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瓶颈突破的对策

2018-11-12何立军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5期
关键词:对策与建议瓶颈信息化

何立军

摘 要:企业的审计工作信息化指的是将审计业务的相关处理方法与日益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结合,使得企业的内部管理更加便利化、信息化。近几年,我国企业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当代企业的审计信息化建设遇到的瓶颈进行探究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来进行解决优化。

关键词:企业审计;信息化;瓶颈;对策与建议

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我国多数企业的审计信息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与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虽然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建设,我国企业在审计信息化上已取得骄人进步,但在实际的应用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审计信息化并未完全发挥,没有尽到最大效益。

一、企业审计信息化现状

要想突破当前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就要从当前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一一解决。接下来,我们从多方面对我国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后文提出的对策建议打下基础。

1.审计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的审计信息化是指企业将其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业务操作的过程与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紧密结合,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背景,结合机构和人员的发展愿景,在组织并实施审计业务的过程中以及审计业务的管理和监督评价体系中,应用信息技术,业务前进行预测、业务中应用,业务后进行漏洞审查等一系列过程。

2.我国企业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企业的审计业务均在逐步向信息化发展。但是审计信息化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其发展年限较短,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下,面临着重重阻碍。我国的信息化审计起源于上世纪末,较西方国家而言开展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很快。从上世纪末至今,我国政府不断出台一系列的措施或政策来推动相关企业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发展建设,同时不断开展试点地区来进行信息化审计的探索。虽然,由于我国审计系统内部机构及人员的大力配合和支持,我国的审计信息化水平有了大幅度发展,但其过程也暴露了诸多问题。

二、我国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审计作为一项新兴事物,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发展,但由于其所经历的发展年限短,又处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审计信息化發展不平衡

我国地域广阔的事实决定着各地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这一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的必然存在,再加上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时间不长,各地大大小小的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其发展自然也受到不平衡的制约,这些情况都直接导致着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制约着其进一步的发展。我国东西及南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的企业发展不平衡,其审计信息化水平自然高低不同。同时我国的资源分布不平衡决定着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之间的审计信息化发展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一些大型企业由于各种资源的丰富,其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更高,发展更好。这些不平衡都使得我国的企业审计信息化整体水平受到影响。

2.高水平的审计人才不足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审计信息化发展水平更是受到人才问题的制约。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进行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专业人才的缺失。一方面,由于企业领导者的目光长远与否,对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进行的投入不同,其所收获的必然不同,只有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才会重视企业的审计信息化建设,这对我国的审计信息化整体水平也存在着影响。另一方面,企业的审计人员是对其审计业务进行具体操作的人,他们的信息化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信息化审计发展。

3.审计信息化设备与技术不成熟

当前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多多少少的资金问题,这是,如何有效利用资金,将企业内部拥有的有限资金发挥出其最大效用成为一家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当前,多数企业在现阶段更愿意将资金应用于自身的硬件设施建设上,而对于相关的软件投资还处于较低水平的注重度。对硬件设备设施的过度重视不仅会造成资金的占用,资金周转不通畅,还使得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相关的审计业务信息化程度低,使得企业在实行管理决策时目光不长远,视野较窄,缺乏对长远大局的关注,对整个社会环境的了解,对企业的多方面、全方位规划,最终造成在建设自身的审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得不偿失。

4.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在建设其审计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的就是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建设和规范,并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本企业自身开展审计信息化相关管理建设的坚实后盾。但纵观我国当前关于企业审计信息化的立法情况,现状不容乐观。例如在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相关方面的制度与具体标准、规范的立法工作不尽完善,甚至可以说是严重滞后于当前我国的企业审计信息化发展情况。另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仅有理论指导意义的这些法规条文,在提升我国审计信息化水平的过程中欠缺具体的指导标准和实施细则。

三、突破审计信息化建设瓶颈的对策与建议

现代信息技术在审计系统中的融入很大程度上加速着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并付诸实施,不断消除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瓶颈,是促进企业审计信息化,提升全国范围内审计信息化整体水平的必要过程。

1.加强政府管理及重视程度

政府文件或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是规范企业某方面发展的最有力武器,高效合理的政府约束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还可以为企业某方面业务带来投资效应,使得其得到更好地发展。在现代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适当的政府管制不仅可以规范企业的审计业务的发展,同时,政府宏观管理力度的加强还可以使得地区之间的差异缩小,使各个地区的企业发展起点更加公平,竞争更加合理。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审计信息化的重视和宣传力度,吸引大大小小的企业对其审计业务进行信息化升级,引起大中小各个规模类型的企业领导对企业审计信息化的重视,认识到审计信息化对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促进公司资源或社会资源对信息化审计建设的投资力度。

2.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现代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的结合使得审计人员所从事的业务较传统形式相比有了很大改变,其工作方式、需要掌握的技能、专业知识等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实现不仅需要领导重视、资源倾斜、国家规范,更需要大量人才组建精湛队伍作为支撑。因此,要想使企业的审计信息化建设获得较快发展,就必须培养提高企业审计相关人员的各方面专业素养。企业不仅要自身加强完善人才的培养,还要与社会、学校形成三方联动,输出专业人才的需求,幫助社会、学校培养出企业内部审计知识过硬、信息技术过硬、二者结合的流畅应用的综合审计人才。高标准、严要求、综合培养、技术过硬是提高审计人员素养的关键。

3.完善审计信息化设备与技术

要想使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相关设备更加完善,技术更加成熟,首先企业自身要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工作的资金和技术及人才支持力度,财务预算时对审计工作进行倾斜,以加快审计业务硬件软件设备及信息网络系统的构建进程,并以此来满足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转型的需求。由于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频率高,企业的审计信息系统需要不断的优化,审计模型需要不断升级。企业内部审计资料库的建立与完善也需要重视,同时还可收录一些经典审计案例,优秀审计报告,或一些成熟有代表性的审计方案,不断对审计的方法以及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进行探索与新的尝试,在此基础上对审计资料库不断更新,进一步完善审计人员的信息化工作环境。

4.完善审计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在我国现运行的审计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审计相关的立法工作,其中要对信息化审计建设有足够的重视。其次,针对企业实现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方法步骤,相关管理机构要确定具体的法律流程来对此过程进行合理约束和规范。再次,条件成熟时我国的审计条例要对审计信息化建设进行相关补充,以此来适应当今信息化审计的大环境。最后,法律条例也要不断更新与审计信息化相关的管理规范,这样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更好的解决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沈灿阳.企业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7(34):166-167.

[2]伊微,周芬.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J].中国市场,2016(10):136+138.

[3]楼斌.我国企业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困境及解决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03):70.

猜你喜欢

对策与建议瓶颈信息化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研究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