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综述

2018-11-08宋烜懿

劳动保护 2018年10期
关键词:应急产品发展

文/宋烜懿

随着国家对防灾减灾及公共安全的重视,应急产业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我国应急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何?未来将往哪些方向发展?本刊约请全国应急产业联盟执行副秘书长、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宋烜懿就其调研所得,进行深入介绍。

全国应急产业联盟执行副秘书长宋煊懿(左三)在企业调研应急产品

2007年8月,《突发事件应对法》正式颁布。按照法律的精神和要求,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一直在推动应急产业的发展。

10多年来,应急产业从“找不到、调不来、用不好”,到如今门类齐全、每年产值数万亿元的规模,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下,按照“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要求,应急产业迎来了一个转型发展的新时代。

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应急产业发展历程

2007年底,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华建敏首次提出发展应急产业,至今已经11年。11年来,应急产业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一是自发的无序发展阶段(2007-2014年)。这一阶段应急产品的需求很少且不稳定,产品生产基本属于市场牵引的自发状态,大多应用于“救”灾,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2012年的松花江流域大水等重大事件,短时期内产生了大量需求,企业生产既盲目又无序,基本没有以应急为主业的企业,应急产品在企业的总产值和销售收入中占比较小,大都不超过10%。

二是政策引导的快速发展阶段(2015-2017年)。201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应急产业的概念、任务、发展方向、保障措施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相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的具体任务分工。在政策引导下,很多有实力的公司开始把发展公共安全、应急装备作为业务重点。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开始快速成长。

三是高质量的整合发展阶段(2018年以后)。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总体部署,未来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将更加科学、高效。应急管理将成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机构、社区家庭等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重要任务。为此,提供支撑的产业将逐步由过去“小散乱”局面向军民融合、多种技术融合的“跨行业、跨部门、跨灾种、跨地区”整合发展,应急产业将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产业集聚、创新集聚区将逐步形成,在政策、需求和资金等各种力量共同推动下,应急产业将步入规范、有序、高质量的整合发展阶段。

我国应急产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应急产业发展面临着“行业定位不清晰、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产业体系不健全、需求不稳定不确定、政策落实滞后”等诸多问题,对应急产业的重视给人“呼声高、措施少,政策多、落实少”的印象。应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需求尚未有效释放,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很多领域缺乏强制性产品配备标准,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政府和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投入是“能免则免,能少则少,能应付则应付”,产品市场需求与公共安全形势需要尚不匹配。

本轮机构改革之前,我国的应急管理为专业条块分割式管理体制,各部门以灾种划分职能范围,职责普遍“小而全”,加之各种因素导致的对进口产品的盲目偏爱,国内企业普遍无法做大做强,生产工艺落后,“小、散、乱”现象较为普遍,产品的外观较为粗陋,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较差。

二是渠道经济与成本上升“双挤压”,企业转型升级乏力。政府部门和大企业集团各有各的采购招标目录,采购渠道较封闭。生产企业把大量的精力和资金用于渠道建设和维护关系上。利润较高的产业链末端——销售环节基本被渠道商掌控,销售价格的30%~40%被渠道商分走。利润最高的产业链上游——设计研发和“四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长期被国外企业掌控。

以消防车为例,底盘、发动机、变速箱、压缩泡沫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大量依赖进口,价值占了整机成本的60%~70%,国内企业只是做个安装、挣一点加工费。制造企业要支付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人员工资、能源、土地房租等成本,在产业链上下游双重挤压下,企业大多勉强维持生产,根本没有能力转型升级,产品普遍同质化、低端化,国外企业成为我国应急产业快速发展红利的最大受益者。

三是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产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较为突出。在“重救援、轻预防,重硬件、轻软件,重产品、轻服务”的传统管理理念影响下,救援处置类产品发展较快,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监测预警、预防防护类产品发展较为滞后,应急服务产品更加稀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信息资源共享不充分,产业的质量基础设施——标准、检验检测、认证等高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应急安全知识和能力培训不足,基金、保险等金融服务欠缺,产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较为突出,对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建设支撑作用不足。

新时代应急产业发展方向

高效率的应急管理对产品的速度、效率、精准度具有非常高的要求。未来,应急产业将由政府引导、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实现标准化、系列化、无人化、智能化、融合发展。

标准化、系列化

针对现有应急产品碎片化、功能单一、各品牌不通用等问题,推动应急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标准化,不同产品接口标准化,实现产品和零部件通用。开发不同规格,适应不同场景、环境和需求的系列化产品和系列化解决方案,打破灾种的界限,实现产品功能多样化、模块化,适应复杂的救援需求。

无人化、智能化

针对灾害现场常存在道路阻断、条件恶劣、各种危险源交织等问题,普通的有人装备难以快速深入核心区域,难以在状况不明确的情况下,实现对救援人员的最大保护。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后,无人机、无人挖掘机、无人装载机、无人清障车、机器人、无人排水抢险车等无人救援装备,在火灾、道路阻断、余震坍塌、核生化污染救援、电力巡线、管道和桥隧监测等领域发挥越来越大作用。未来,应急产业将与现代通信、信息、计算机网络、大数据、智能控制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无人化、智能化发展。

高端化、服务化

针对现有产品同质化、低端化等问题,要推动突破核心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产业高技术含量、产品高附加值和市场高占有率,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应急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化转型,提供个性化定制、智能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谋求价值链上的高端发展。

平急结合、专用通用结合

除某些极专业化的产品外,应急产品设计研发一定要本着“专用与通用结合、平时与急时结合”的原则,扩大产品使用范围、提高使用效率。在通用性能的基础上,要提高产品的应急性能,包括在高原、高寒、高湿和极端恶劣天气下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以及快速、精准、高效率等对应急产品最基本也是非常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快速、大功率、精准,又要考虑机动性、单兵装备的轻便性,对产品设计制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创造良好的应急产业发展环境

我国是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损失大的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不断加大。进入新时代,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对安全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推动产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是明确公共产品属性、制定财税支持政策。应急产品以支撑国家公共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为目标,采购和使用多为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具有鲜明的公共产品属性。对于市场规模小、又必不可少的特殊专用产品,可参照军工产品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政府采购及专用装备、零部件和原材料进口时,制定增值税减免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生产专用产品的积极性。各级政府部门应设立应急产品采购专项资金、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源共同推动应急产业发展。

二是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制定技术创新政策。加强“四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打破现有的碎片化创新格局,推动全产业链技术创新,鼓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资本共同建立一批以突破重大核心技术为目标的技术研发集群、研究院、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军民融合、跨学科融合发展,形成技术驱动型的高质量创新体系,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

三是完善管理标准、制定产品配备和储备政策。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要求,应急管理“一案三制”(“一案”指制订修订应急预案;“三制”指建立健全应急的体制、机制和法制)虽然基本建立,不过很多领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装备配备标准缺失或者极低,多以应付检查为目标,对高效应急管理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撑,突发事件发生时,“找不到、调不来、用不好”的问题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细化应急产品配备和储备标准,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进行规范。

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一是完善产品标准、创造良好的技术服务环境。应急产品多分散在各行业,现有的产品标准尚未考虑应急状态下对环境和功能的特殊需求,还有很多新产品由于市场规模较小,尚未制定标准,因而无法检验与应用。很多标准甚至制定于10~20年前,远远滞后于产业发展,急需发挥行业管理部门和社会力量,健全标准体系,制修订符合产业发展的标准,建立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等高技术服务业对产业的引领、规范作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创造良好的信息服务环境。生产者与使用者、研发机构与生产企业、不同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部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导致大量无效研发、重复投资及市场资源配置困境,需要建立跨行业、跨部门的开放式信息共享平台,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服务环境。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创造良好的社会化服务环境。安全是全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需要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包括物流、保险、社会化救援、全国应急产业联盟、技术联盟、行业协会、民间组织、个人等各方力量,共同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2016年,经工信部批准,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牵头成立了全国应急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目前,联盟作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应急产业工作平台,已经成为沟通政府、研发机构、企业和市场需求方的桥梁与纽带。未来,联盟将在产业政策研究、共性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应用示范、国际交流合作及产业发展规划、信息共享、咨询服务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文化决定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思考方式,决定了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产业只是社会应急管理的重要工具,完善的、高效率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需要人来建立,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培养安全意识、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拥有安全装备,只有构成社会的每个器官、组织和细胞都积极调动起来,高效率的应急管理体系才能够真正建立。

猜你喜欢

应急产品发展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新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