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绿色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8-11-13祝坦

中外医疗 2018年28期
关键词:致残率绿色通道急诊科

祝坦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丰县 221700

有资料[1]显示,急性脑卒中是临床较危重的疾病之一,发病较急,且病情发展迅速,通常可于短期内造成脑部组织伴发不可逆损伤,若未进行及时抢救,则对患者生命安全会造成严重威胁。而在临床急诊科中,救治时间的长短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抢救成功率,为此,大部分临床上在急诊科中对绿色通道进行了设置,这样有助于优先对急重症患者进行抢救[2]。为此,此研究把在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急诊抢救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分成两组,分别在急诊护理绿色通道、常规护理下施予急救,对比救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次研究对象方便抽选在该院接受急诊抢救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男女之间的比例是26∶24,年纪处于45~75岁之间,均值是(62.50±3.65)岁;治疗组50例,男女之间的比例是 29∶21,年纪处于 45~78 岁之间,均值是(64.35±2.46)岁。所选患者均在相关临床检查下明确确诊为急性脑卒中,发病到入院时间低于12 h[3];患者家属入组前均充分了解相关内容,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完全排除伴其他组织器官损伤需进行抢救的患者[4]。为便于对比分析的展开,随机将100例入选患者分成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显著的可比性。

1.2 方法

(1)5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方法为:依据常规急诊入院抢救流程实施,主要涉及接诊、挂号、分诊、病情评估、进行急救、缴费、常规检查及确诊之后专业治疗等方面。

(2)50例治疗组选用急诊护理绿色通道,方法为:①对专门的绿色通道部门进行建立,具体人员组成主要有急诊、手术室、检验、ICU等科室的经验丰富医师,之后对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确定,以确保各项绿色急救工作能够协调、顺利展开;②急诊室在接听到抢救电话之后,急救人员需要立即前往患者所在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的诊断,发现可能为脑卒中时,应立刻联系医院急诊科把相关准备工作做好,并对绿色通道进行开启,施予患者相应的生命体征支持措施;③急诊室对绿色通道进行启动后,需要立即与检验科、手术室、ICU等科室联系,让其把与抢救相关的准备工作事先做好,如心电图、床旁超声、氧气、抢救床、药品、血液等,这样可确保患者一入院就能够得到治疗,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④待患者进到急诊科后,立即由医护人员对其做各项检查,以充分明确病情,而后及时确定具体的救治方案,以便让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若是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不够稳定,或是没有手术指征存在,就需要及时将患者送入ICU病房中。

1.3 观察指标

护理后,仔细查看两组临床致死率、致残率,同时准确记录下患者由入院至诊断确诊和由确诊到转送专科治疗的时长,并作对比。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入选患者的临床诊疗时长

护理后,治疗组确诊诊断时长(17.25±2.52)min,转送专科治疗时长(25.62±2.69)min,与对照组的(29.68±3.58)min,(37.58±2.48)min 相比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54、17.104,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入选患者的致残、致死情况比较[(±s),min]

表1 两组入选患者的致残、致死情况比较[(±s),min]

组别 接到患者至确诊 确诊至专科治疗治疗组(n=50)对照组(n=50)t值 P值17.25±2.52 29.68±3.58 20.154<0.05 25.62±2.69 37.58±2.48 17.104<0.05

2.2 对比两组入选患者的致残、致死情况

护理后,治疗组致残率4.00%,致死率2.00%,均低于对照组的 16.00%、18.00%(χ2=4.000、7.111,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入选患者的临床诊疗时长比较[n(%)]

3 讨论

脑卒中属于临床较危重的一种疾病,在老年患者中患病率较高,且临床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临床症状表现为口角歪斜、肢体偏瘫等[5]。而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较急且病程进展较迅速,短期内对脑组织会产生一定的损伤,临床救治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因该病病情复杂且变化快,所涉及的诊断环节较多,需各科室共同参与救治,特别是检查及转送环节较多,这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就提高了较大难度[6]。

急性脑卒中患者患病后,6 h内对病例急救操作所起到的效果良好,若超出时长,会因脑细胞功能损伤而影响后期疗效[7]。为此,创建安全、有效的急诊护理绿色通道,对缩减患者初期抢救时长,提高抢救效率等方面非常关键。以往的常规护理需完成登记、挂号、病情评估、通知及缴费等各项目,需一一进行,这会使抢救时间明显延长,从而影响抢救效果。现阶段,大部分急诊科均对绿色通道进行了设立,对急性脑卒中进行救治时,相较于常规护理,绿色通道所所表现出的优势如下:①急诊护理绿色通道的应用,能够让患者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接受到临床检查,并及时得到检查结果,同时立即做出精准的诊断,而后立即对具体的救治方案进行确定[8];②急诊护理绿色通道可以使患者诊断、转运等过程中的时间缩短,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对相关并发症的出现进行有效控制,进而使患者病情能够在救治中得到控制[9];③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后,救治成功率势必会升高,使患者家属对临床医疗服务更加满意,能够对医患纠纷的出现进行有效预防[10]。

该研究发现,50例治疗组的确诊诊断时长(17.25±2.52)min,转送专科治疗时长(25.62±2.69)min,与 50 例对照组的 (29.68±3.58)min,(37.58±2.48)min 相比更短(P<0.05);且治疗组的致残率 4.00%,致死率 2.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6.00%,18.00%(P<0.05)。 肖红[11]为分析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在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抽选100例患者分组对比,结果发现研究组(予以急诊绿色通道)致残率6.00%,致死率4.00%,较对照组(常规护理通道)的 18.00%,16.00%更低(P<0.05)。与该次研究结果类似。

该次经对常规护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展开进一步分析,总结护理经验后实施急诊护理绿色通道,把以往常规、单一的护理流程形成一个规范、严谨、科学的护理流程,对整个流程当中各项操作项目展开深入探讨,以将和抢救无关或是联系不够紧密的护理项目减除,精简护理流程,以确保护理流程更加规范、合理,以免疏忽遗漏或是重复操作[12]。比如,医生在观察、评估及诊断患者病情时,护理人员可同时进行相关的护理操作。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救治中,临床上应积极引入急诊护理绿色通道,可以使救治效果得以明显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荐价值。

猜你喜欢

致残率绿色通道急诊科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TC-SCAN绿色通道系统日常维护浅析
请为医疗创新开通绿色通道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
为青年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开辟“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