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2018-11-09◆徐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校企校园智慧

◆徐 慧

关于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徐 慧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湖北 430070)

本文以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为主题,分析了校园信息化发展现状,提出了智慧校园“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共享信息、深化应用;重点突破、务求实效”的建设思路,具体介绍了智慧校园“一网、一云、一平台、多应用”的实施规划,对高职院校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涌现了一大批有特色的示范高职院校。为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和需要,很多示范高职院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上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成效。但从高职院校的总体来看,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智慧校园建设已成为我们当前高职院校能力建设中重要内容之一。

1 智慧校园的概念

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实现随时随地的在线学习、协同配合的科研创新、科学高效的校务管理、快捷便利的校园生活,是校园无处不在的智慧环境。

2 高职院校信息化现状

随着校园信息不断庞大,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与日益增长的智慧校园需求相比,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应用系统建设缺乏顶层设计,系统缺乏明确的建设标准,已经存在的标准纷繁复杂。

(2)校园信息化系统中的多套应用系统且各系统相对独立,数据重复录入、重复管理,数据不一致等问题突出。

(3)校内数据增长快速,通过现有设备进行校园网的安全防护能力不足,学校的信息安全体系尚不完善。

3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在高职院校现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智慧校园建设要结合十九大提出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共享信息、深化应用;重点突破、务求实效”的建设思路,实施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的创新驱动发展。

3.1 教学创新

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整合、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实时在线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立了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把学习主动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创业的能力水平。

3.2 管理创新

对接行业产业,整合学校、企业的优质资源,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网络协作平台,实现校企共建、共享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优质课程、师资队伍、实训实习基地,协调创新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顺畅、育人效果不明显等难题,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新工作格局。

4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内容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内容:“一网、一云、一平台、多应用”,即一个融合网络、一个云数据中心、一个统一应用平台、多个不同的信息化应用。

图1 “一网、一云、一平台、多应用”智慧校园架构图

4.1 融合网络

运用先进的IT技术,从有线网络到无线网络的平台上的统一,将话音、数据、视频应用技术融合成为突破网络通信障碍的利剑,服务于智慧校园不同场景的应用。

4.2 云数据中心

围绕开放教学、高效教研、智慧管理、便捷生活等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需求,建设高效融合、安全可靠、绿色节能和敏捷管理的云数据中心,数据在云端进行传输,云数据中心为其调配所需的计算能力,并对整个基础构架的后台进行管理,提升IT运营维护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满足高校集中存储、高性能计算、容灾备份,数据迁移等不同业务应用需求。

4.3 统一应用平台

智慧校园统一应用平台面向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技术接口、组件模块与应用服务,实现应用的复用与集成。通过统一应用平台,在应用系统上实现数据共享交互,在用户管理上实现统一身份认证、门户登录、多应用漫游。

4.4 信息化应用

可为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不同场景开展信息化建设,如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协同创新、科研管理、学校信息化管理、网上办公、校企合作交流、校园一卡通、校园智能管理、校园社交网络服务等。

5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实施规划

在现有高职信息化校园的基础上,智慧校园建设运营可分为整体规划、分布实施、运营推广三个阶段。

5.1 第一阶段:整体规划

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的分析研究,编制规划,并建立智慧校园建设管理的体制机制。

5.1.1智慧校园建设规划编制

开展校园信息化的现状调研,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智慧校园的需求分析,注重智慧校园的顶层设计,对比研究国内外先进的典型案例,进行智慧校园的可行性研究,完成智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编制。

5.1.2智慧校园建设管理机构建立

建立智慧校园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学院主要领导任组长,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同时,建立智慧校园管理中心,具体开展智慧校园的建设、管理和维护。

5.2 第二阶段:分布实施

在规划指引下,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逐步深入,完成一期智慧校园建设。

5.2.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对现有网络升级改造,形成智慧校园骨干网络,实现万兆为主干、千兆到楼宇、百兆到设备的物联网网络,并实现wifi全覆盖。

5.2.2云数据中心建设

云数据中心是整个智慧园区的核心,包括服务器、存储、弱电、布线等中心机房的硬件建设,以及云主机、云存储等系统的软件建设。

5.2.3应用平台建设

建设统一应用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将不同的应用系统在统一应用平台上实现,为用户提供丰富、高效的信息化服务。

5.2.4信息化应用建设

根据信息化需求,选取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校园生活的典型场景,开展重点应用项目开发,完成一期智慧校园建设。如依托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与行业企业联合研发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建成有行业企业参与、便于自主学习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5.3 第三阶段:运营推广

在智慧校园一期的基础上,形成建设标准,以丰富的智慧校园场景应用为主题,开展二期建设,进一步推广信息化应用,并做好智慧校园的运营管理。

5.3.1信息化应用丰富

开展更多的信息化应用建设项目,丰富信息化应用,形成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的信息化应用项目。如校企深度融合网络协作平台,搭建一个实时在线的校企合作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校企共同培养学生、培训员工,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协同创新,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共同建设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等,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5.3.2智慧校园管理运营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构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在投入安全设备、提高技术手段、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安全教育等多方面形成长效机制。同时,加强信息化管理团队的建设,形成一支“懂学校业务,会信息应用”的专业队伍。

6 结束语

智慧校园建设运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要确保建设的总体性,要处理协调好当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共享信息、深化应用”,要以深化应用服务为落脚点,推进信息共享,提高数据利用的效率和价值;“重点突破、务求实效”,要从实际出发,抓住关键点,防止脱离实际的滞后或超前,在实践中检验实效。

[1]吴旻瑜,刘欢,任友群.“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5.

[2]于长虹,王运武,马武.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

[3]杨威,刘彦宏.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

[4]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

[5]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

猜你喜欢

校企校园智慧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有智慧的羊
校企合作五反思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