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向集中与解剖式全口义齿修复对牙槽嵴吸收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018-11-12

健康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全口义齿牙列义齿

王 芹

(杭州市中医院 口腔科,浙江 杭州 310007)

牙槽嵴吸收是目前牙列缺失患者常见情形,无牙颌时间越久牙槽嵴吸收越严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牙列缺失发生率和牙槽嵴吸收发生率均处于同步上升趋势[1]。牙槽嵴改变包括低转换型和高转换型两种骨改建过程,前者为牙列缺失后咀嚼功能下降或彻底消失而导致对剩余的牙槽嵴生理刺激降低而出现的废用性萎缩,后者则是指义齿传递的应力过大且直接作用于牙槽嵴而形成的创伤性骨吸收[2]。因此,牙槽嵴吸收的发生与病理生理和义齿修复效果相关[3]。本研究对比观察舌向集中与解剖式全口义齿修复对牙槽嵴吸收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杭州市中医院口腔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牙槽嵴吸收患者70 例,利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接受解剖式全口义齿修复的对照组35 例,接受舌向集中全口义齿修复的观察组35例。所选患者上下颌弓位置关系、形状以及大小无明显异常或上颌弓位于下颌弓稍前位置,义齿排列可恢复正常覆盖关系;既往无咀嚼肌、颞下颌关节病史。排除牙槽嵴吸收程度三级以下患者,全口义齿修复前合并全身或局部重度感染患者,牙列缺失时间≥5年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19 例,女16 例;年龄55~74岁,平均63.25±1.17 岁;病程8个月~2.5 年,平均1.34±0.11 年;牙槽嵴吸收程度:三级11 例,四级24 例。观察组男18 例,女17 例;年龄54~74 岁,平均63.23±1.19 岁;病程9个月~2.5 年,平均1.37±0.14 年;牙槽嵴吸收程度:三级9 例、四级2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义齿制备步骤一致,均按照上下颌弓形态选取无牙颌托盘并采取二次印模法获取其印模;利用石膏或藻酸盐进行印模的初步制备,利用光固化树脂对个别托盘进行制备以获取二次印模并灌注出石膏工作模;在工作模上,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间隙(平均值一般为2~3 mm)的方法确定最佳垂直距离,以卷舌舔蜡球确定正中关系,最终制备出树脂基托[4]。对照组接受解剖式全口义齿修复,按照修复方案使用贺利氏合成树脂牙完成排牙工作,后牙为33°解剖式;全口义齿制备完毕后,患者试戴以确定面部比例、颌位关系、基托范围。正中位完成义齿排列后对非正中位的义齿进行调整,促使其达到牙列在前伸以及侧向运动过程中的全面平衡[5];常规制备全口义齿,打磨抛光,并进行使用指导。观察组接受舌向集中全口义齿修复,上颌牙为≥30°解剖式牙,在排列好上颌后牙之后,于架上对其进行调整,实现前伸与侧方咬合平衡。义齿完成后确保正中颌和非正中颌时的上颌后牙舌尖在下颌后牙中央窝正中的自由区内同时均匀接触,其余所有多余的后牙咬合接触点均进行磨除处理。下颌牙选用10°~20°的半解剖式后牙,前牙予以常规排列,后牙则依据弧度动态调整,热压注塑后制备出全口义齿并进行使用指导[6]。

1.3 观察指标 咀嚼效率测定方法:取市售且颗粒均匀的炒花生米5 g,持续咀嚼30 s后收集义齿表面以及口腔内的咀嚼物,加入1 L无菌蒸馏水适度用力搅拌60 s并静置2 min后取溶液上方30 %的悬浊液体,采用722N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学仪器厂)测定590 nm吸光度值,测量3 次[7]。咬合力测定方法:端坐后保持下颌牙列与地面呈平行状态,采用牙齿咬合力分析仪(深圳市赛德力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测定,测量5 次。满意度评分包括面部形态、语言表达、固位效果、咀嚼功能、舒适程度5个部分,采用3级评分法,具体赋分如下:3分为满意、2分为一般、1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咀嚼效率和咬合力 出院时,两组患者咀嚼效率和咬合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随访12个月,观察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面部形态、语言表达、固位效果、咀嚼功能、舒适程度)均高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随访12个月,观察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与对照组。结果提示,牙槽嵴吸收患者由于上颌牙弓明显窄于下颌牙弓,舌体增大、黏膜薄、下颌呈习惯性前伸,形成了上颌牙齿正中线与下颌牙齿正中线不对齐的情形;同时,牙槽嵴不断吸收使得下颌牙槽更大,上下颌弓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而引发侧向力,固位效果不佳而进一步损害患者的咀嚼功能以及咬合力。舌向集中全口义齿修复则通过改良排牙方式,上颌牙选用解剖式牙,下颌牙为半解剖式牙,促使上颌后牙与下颌牙的槽嵴颊部关系更为理想,咀嚼以及咬合过程中受力集中,为义齿固位及稳定性提供了保障且美观度更高,更能够满足修复需求[10]。

猜你喜欢

全口义齿牙列义齿
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新进展学术论坛暨老年微创种植国家级学习班通知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应用效果分析
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新进展学术论坛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通知
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义齿稳固剂改善全口义齿咀嚼效能的临床研究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142例临床体会
老年人活动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
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修复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可摘全口义齿固位不良的预防措施
几种易造成孩子牙列不齐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