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优质护理沟通在临床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

2018-11-09

关键词:内科优质护理人员

周 洁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监所医院,贵州 黔南 550400)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加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护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在这样的背景下,护理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利用并且取得有效的发展。其中,优质护理模式受到患者家属以及患者的大力赞扬。在临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本次研究以临床内科护理为研究对象,就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展开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2月内科治疗的患者30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148例,女168例。年龄19~70岁,平均(31.21±2.04)岁。先天性心脏病11例,心肌缺血35例,心肌梗死23例,心绞痛19例,心律失常23例,冠心病47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个小组,各158例。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等各个方面均无明显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

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成立优质护理小组,针对优质护理的意义和具体护理方式展开学习,并且针对优质护理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定期组织护理人员针对优质护理的规范进行学习。其次,护理人员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护理工作中,比如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以及健康护理、掌握并实施常用的抢救技术、正确使用抢救仪器、精准化的临床操作、对患者的及时救治以及及时就诊等。除此之外,还包括舒适护理、饮食护理、晚间护理、晨间护理、安全护理等[2]。另外,护理人员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护理工作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计数数据使用率(%)表示。P<0.05表示组间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一段时间之后,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28%,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67%。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n(%)]

3 讨 论

优质护理在临床内科护理中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患者是其核心。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护理人员要积极转变护理观念,将关注点由疾病护理转移到患者舒适度护理。换言之,护理人员既要落实用药干预、健康指导等专业性的护理目标,还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各个方面的护理。让患者在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中逐渐康复。这种护理模式既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又能提升患者的康复效率[3]。在具体的临床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再根据实际情况擦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所有需求,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实现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常规性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28%,而实施优质护理的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67%。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证实了优质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应当在临床内科护理工作中得到推广应用。

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医院要重视护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加强对临床内科护理人员日常操作技术进行有计划,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展开工作培训、工作交流等活动,鼓励护理人员自觉地、主动地学习优质护理知识和新型护理技术,不断更新自身的服务意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在护理工作中能为患者创建一个良好的、舒适的康复环境,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内科优质护理人员
内转科型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