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井位质控体系提高油气发现率

2018-11-09李世清徐雪丰罗碧华肖力

中国石油企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井位专家组深水

□ 文/李世清 徐雪丰 罗碧华 肖力

面对高成本压力,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采取了系列措施降本增效。井位研究是实现油气发现与勘探突破的源头,是石油公司实现增储上产、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强化井位研究质量,提高钻探成功率是油气勘探公司提质增效的核心组成部分。为把好源头,在充分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指导前期研究和圈闭井位落实的同时,分公司重点加强井位质量和风险过程质控管理,除认真贯彻执行已有井位研究质控体系外,更加注重和强调发挥专家理论与技术优势,充分把握“提出目标是否有新意”“综合地质研究是否有新认识”“储层预测是否多方法、多参数”“圈闭是否落实和圈闭的有效性”等关乎井位质量的多个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攻关活动,不断提高井位技术含量和品质,保证钻探成功率和油气发现率。

井位审查过程质控创新与实践

(一)加强组织、明确职责,构建勘探目标“三级质控和三级审查”体系。为确保勘探目标研究质量,分公司将井位审查管理工作不断细化、量化,分清职责、落实到人,明确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架构,并贯彻落实到井位研究过程质控中去,使研究过程各种风险因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人人知质量、人人讲质量”工作氛围,有效地保障了井位研究的质量。

在具体操作层面,分公司质量控制领导组职责:负责第三级审查工作,对经专家组审核过的成果包括图件、数据表和文字报告等由总师进行质量审查,抽查率不少于10%;了解掌握进度、重点、难点、关键点,审定质控计划;组织解决重大的、关键的技术问题;协调安排质控工作、确定第二级审查人员、内容和时间等。

图1 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架构图

研究院质量控制专家组职责:提供技术咨询,协助解决技术难题;负责第二级质量审查,对通过项目审核过的成果包括图件、数据表和文字报告由领导小组确定的专家组进行质量检查,抽查率不少于30%;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质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完成质量报告书,提出质量控制意见和整改意见。

项目组职责:负责和组织第一级质量审核,对成果完成人的所有成果包括图件、数据表和文字报告进行全面审核;向领导小组提出质控需求;积极配合专家组,及时提供需要质控的成果资料;对质量控制专家组和领导小组提出的质控意见认真加以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意见报送主管业务的勘探主管。

从上下两图可以看出,勘探目标研究的质量控制和审查是纵横交错、互相支撑、互有补充的。质量控制过程就是研究质量审查的过程,井位审查也是质量控制的一种。

(二)创新提出“5组30项”质控内容,实现井位研究“多维度”质控管理。随着矿区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难度也越来越大。面对高温超高压、深水超深水,深水+高压、复杂岩性地层圈闭和深层低孔、低渗等复杂地质条件,分公司经过梳理、优化,明确提出井位研究是以勘探项目研究为主体,专业项目技术支持,专家组质量把关贯穿始终的综合研究过程。统筹考虑目标地质条件和经济性,将质控专家组划分为五组,分别为沉积储层组、地化与成藏组、构造圈闭组、储层预测与烃检组和经济评价组。统筹考虑目标属性(高温高压、深水等),将过程质控内容进一步细分为30小项。

(三)优化流程、反馈控制,行政管理与质控工作有效结合。为使质控体系和质控内容落实到位、高效,切实地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流程,从而达到规范程序、明确管理责任目的。分公司以全方位提升井位研究质量为目的,以总公司、有限公司关于井位质控、审查相关规定为编制依据,结合井位研究质控管理体系特点,编制了《探井井位研究过程质控管理规定》和《探井井位技术审查管理规定》两项管理规定。明确了项目组、过程质控专家组、井位审查专家组和主管领导责任,规范了过程质控和审查的工作程序,针对预探目标、油气藏早期评价目标、滚动勘探目标的不同特点设置了的技术审查内容。规定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质控审查体系和质控内容的实施。

(四)创新井位研究计划模式,实现勘探目标科学管理。为实现时间、费用、钻机等资源共享,科学地制定井位研究计划,分公司提出三种井位研究计划模式,详细如下:一是并行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同时提交多个井位。由于时间和费用原因,不可能让钻机“晒太阳”(停机),所以会在同一盆地同时或相继开钻多个井位。那么,并行模式的计划制定就是为了适应这样的情况,实现资源共享。二是渐进模式:由于地质条件限制,或者钻机、费用等原因,有的时候会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层、不同领域继提供不同井位,这种模式要求项目经理须制定详细的技术路线,环环相扣,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井位研究。三是螺旋模式。由于时间、费用、地质条件或其他条件限制,井位研究由于资料缺失致使研究成果不一定到位,可以采用分步实施,分阶段推进。可以先做二维或三维地震采集,提高和完善井位设计建议和方案,使井位研究日臻成熟。

图2 勘探目标“三级质控和三级审查”流程图

依托综合科研项目开展科研攻关

在井位研究过程中,除自主研究外,分公司还借助多方力量为目标决策寻找科学依据。他们依托“十二五”国家课题《南海北部深水区潜在富生烃凹陷评价》,深化深水区成烃、成储、成藏等方面研究和认识,明确深水区优质烃源、优质储集体和有利目标分布,完善南海西部深水勘探技术系列,指导发现了2个深水气田;建立中央峡谷“底辟/微裂隙沟源、超压驱动、连片砂体侧向输导、多藏独立、多层复合”成藏模式,提出深水区叠复式成藏组合,指导发现陵水25-3、陵水18-1气田,明确8个有利区带,落实14个有利目标,资源潜力超过2.3万亿立方米;依托“十三五”国家课题《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大中型气田形成条件及勘探关键技术》,在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烃源、储层,以及区带优选等方面取得大量基础研究成果,明确深水东西区近期勘探的重点目标。基于深水东西区烃源、成藏组合差异性分析,精细评价5个有利区带,入库4个目标,明确长昌凹陷万宁1-1区、松南低凸起、二号断裂带陵水—松南段及陵南斜坡带为近期深水新领域突破的四大方向;依托有限公司自有科研《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灰岩油气藏勘探技术研究》,结合凹陷内已钻21口灰岩探井与涠洲10-3N、涠洲6-1、涠洲11-1等已开发油田资料,开展灰岩潜山缝洞储层特征研究,进行白云石含量、泥质含量、构造裂缝、上覆岩性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涠西南凹陷多层缝洞体系模式;展开不同储层类型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与裂缝识别研究、储层参数计算、储层级别划分及有效性评价,完成碳酸盐岩常规测井评价方法探讨,明确了灰岩潜山的缝洞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建立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模型。

图3 近3年获分公司目标实际通过数与考核数对比图

通过对涠洲10-3N、涠洲6-1、涠洲11-1等灰岩潜山油气藏油气来源、成藏时期、成藏机理等研究,分公司初步建立其油气成藏模式,综合储层预测、油气成藏等研究,落实了一号断裂带上升盘涠洲5-3、涠洲10-1两个有利勘探目标。

实施效果

(一)有效推动南海西部油气勘探,大幅提高勘探成效,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南海西部油田在莺歌海中深层高温超高压和琼东南盆地深水领域均获得勘探突破,先后发现了东方13-2和陵水17-2两个千亿立方米气田,新增探明油当量超过2.4亿吨,预计销售收入3500亿元,利润超过2000亿元。环海南岛周边优质天然气田的开发将为海南、广东、广西,以及周边省市稳定提供优质清洁能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勘探目标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创新,大幅提高了分公司勘探部署和决策水平。以2014—2016年为例,分公司在新增可采储量、桶油成本、勘探成效、产量目标完成等方面都取得出色成绩,3年合计新增原油地质储量1亿立方米,新增天然气地质储量2000亿立方米,平均新增地质储量增长200%以上。

(二)目标通过率连续3年保持较高水平。勘探目标是油公司物质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是分公司实现油气储量增长的基石。2014—2016年,分公司每年通过目标数保持在25个以上,年通过率高达150,处于公司目标研究历史最高水平。

(三)勘探开发一体化效果显著。勘探开发一体化俗称“滚动勘探”,其目的是通过滚动勘探开发取得储量突破,落实优质储量,盘活难动用储量,做大做强在产油田,推动边际油田或油藏投入开发;通过滚动勘探开发落实周边潜力,降低在评价(待评价)项目的开发投资风险或规避在评价(待评价)项目的开发重复投资,实现优质储量向产量快速转化。2014-2016年,分公司勘探开发一体化效果显著,累计新增原油探明储量4000万立方米,日产油1000立方米以上,预计总增油量将达250万立方米。

猜你喜欢

井位专家组深水
协会专家组2021年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河北省行唐县贫水山区物探找水研究
渤海油田侧钻井槽口优选设计方法
分析GPS 在油田井位测量上的应用
韩长赋部长在巴拿马接见中国热科院农业专家组
识人需要“涉深水”
深水油气何时能够走出“冬天”?
杨敬: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油田钻井井位测量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