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时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疗效比较

2018-11-06刘检明

当代医学 2018年30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腹腔镜

刘检明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由于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普通外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率在普通外科中仅次于阑尾炎,有较严重的躯体症状,如疼痛、躯体功能受限等[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作为微创手术的一种,其具有手术切口小,对腹腔脏器周围组织损伤小,术后能快速恢复等优点,故其在非复杂性胆囊疾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应用效果安全有效[2]。但目前关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尚未存在统一标准,国内外大量研究对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最佳手术时机选择存在较大争议[3]。鉴于最佳手术时机选择对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关键作用,本课题拟对此进行探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2月~2017年4月于本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64例进行研究分析。纳入标准:①所选均依据患者临床表征,且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囊炎;②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和目的,明确治疗风险,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神志/精神意识障碍;②患者入院前已合并严重的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④理解认知能力差,不能理解调查表内容者。

1.2 分组方法 将所选的患者根据症状发作到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为(47.28±4.82)岁;根据白细胞计数可分为:<15.0×109/L有15例,≥15.0×109/L有17例。对照组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8.82±5.16)岁;根据白细胞计数可分为:<15.0×109/L有16例,≥15.0×109/L有1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等基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所选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从症状发作到手术治疗时间72 h内行手术治疗,应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仰卧位,采用三孔法施行手术操作,建立12 mmHg的气腹,探查胆囊与胆囊三角区域,掌握胆囊炎症和胆总管的粘连状况,分离胆囊周围粘连组织,根据患者情况行顺行或逆行胆囊切除。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抗炎,止痛处理。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行镇痛、抗炎,并纠正水电解质,维持内环境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待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于症状发作时间到手术治疗时间72 h后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方法同研究组。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疗效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同时采用纱布称重法测量术中出血量;②术后并发症: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指标的比较情况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手术疗效指标均明显降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8.13%)比较,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26%)较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均较轻微,经对症治疗或保守治疗,大部分并发症均得到痊愈,见表2。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伴随着生活方式的大幅度改变,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等不合理饮食结构都增加了急性胆囊炎的发病率[4]。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可引起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若未得以及时处理容易造成严重后果,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存在严重影响。在以往,由于胆囊特殊的三角解剖关系,一直被列为腹腔镜手术的禁忌[5]。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器械及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腹腔镜微创手术已在急性胆囊炎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较好疗效,但临床对于其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尚存在较大争议[6]。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指标的比较情况(x±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

有学者认为,急性胆囊炎患者行急性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时机是在发病至手术治疗时间72 h之内,一旦超过这个时间,会出现胆囊三角充血及水肿症状加重,甚至四周组织会出现明显粘连、坏死等,会增加分离难度,对手术正常进行造成影响[7]。也有学者并不认同以上观点,认为应该将发病至手术治疗时间48 h作为早期手术与晚期手术的界限[8]。本次研究选取了发病至手术治疗72 h作为早期手术与晚期手术的界限,发现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说明急性胆囊炎发病至手术治疗72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恢复时间等方面是可行、有效的。另一方面,早期实施手术治疗可能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可通过保守对症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8.13%),提示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安全性较高,分析其中原因可能与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不断完善,术中对脏器损伤较小有关。

综上所述,早期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同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囊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