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探析

2018-11-06潘永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7期
关键词:心源性延续性出院

潘永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心血管内一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对于早期冠心病患者,临床上主要采用扩张血管、抗凝及调血脂等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当患者出现冠状动脉及冠状动脉的分支血管严重狭窄的情况时,则需要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对其进行治疗,以改善其心肌缺血的症状。目前,进行PCI术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冠心病、为该病患者重建血运的主要手段[1-2]。不过,该手术并不能根治冠心病,术后患者因冠状动脉再狭窄而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源性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几率高达20%[3]。因此,在接受PCI术后,患者仍需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他汀类调脂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二级预防。有研究人员发现,PCI术后患者对用药的依从性可直接影响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然而,调查资料显示,大多数的PCI术后患者存在用药依从性低的现象[4]。如何有效地提高PCI术后患者对用药的依从性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延续性护理是一种将院内护理向院外进行有效延续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可明显地改善出院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其再入院率,特别适用于需要长期接受康复指导、以保障病情控制效果的慢性病患者[5]。本研究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心血管内一科接受PCI术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对接受这类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对其用药依从性及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心血管内一科接受PCI术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1例、女29例;其年龄为52~74岁,平均年龄为(63.8 ± 5.2)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2例、女28例;其年龄为53~74岁,平均年龄为(64.6 ± 5.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均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及调脂药等药物。在两组患者出院前,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出院指导,包括告知其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嘱其按时、按量服药、告知其返院复查的时间等。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为:1)成立延续性护理服务小组。成立由2名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6名主管护师组成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小组。这9名小组成员均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具有工作负责、专业知识扎实、沟通协调能力强等特点。将这9名小组成员的手机号、QQ号及微信号等联系方式登记在册,确保每名小组成员都能为患者提供及时、高效的护理服务。2)为患者建立延续性护理服务档案。护理人员详细地登记每例出院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联系电话、手术情况、用药情况及康复情况等信息,并将其住院病历存放在该档案中,以便为其提供准确、有效的延续性护理服务。3)实施延续性护理。⑴护理人员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详细了解其服药的情况、膳食结构及营养状况、进行康复锻炼的情况、有无出现用药不良反应等。根据了解的情况,帮助患者解决遇到的难题。比如对于经常漏服药的患者,嘱其将药物放在醒目的位置,并设置闹钟或手机铃声进行提醒。⑵护理人员定期通过微信等通讯平台向患者推送与冠心病及PCI术相关的知识。比如进行PCI术后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他汀类调脂药的原因及必要性、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压力大、长期进食高脂、高盐、高糖及低纤维的食物等)及预防办法(包括戒烟、合理调整膳食结构、通过适当运动、听舒缓的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等。⑶护理人员每月组织患者举办1次病友交流会,邀请用药依从性良好、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现身说法,鼓励其他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自觉、主动地坚持遵医嘱服药。⑷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建立家庭支持系统,鼓励其家属督促其坚持按时、按量服药,进一步地提高其用药的依从性。教会患者家属进行心肺复苏的方法,以便在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时及时对其进行科学的抢救。

1.3 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出院1年后,观察对比其对用药的依从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1)采用Morisky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用药的依从性。该问卷的分值为0~4 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对用药的依从性越好。2)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冠状动脉CT检查,观察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或心源性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3)采用问卷调查(十分制)的方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并将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得分≥ 8分)、比较满意(得分为7分)和不满意(得分<7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在不满足卡方检验的条件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PCI术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两组患者对用药依从性的对比

接受PCI术1个月后,两组患者对用药依从性的得分相比,P>0.05。接受PCI术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对用药依从性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图1、图2、图3、图4。

图1接受PCI术1个月后两组患者对用药依从性得分的对比

图2 接受PCI术3个月后两组患者对用药依从性得分的对比

图3 接受PCI术6个月后两组患者对用药依从性得分的对比

图4 接受PCI术12个月后两组患者对用药依从性得分的对比

2.2 接受PCI术后1年内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对比

接受PCI术后1年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的复发率、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或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均较低,P<0.05。详见表1。

2.3 治护后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对比

经治护,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84%,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100%,二者相比,P<0.05。详见表2。

表1 接受PCI术后1年内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对比 [n(%)]

表2 治护后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对比

3 讨论

PCI术是近年来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不过,患者在接受PCI术后极易因用药依从性差而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或心源性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张亚梅等[6]曾对500例接受PCI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术后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患者对用药的依从性仅为37%。熊盛梅等[3]曾对80例接受PCI手术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术后用药依从性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患者对用药的依从性不足50%。大量的调查研究证实,接受PCI术的患者在出院后,其对用药的依从性可随着其出院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低。这是因为:1)绝大多数接受PCI术的患者未认识到术后不遵医嘱服药是导致其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3]。2)部分患者因经济条件较差,在接受PCI术后无法长期坚持服药[7]。3)部分患者因缺乏有效的家庭支持、未得到专业的用药指导,难以遵医嘱长期、有规律地服药[8]。4)冠心病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的情况,影响了其对用药的依从性[3]。总之,对接受PCI术的患者进行院外延续性护理十分必要。

延续性护理是指通过设计、实施一系列的护理方案,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如从医院到家庭)或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如在医院内的不同科室)都能得到相同水平的、具有协作性与连续性的照护[9]。大量的医学研究发现,对接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在其出院后对其进行持续的、专业化的健康指导,可促使其养成并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利于控制导致其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10]。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PCI术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对用药依从性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说明,对接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对用药的依从性。这一研究与熊盛梅、张翠萍等[3、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PCI术后1年内,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的复发率、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或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说明,对接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可显著降低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这一研究结果与庄毅[11]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接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可提高其对用药的依从性,降低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心源性延续性出院
脑有病,“根”在心——关于心源性脑栓塞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勘 误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第五回 痊愈出院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