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词创作要有介入现实的姿态

2018-11-07宋彩霞

东坡赤壁诗词 2018年4期
关键词:诗篇品格杜甫

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讲话中,有许多新颖的提法,如“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以中国精神为灵魂”;文艺工作者应当“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这是期待,也是使命,要求我们写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

近年来诗坛的一些诗词作品,多少出现了一些所谓“唯美”的倾向,很多作者只写无题之句,陷于一种自我陶醉的小我写作氛围。那样的作品价值是有限的。诗词不可以没有英雄气概,不可以没有对崇高精神的敬畏和诠释,不可以没有理直气壮表现时事的作品。无论社会发展成怎样的文明样式,我们都应该铭记民族的命运,永远为后代传递一种正能量。因此,诗词如何介入现实,如何走进大众,是常谈常新的话题。

对人民爱的真诚、爱得彻底,诗词的天空才会更加纯洁、開阔。我一直认为,杜甫式写作,才是诗词的正道。因为,他有强烈的介于现实的姿态。尽管这个现实被不断地侵占、拆解,但在诗人的想象世界中,依然保持一种执拗和悲怆的完整。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当读者读完最后一节的时候,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诗词创作最深厚的根基,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只有真诚地爱人民、写人民、为人民,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有温度的诗词,一定要扎根在土地上,用理想主义的光芒照亮现实。平凡的人们身上有着可贵的品格,有艰难中的奋起、面对挫折时的乐观、在压力面前的铮铮铁骨。将这些故事挖掘出来,写得饱满、写得感人、写得契合人心。这是最可宝贵的。据此,诗词创作应该抛弃快餐式、小情小调、轻浅、凄凄惨惨戚戚式写作,除了保持自我意识之外,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虽然说我们现在是一个盛世,但在盛世的背后,也藏着许许多多不合理的现象、比较黑暗的东西。作为一位诗人,不能整天陶醉在自我欣赏或模仿古人的状态中,总要接触和反映现实人生。要从自我封闭中走出来,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消除隔阂,使诗词这一形式,真正能被大众接受和喜爱,熟中求异,旧中求新。

反映现实的作品,离人民最近,最受人民欢迎。人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和周边的事情,往往看得最清,感受最深刻,对自己经历的故事、痛苦和喜悦,最容易感同身受。反映他们奋斗精神的作品,最容易打动人心,最容易产生共鸣。要写悲怆后面的希望、苦难中的光明,这样才能“接地气”。每位诗人,都渴望写出伟大的诗篇。能够写出伟大诗篇的诗人,不仅仅是掌握了诗词技能、技法的诗人,而且应该是有自由的心灵,有高洁的品格,有博大的爱情,有大胸怀、大视野、大承担的诗人。能够仰望天空的诗人,必然也会扎根大地,在平凡琐屑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这更需要诗人有独特的眼光。历史并非滋生幸福的土壤。诗是哭泣的情歌,历史上大凡留传后世的伟大诗篇,都不是为统治者歌舞升平、为豪门描绘盛宴之作,而恰恰是与底层人民息息相关的。这绝非偶然。底层总是与苦难相伴,而苦难则往往孕育出动人的诗篇。不管你是什么风格,首先你表现出来的那种志趣,要能感动别人,也能打动自己。

诗人是一个时代的代言者。他应该引领和呈现一个时代的精神和品格。携带烟火味的大众生活,是诗的源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为这个伟大时代献上一首首关注现实力量的诗作,践行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写出具有生活本质和生命底色的好诗来。

(作者宋彩霞,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副主编)

猜你喜欢

诗篇品格杜甫
童心里的诗篇
登高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静待绽放
雪峰山诗篇
美好的开始
冬季暖男必备
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