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坊教学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2018-11-06宋云林王毅潘鹏飞白林林杜欣欣于湘友

安徽医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考试成绩工作坊研究组

宋云林,王毅,潘鹏飞,白林林,杜欣欣,于湘友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而采取的一系列抢救措施。施救者培训的质量和再培训的频率是提高复苏有效性的关键因素[1]。学习和掌握CPR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是广大医护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CPR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带教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只能使学员理解和学会CPR的步骤和动作,不能发挥培训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达到CPR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工作坊教学模式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提升自我学习效率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各个领域[2]。本研究将工作坊教学模式应用于ICU的CPR培训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l—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一病区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60名,其中男性36名,女性24名,年龄(27.2±2.7)岁,年龄范围为23~32岁。60名学员均为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其中本科36名,硕士24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培训的学员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名学员。本研究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学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教学方法

1.2.1师资准备 成立ICU的CPR培训教学组。ICU内带教组长为项目主持人,统筹CPR培训的内容,制定CPR工作坊的教案,并编写理论和操作考试的办法。选择在ICU工作时间3年以上的主治医师为带教老师,均进行过CPR内容及能力的相关培训,研究组的带教老师需要掌握工作坊的教学模式。

1.2.2培训方法 培训地点均选择在ICU示教室,示教室备有挪威Laerdal公司生产的SimMan400综合模拟人、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喉镜、除颤仪、吸痰器、输液设备、抢救用药等。两组学员使用相同的培训资料,均以SimMan400综合模拟人进行模拟教学。培训的总学时均为16学时,每周1次,每次2学时。两组学员培训前均进行理论考试,培训后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两组要求相同;理论考试培训前后难易程度不一致,培训前较容易。对照组的CPR培训采用常规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带教方法,先经过课堂教学进行理论培训,后进行CPR的操作培训。在操作培训中,带教老师首先讲解操作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在模拟人、除颤器等设备上进行CPR各项操作(包括单人及双人CPR术、电除颤术、经口气管内插管术)的演示,最后学员进行操作练习。研究组实行工作坊教学模式,将纳入研究组的学员每4~6人分为一个小组。培训具体过程如下:(1)主题介绍及考核:带教老师以演讲形式介绍培训主要内容,使学员明确CPR培训应该达到的目标;通过培训前考试了解培训前学员对于CPR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2)理论培训:按照《2015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3],通过集中讲解、团体讨论等多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3)操作培训:通过模拟示范、实践操作、团体讨论、任务驱动等形式掌握CPR相关操作及其要点(如心搏骤停的判断、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及深度、气道的开放、人工气囊的使用、电除颤的部位及能量的选择、经口气管插管术体位摆放和声门暴露的方法等);采用现场情景模拟的方法,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将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病情的评估、观察的指标、紧急处理方式等融会贯通,模拟结束后学员进行自评互评,带教老师予以总结和评价。(4)病案分析:培训学员积极参与ICU内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并对复苏成功的患者进行追踪观察;带教老师和培训学员一起结合具体的病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并介绍临床上经常遇见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办法。(5)检查调整:依据培训的目标,带教老师和规培医师一起随时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相关的总结,检查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1.3考核方法两组学员均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理论考试以CPR的具体内容、注意事项为主,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操作考试项目包括单人CPR术、电除颤、经口气管插管术,由2名高年资带教老师对两组学员进行交叉式的考核。考试成绩均换算成百分制进行统计。在CPR培训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两组学员对各自培训模式及效果的满意度。

2 结果

2.1两组学员一般资料的比较两组学员在性别、年龄、学历层次、参加工作时间、参加规范化培训的时间、培训前CPR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培训前对照组与研究组理论考试成绩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学员一般资料的比较

2.2两组学员理论、操作考试成绩的比较培训前对照组与研究组理论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研究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为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学员培训后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的比较/(分,

2.3两组学员对培训方法满意度的比较研究组学员对工作坊教学模式总体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模式总体满意度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两组学员对培训方法满意度的比较/例(%)

3 讨论

工作坊英文简称workshop,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包豪斯学院[4]。最初主要是指一种基于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发展至今逐渐演变为一种实践教学模式[5]。这种互动式的辅导模式于21世纪初引入我国,在学校和社会群体教育中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我国医学教育领域已将工作坊教学模式用于课堂教学、临床带教、技能培训、健康教育等教学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性教学模式比较,工作坊教学模式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强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6]。工作坊的教学形式多样化,学员的参与性强,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达到了教学和培训的目的。

CPR是各类医务人员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也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CPR技能培训的方法各异,效果也有不同。传统的理论和单个项目操作示范的教学模式相对单调枯燥,缺乏实用性[7]。本研究将工作坊教学模式应用于CPR培训中,经过预先调查,了解参培人员对于CPR相关知识和操作的薄弱点,并根据需要达到的培训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通过演示、实践、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得学员CPR的理论与操作在具体情景中融会贯通。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贯穿了当前时兴的“头脑风暴”、“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答辩式”等教学理念和方法。本研究的核心环节是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教学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培训效果[8]。评估是保障工作坊推行过程中每个环节质量的根本[9]。本研究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了教学过程和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坊教学模式能增加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CPR的培训效果。

工作坊教学模式也对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及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工作坊中是一个普通参与者,同时起着潜在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10]。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临床实践技能,还必须要有丰富的跨学科相关知识,更要结合临床实际问题设计课程、合理安排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角色扮演并给学生提供资料[11]。这要求加大对带教老师工作坊教学模式的相关培训。现阶段国内尚未见工作坊用于CPR培训的报道,但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其将可能在CPR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将工作坊教学模式应用于ICU的CPR培训,改变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脱节的现象,增强了培训的效果,提高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考试成绩工作坊研究组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艺术管理国际工作坊暨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跳过去
斯诗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