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秦汉强弩与其军事作用

2018-11-07马玥

卷宗 2018年24期

马玥

摘 要:弩,相传为黄帝所造,又叫窝弓和十字弓,其发射不仗人力,而用机括,力强而远,较弓为烈。弩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战国时代,战争规模、时长和复杂程度都超过前代,战国诸侯倾力投入军事改革和军备竞赛,催化了弩的发展。

关键词:弩机;机括;蹶张;腰引

1 秦汉强弩的形制及其大致发展方向

弩乃弓属,相传为黄帝所造,亦名窝弓、十字弓,其发射不仗人力,而用机括,力强而远,较弓为烈。

弩为黄帝所造的传说无法验证,但商周时期常有笔触可循,《礼记·缁衣》引《太甲》:“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厥,度则释。”郑氏注:“虞主田猎之地也。机,弩牙也。度,谓所拟射也。虞人之射禽,弩已张,从机间视括,与所射参相得,乃后释弦发矢。”太甲为商汤之孙。这应是商代初年曾使用弩的记述。也有人认为,弩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发明的,如《吴越春秋》卷9中载:“当是时,诸侯相代…弓矢不足以威天下…(楚)琴氏乃横弓着臂,施机设枢,加之以力,然后诸侯可服。”另外,只据现有的考古实物资料来看,弩的出现也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至今已发现的最早的较完整的弩,是河南省洛阳市中州路出土的战国中期的弩。这件弩制作得相当考究,弩机为铜质,木质弩臂末端装有错银的铜弩踵,前端装错银的蛇头状铜承弓器。战国时代,战争规模、持续时间和复杂程度都超过前代,战国诸侯倾力投入军事改革和军备竞赛,催化了弩的发展,成为冷兵器时代步兵有效克制骑兵的制胜武器之一,推动了军事进步。秦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峰,这种发展反映在军事工业上尤为突出,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点:

1.1 弩的生产标准化

由于秦法的严谨性,所有武器进行统一标准化生产,此时对弩的型制、尺寸、技术做了严格规定。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工律》中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長,广亦必等”,“为计,不同程者毋同其出。”即制作同一器物,其大小、长短、宽窄必须相同。计账时,不同规格的产品,不得于同一项内出账。根据从兵马俑坑出土的大量实物及铜车马零件,可充分说明秦代已有了批量生产,并对制件的几何参数和表面质量有了严格的要求。经过专业人员的测量考证,秦弩机与其它大部分武器一样,都采用了统一铸造技术。造好后经切削加工,表面平整光滑、几何形体准确。 此外,弓弩的所配备的箭镞尺寸符合正态分布,镞表面形状轮廓误差小于0.200mm。

1.2 普遍配备

据《六韬·军用》载:“甲士万人,强弩六千…此举兵军用之大数也。”可见战国时代弩的军队装备率已经达到五分之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多出弩机。发掘和研究者都指出,弩是储蓄弹力、伺机发矢的远程复合武器,其实物单在兵马俑一号坑就已出土158件。及至汉代,为了应对匈奴等劲敌,军队更大量装备了一至十石的弩。按居延汉简载,汉军边防戍所储备兵器,6成为弓弩,其他近战兵器只占4成。此外,《史记》提到弩共39处,《汉书》提到86处,《后汉书》也达到了60余处。而大量出土的汉简中关于弩的记载更是不计其数。

1.3 钢铁箭镞普遍使用

秦汉时期,是中国从“以铜为兵”的铜器时代转入“以铁为兵”铁器时代的阶段,秦代铁器冶炼技术尚不成熟,因此兵器仍以青铜为主,然而在众多青铜中发现的一枚铁镞,被看做迈入铁器时代的象征,不过也有人认为,秦兵马俑所装备的武器应属于仪仗队性质,实际作战用的武器上更广泛地应用铁。

1.4 弩弓制作更加精良

秦汉的强弩与战国的弩相比,在制作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战国时期弩的扳机部分虽已用青铜制作,但依旧安装在木弩臂上,导致弩不够坚,力不够强。及至秦统一战争时期,弩的扳机外普遍装有木廓,汉代则换成铜廓,这使得弩机可承受更大的力,使弩的威力更强,射程更远。为了使弩机精准地瞄准发射,西汉时期还出现了加高望山,由尖形变成长方形,并在望山上使用标了刻度的铜弩机。带有刻度望山的弩,当弩弦引满而钩挂在牙上时,望山能竖立起来,似现代步枪射击时瞄准用的标尺。而这些是与西汉军队作战中敌方也难以仿制的。

2 秦汉时期国家对弩的重视程度

2.1 射士的培养

秦汉的军事训练比前代更完备,规模也更大,从汉代始,形成成规模的专门作战和训练兵种:迹射士部队。此外,射术训练成为骑士、材官、楼船三大兵种都涉及的重要军事训练项目。与之相配的是一整套完备、专业化、严格的训练项目,从精选良弓强弩到加强基础的膂力训练和不同弓弩的操控能力,再到对弩兵的特殊方阵训练,无一不是为了在战场使弩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2 弓弩有关的官衔

《汉书·地理志》明确记载:“汉兵器以弩为尚,将军有强弩、积弩之名,南郡有发弩官。路博德为强弩都尉”。射声校尉、强弩将军、积弩将军…这些常见的官衔无一不证明了汉代统治者对弓弩的重视程度。

2.3 弩的制造规定

秦汉时期,为加强兵器制造质量,产品一律实行刻辞制度,兵器铭刻中署名和考功制度得到普遍实施。这种“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从兵器源头上对质量严格把关。刻辞制度在兵器生产中的普遍推行为秦汉兵器生产的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弩的制造也不例外。

3 与弩有关的名人和军事事件

弩机的使用在军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有关名人用弩及弩在史上发挥重大作用的记载比比皆是。

3.1 秦始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射杀一鱼。”描述了始皇本人以连弩射杀巨鱼的内容。而这里使用的连弩,应指能射尾部连有绳索的巨大箭镞的弩机。

3.2 刘邦

《史记·高帝纪上》载:“(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汉王出行军,疾甚,因驰入成皋。”刘邦曾被项羽以弩射伤,只能进行修养。有人甚至据此认为,刘邦是死于箭伤复发,与这次的伤于弩和后来的平叛英布中被流矢击中有着莫大的关系。

3.3 李广

《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汉矢且尽…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描述了李广以四千骑被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包围,用大黄弩射杀其副将,最终得以逃脱的事迹。所谓大黄弩,指的是汉代的一种强弩,约十石,引满这种弩,需要270—300公斤的力量。

3.4 汉武帝

《汉书·昭帝纪》注引应劭曰:“武帝数伐匈奴,再击大宛…又作马上弩机关”,武帝时,国家对外征伐战争中对弩机作战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3.5 李陵

西汉历史上以五千步兵长期对抗八万骑兵的军事奇迹,就是李陵创下的,不过阅史不难发现,李陵所仰仗的正是弩的优势。

4 结语

弓弩是我国古代远射兵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历程中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变迁,其反映的不限军事,也折射出历代人们的生产力的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弩作为我国冷兵器史上叱咤风云的远射兵器,在中国古代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没有它,也就不会有我国历史上在早期对外军事中所有的优势,很难更好地守护华夏文明。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O].中华书局1982.

[2](汉)班固.汉书[O].中华书局1962.

[3](汉)范晔.后汉书[O].中华书局1965.

[4]刘啸虎.略探徐福东渡之弩手、连弩与海船[J].国家航海.2014年03期.

[5]王子今.秦统一原因的技术层面考察[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9期.

[6]谢凌.战国至三国时期的弩机[J].四川文物.2004年03期.

[7]曹骞.东汉以前弩的发展演变研究[J].金田.2013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