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影片《死亡诗社》主要人物与其对教育的启示

2018-11-12董瑜慧

速读·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基廷尼尔船长

一、引言

电影讲述一位名叫基廷的教师在一所比较传统的学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教授学生,他鼓励学生们释放自己的思想,体会诗歌的优美和生活的意义。影片还描绘了不同性格的学生们的成长,本文着重分析其中的人物并分析其对教育的启示。

二、电影解析

1.从教师的角度——思想解放者与封建应试教育学校的矛盾

影片中基廷的到来给这所守旧的学校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基廷先生一出场就是吹着口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历届学生的展厅上课。这是基廷给大家上的第一节启蒙课程。他首先让皮兹读了一首诗句:“花开堪折直须折,时光易逝,今日轻绽浅笑的花朵,明日便将凋零。”他说因为我们都会死去,成为虫子的食物,所以要“及时行乐”。“哦,船长,我的船长!”他让学生们喊他船长,正是因为他相信,他可以带领大家,让他们成为世界的水手,游遍所有的港口,解放身体和心灵。他让学生把书的导论部分撕掉,是因为他觉得诗是不能够被任何东西衡量的,他说:“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他让学生们站在桌子上去,告诉他们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然后要努力找到自己的声音,不能一味只轻信别人——要用批判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基廷所做一切都与传统的教育背道而驰,他帮助学生解开传统的思想禁锢,发现自我,重新认识自己。

2.从学生的角度——内心渴望自由和传统外界禁锢的冲突

这部影片主要描写了几个学生——尼尔、陶德、查理和卡梅隆。尼尔是热烈的浪漫主义者,他内心清楚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他说自从他有记忆起就想要做表演。尼爾非常出众,他的成绩名列前茅,他始终是班级里最有力量的那个人,领导着大家去打破传统的思想禁锢,带领大家建立死亡诗社,和大家在山洞里探讨人生,帮助陶德释放自己,寻找自己心底真正的声音。可是最终,由于现实的禁锢,他没能如愿,而他也以最惨烈的方式表达了他最后的呐喊——自杀死去。这个结局很遗憾,但尼尔始终是我们记忆里面最鲜活的一个人,从外表到内心,他无处不洋溢着对生活的激情与向往,他的笑容最能打动人心,因为那是最真实的,他活力四射地活着,用力地活着,即使最后他没能坚持,可是生活已经因为有他而变得无比鲜艳,而那些鲜活的关于他的记忆将永远影响着他人,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

陶德则是保守的自由渴望者。他天生敏感,内心保守,开始就背负着哥哥是上届毕业生最优秀学生的巨大压力。陶德其实是影片中反差最大的人,最开始的他由于自卑敏感的心态,拒绝参与集体活动,可是受尼尔和基廷老师的影响,他渐渐改变。他在基廷老师的英文课之后在纸上写下“及时行乐”,这证明他的内心其实是渴望自由的。影片中他没有作诗,但是在基廷老师的引导下写出了非常棒的诗句,这证明他的内心其实是感情丰富的,只是他不善于表达。由于尼尔的死亡和基廷被辞退的刺激,他最后终于冲破了内心的禁锢,第一个给基廷老师解释说是校方逼迫他们签字,然后第一个站上桌子,嘴里说着:“哦,船长,我的船长。”他让基廷知道,他的信念已经在他心中生根发芽。陶德其实一直在和自己斗争,他最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但他最终能够战胜自己,改变自己,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

查理则是天生的自由者的化身。查理从出场到最后都贯彻着代表自我的思想之风。他心中藏着自由,只是等待时机将它释放。在影片中,他经常做些离经叛道的事情,他抽点小烟,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他在校报上出刊一些“叛逆”的言论,最后还在会上和校长诺伦公然对抗,告诉诺伦这所学校需要招收女生。在校方威胁他签字诬陷基廷时,他拒绝签字,然后被开除了。所以其实他内心的力量比谁都强大,他不轻易屈服,他不在乎世俗之物,在关键时刻,他会第一个站出来,拿起武器,奋勇战斗。在人群中,他总是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可是他身上散发出的光芒总是让他变得耀眼。

影片中的卡梅隆是传统教育思想的忠实粉丝,他是一个完全固化的传统主义的拥护者,即使基廷也改变不了他,循规蹈矩的思想在他脑中根深蒂固,这恰恰与自由主义者查理形成了鲜明对比。像他这样的人总是活得小心翼翼,他是世俗的拥护者,他从来不敢窥探内心深处真正需要的东西,因为他过于害怕。可是因为这样的固化思想不可能让他真正地获取知识,他所学的知识永远停留在表面,他缺乏对知识的深层思考。所以他的成绩不是最好的,同学们也不认为他是优秀的。在现实生活中,这类人很多,因为心中没有力量,所以依附在外界的规则和制度上,以为这样就能得到很好的生活,最后却一无所获,全面崩塌。

三、影片对教育的启示

基廷无疑是第一个站上桌子教育学生的人,作为教育的前驱者,在这个传统的学校里,他受到了各种质疑,可是他心里很明白他是一个站着的人,而其他人都是坐在下面,他比其他人看得远。但是他有信心,他相信学生们有一天也会被唤醒,站着看这个世界。所以当影片最后所有人都站在桌子上,嘴里说着:“哦,船长,我的船长!”时,我们知道他成功了。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1977)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所以,我们最终知道,教育最终的意义不是提高分数,而是唤醒学生,改造灵魂。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

作者简介

董瑜慧(1989—),女,研究生,贵州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

猜你喜欢

基廷尼尔船长
出发吧,船长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
当船长
尼尔丝历险记
寻找自己的声音
寻找自己的声音
寻找自己的声音
船长,我的船长
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