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毒液 漫威拍了部DC风格的大片

2018-11-12张书玮

南都娱乐周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风格化哈迪毒液

张书玮

《毒液》应该是秋季档最受瞩目的好莱坞大片,一早内地影迷就沉浸在电影能不能引进,能不能一刀不剪引进的疑惑里。在美国本土市场,它也刮起了足够的旋风,烂番茄和各大媒体评分纷纷超低差评之下,它依然毫不费力地在首周收去了8000万美元票房,观众评分还收了七八成好评,不知是观众对《蜘蛛侠》原著好感度太高,还是对男主角哈迪一心向往。

1夸张的哈迪,保守的叛逆

矛盾是《毒液》的遭遇,也是这部电影创意的起始。在漫画中,毒液是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或者说,我们很难用世俗的是非观来定义它。美国漫画本来也是与传统唱反调的次文化形态,毒液在这里收获了许多粉丝。当主流电影厂牌要为这个非传统英雄的角色(甚至不能称其为英雄)拍一部主流商业电影,还号称要主打黑暗和叛逆元素时,这样的说词确实有噱头。

中国引入的译名叫做《毒液:致命守护者》,这或许是为了让影片顺利引入的文字游戏,但游戏却洞穿了这部电影的实质,它实际就是为曾经的叛逆角色戴上保守和传统正义(至少可以用传统的话术去解释)的面具。

男主角(们)所做的最不道德最离经叛道的事基本只集中在电影的前15分钟,记者利用女友的工作机密文件来接触受访者隐密信息,且企图以此完成一篇震惊大众的报道。导演对演技认识的粗浅让哈迪失去了唯一放出光彩的机会,从一开始长牙舞爪的记者形象,到失去工作失忆潦倒的卢瑟,哈迪夸张错愕的演出让人一览无遗,这制造出了电影的第一重虚假。

2归因戏外的“政治正确”

而这部电影的幕后创作者们志不在此,很快就走入了一种奇怪的敘事。毒液及记者慢慢达成协议,他们只针对坏人,无形之中将自己定位在侠义一边,且要帮助受压迫的人讨回公道。至于为何两个人可以达成协议,编剧在电影中将其归因于毒液来地球前的遭遇,它在自己的同族里同样是一个卢瑟,被说得一无是处,所以“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亲手夺回来”。

流传已久的弱者与被害者的正义结盟,包装在一个原本黑暗的角色身上,如今这种包装甚至不需要熟练了。编剧把人物的行为归因到戏外,采取了“不解释”的方法,在黏液包裹的打斗之中,彷佛就被观众遗忘了。说好要叛逆的《毒液》,最终政治正确,处处光明,大概算是电影的第二重虚假。

不知这能否代表传统价值观的回流,它至少呈现了其中的一个面向。漫画人物在电影中需要合理的动机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主流思潮并不认同,在当时的漫画英雄电影意味着风格化,它们的商业成功往往寄托于电影风格化与好莱坞方程式结合是否流畅,导演讲故事是否高明,角色带着宿命式的发展,甚至有些模式化,但在二三十年前,这些行业规范可以被原谅。

3大卖与否和品质没什么关系

近15年来,好莱坞意识到自己的商业电影也必须讲述“活生生”的真人故事,所以人物的动机也都需要贴近真实生活,演员也必须要用真实的生活语言来表演,《毒液》用一种肆无忌惮的方式无视了这种做法,用近年华纳DC的气质来拍摄出一部漫威电影,这种落差本身也充满戏剧性。可毒液的政治正确,又异于好莱坞英雄电影历来的左派气质,我们看不到角色立体的价值观,无论是正还是邪,二者都以生存需要接受了对方的存在,又以最直白的善恶观确定了立场。

哥伦比亚影业似乎知道,事情的重点不在于品质。因此《毒液》的口碑解禁选择了一个很有默契的时机,铺天盖地的媒体差评居然和我国互联网上的偶像自黑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主动与被动性质很可能并不一样),但经过观众入场检验之后发现,这部电影似乎也没有那么罪大恶极,哈迪夸张的表演纵然破绽百出,却倒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可爱风格,如此一来,我们似乎也没法火冒三丈地面对这一种莫名其妙的矛盾了。

猜你喜欢

风格化哈迪毒液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图像风格化方法综述
英国“毒液”战斗机
Bian Que
与毒液共生
首周2亿美元,“毒液”怎么做到的?
RE/Form地毯系列:扎哈·哈迪德建筑的缩影
修拉的点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结晶之美
浅析插画造型的风格化表现
结合原创漫画《百鬼夜行》谈动漫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