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监测与分析

2018-11-13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监护室正确率儿科

陈 熙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 400013)

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基本、简单易行且有效的手段,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的措施。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重症儿童治疗过程中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以及儿童健康[1]。本次研究采取不同医护人员不同时机手卫生效果进行监测,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改进手卫生工作提供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收集某儿科重症医学科2017年1月~9月实行手卫生效果监测统计资料,分为三个季度,其中实行手卫生监测人员为护士、医生、技师、进修生、实习生、保洁员、护工。

1.2 方法

手卫生依从性调查采用观察法,由医院感染科派专职人员与本科室感染监控人员组织手卫生监督小组,每周不定时进行调查。

1.3 观察指标

对比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以及正确率。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包括接触病人前、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病人后以及接触物品后5方面,对医护人员随机状态下的手卫生状况进行调查。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次数/手卫生时机数)×100%;手卫生正确率(%)=(手卫生正确数/手卫生次数)×100%[2]。

1.4 手卫生干预措施

措施包括:(1)床旁配备洗手池采用感应式流动水,墙上粘贴洗手指征图及手卫生时机六步洗手法图,配备足量的洗手液、干手纸巾。(2)病床床尾、治疗车、转运车放3M快速免洗消毒液,专人负者及时补充。(3)开展手卫生教育,通过视频、展板、音频、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手卫生干预。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第二、三季度依从率、正确率均高于第一季度,P<0.05;第二、三季度依从率、正确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手卫生干预效果对比[n(%)]

2.2 护士依从率、正确率均高于其他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其中保洁员和护工的依从率及正确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下表2所示:

表2 员工依从率及正确率对比[n(%)]

3 讨 论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关注度较高,多数医院也存在定期的培训,没有严格遵照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治疗护理,导致儿科重症监护室出现感染等情况[3]。因此,儿科重症监护室应当重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第二、三季度依从率、正确率均高于第一季度,P<0.05。具体原因如下:美国CDC手卫生指南中提出,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不能仅进行卫生教育培训,还应当配合其他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手依从性。本次研究除了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外,还建立了规范的监督制度,保证管理的效率,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结果可以看出医务人员没有意识到手卫生对预防感染的重要性,没有严格遵照相关规范标准,尤其是在接触患儿与接触物品后。因此应当通过针对性的培训与健康教育,提高了医务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使医务人员意识到各个环节的手卫生都对患儿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清洁方法。干预后,医护人员在各个环节的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均有所提升。在医院在进行手卫生干预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医生、医技及保洁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医生预防感染的意识,保证患儿的安全。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监测对儿科重症监护室具有重要的影响,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保证患儿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监护室正确率儿科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圆梦儿科大联合
生意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