术医生紧密配合,在确保手术顺利的同时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时间[3]。严密观察产妇切口部位及产妇各项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并及时配合处理;为产妇做好保暖,避免着凉。手术完成后仔细清点手术器械及材料,坚决杜绝有将手术器械或材料落在产妇子宫中的情况发生[4]。

(3)手术后:及时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尽可能的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切口缝合后,使用温热的生理盐水将产妇身上的血迹消毒液等轻柔擦拭干净,定时对产妇的会阴部进行清洗消毒,保持会阴部干净清洁,减少病菌入侵的可能性。叮嘱产妇适量喝水,排气后再进食。术后24小时后可适当下床活动。此外对病房加强消毒和管理,限制进出病房的家属人数,尽可能的减少带来病菌的途径[5]。定时查看切口情况,定时换药消毒,加强切口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2组产妇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数量进行统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90<分非常满意<100分;75分<满意<90分,不满意<75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经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2 结 果

2.1 2组产妇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

观察组切口发生切口感染的有6例,感染发生率为2.4%;对照组切口感染的有30例,感染发生率为12.0%,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产妇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

2.2 2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8%(242/2500),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5.2%(213/2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3 讨 论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手术,但因切口大、失血多使得自身免疫力下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容易遭遇病菌入侵,发生切口感染,影响愈合及产妇的身体恢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巨大儿越来越多,剖宫产手术也逐渐增多,研究探讨减少剖宫产术后的感染发生率的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对产妇实施手术室护理能有效减少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手术室护理干预能严密执行无菌操作,多方面多途径阻断病菌的侵入,高效率的配合手术顺利完成,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定时做好切口及产妇个人换药清洁消毒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可得出,对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实施手术室护理能有效减少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护理满意度高,有较高的护理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病菌手术室剖宫产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离与筛选
病菌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