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杏黄止咳合剂联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风热犯肺型感染后咳嗽临床研究

2018-11-05李艳郭明强俞国美嵇冰

新中医 2018年11期
关键词:肺型主症气道

李艳,郭明强,俞国美,嵇冰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市中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感染后咳嗽(PIC)又称感冒后咳嗽,是指感冒经治疗后已无明显呼吸道感染症状,但咳嗽仍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呼吸系统疾病(属自限性疾病,通常持续3~8周),是呼吸道感染后常见的并发症。呼吸科门诊大多数咳嗽患者均属于PIC,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是亚急性咳嗽中最为常见的分支。现代医学对PIC的病因病机尚缺乏明确的定义,美国胸科协会(ACCP)2017版指南[1]与《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2]中指出PIC发病可能与炎症因素(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上皮损伤、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神经源性(神经肽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物质)有关。这些致病因素增加了临床上对PIC的诊治难度,升高了误诊误治率。如何防治PIC已成为医疗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需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杏黄止咳合剂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市中医院院内制剂,用于治疗风热犯肺型PIC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7年9月就诊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市中医院呼吸科的80例风热犯肺型PI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2~65岁,平均(38.54±10.08)岁;病程3~8周,平均(3.80±1.45)周。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5~62岁,平均(36.69±11.21)岁;病程3~8周,平均(3.83±1.34)周。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ACCP 2017版指南[1]及《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2]制定PIC的诊断标准: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发病,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咯痰,痰量少质黏稠色白、黄色或黄白相兼,迁延不愈,反复发作;3周<病程<8周,甚至更长时间;X线胸片检查无明显异常,无明显气道反应性,肺通气功能正常,痰细胞嗜酸细胞比例<2.5%,变应原皮试阴性;无过敏史;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除外。

1.3 辨证标准 参考《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2]和《中医内科学》[3]中风热犯肺型咳嗽的辨证标准。主症:咳嗽剧烈,咳声嘶哑或呼吸气粗;次症:自觉咽痒不适,喉头干燥,渴欲饮水,咯痰、难出,痰黏稠色黄或黄白相兼,汗出较多,伴鼻流黄涕、头痛,或兼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脉:舌苔黄、脉浮数或浮滑。在以上主症必备基础上,加上2条或以上次症,结合舌脉即可确定证型。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辨证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体格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④对所用药物无过敏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肺癌、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肺系疾病引起的咳嗽;②合并除呼吸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疾病;③有精神病的患者;④有急性感染症状的患者;⑤近期服用过对研究结果有影响的药物;⑥不耐受或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⑦年龄<18岁或>65岁;⑧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⑨近期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

1.6 剔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或者并发症者;③因特殊原因不能继续接受治疗者;④不能遵照医嘱配合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上海三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669,药物成分:每粒胶囊中含盐酸甲氧那明12.5 mg,那可丁7 mg,氨茶碱25 mg,马来酸氯苯那敏2 mg)治疗,每天3次,每次2粒。连续服药1周。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杏黄止咳合剂(湖州市中医院院内制剂,浙药制Z20100168,规格:每瓶168 mL)治疗。药物组成:炒黄芩、苦杏仁、制半夏、前胡、紫苏子、荆芥。每天3次,每次25 mL,连续服药1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主症及次症积分,主症包括咳嗽、咯痰,次症包括咽痒、口干、鼻燥,评分标准参考《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2]制定症状积分量化表,见表1。②统计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总积分。③根据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判定。④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表1 中医症状积分量化表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即M(QR)表达,差异性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5]拟定。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前症状总积分×100%。症状总积分为咳嗽、咯痰、咽痒、口干、鼻燥积分总和。治愈:疗效指数≥60%;显效:40%<疗效指数<60%;有效:20%≤疗效指数≤40%;无效:疗效指数<20%。

4.2 2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2组咳嗽、咯痰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咳嗽Z=-0.844,P=0.399>0.05;咯痰Z=-1.423,P=0.155>0.05)。治疗后,2组咳嗽、咯痰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咳嗽Z=-6.000,P=0.000<0.01,咯痰Z=-5.196,P=0.000<0.01。对照组:咳嗽Z=-4.569,P=0.000<0.01;咯痰Z=-3.051,P=0.000<0.01);观察组咳嗽、咯痰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咳嗽Z=-4.294,P=0.000<0.01;咯痰Z=-4.311,P=0.000<0.01)。

表2 2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Median(IQR)]分

4.3 2组治疗前后次症积分比较 见表3。治疗前,2组咽痒、口干、鼻燥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咽痒Z=-1.342,P=0.180>0.05;口干Z=-1.245,P=0.213>0.05;鼻燥Z=0.556,P=0.579>0.05)。治疗后,2组3项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咽痒Z=-5.000,P=0.000<0.01;口干Z=-4.899,P=0.000<0.01;鼻燥Z=-5.099,P=0.000<0.01。对照组:咽痒Z=-4.123,P=0.000<0.01;口干Z=-3.742,P=0.000<0.01;鼻燥Z=-3.606,P=0.000<0.01);观察组3项次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咽痒Z=-2.464,P=0.014<0.05;口干Z=-3.213,P=0.001<0.01;鼻燥Z=-7.219,P=0.000<0.01)。

表3 2组治疗前后次症积分比较 [Median(IQR)]分

4.4 2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见表4。治疗前,2组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32,P=0.067>0.05)。治疗后,2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Z=-5.528,P=0.00<0.01;对照组Z=-5.232,P=0.00<0.01),观察组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Z=-7.219,P=0.00<0.01)。

表4 2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Median(IQR)]分

4.5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5。观察组愈显率70.0%,对照组愈显率32.5%,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7,P< 0.01)。

表5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6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后所有纳入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5 讨论

PIC虽属临床常见病,发病机制可能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气道炎症、上皮细胞损伤、气道高反应性等因素有关。病原体(病毒、细菌等)会引起各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分泌过多,使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最终导致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炎症反应会损伤上皮细胞,致使舒张因子缺乏,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进而导致咳嗽反应敏感性增高。此外,当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后会打破神经-受体在体内的动态平衡状态,从而引起气道高反应。人体的气管平滑肌受到刺激后会处于痉挛状态,从而引发咳嗽。一般来说,PIC以对症治疗为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是《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2]推荐治疗PIC的药物,是临床上有效的止咳制剂,其成分中的盐酸甲氧那明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对哮喘发作时的咳嗽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那可丁为外周性止咳药,对咳嗽有抑制作用。氨茶碱也可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对支气管黏膜肿胀也有抑制作用,对哮喘发作时的咳嗽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同时有祛痰作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有抗组胺作用,能有效缓解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

中医学认为,PIC初期多因风寒外感不能及时诊治,或治疗后病邪不能完全祛除,或风寒误治,导致表邪入里生热、化燥,疾病迁延日久,人体正气不足,风邪留恋,肺卫不固,宣降失调,无力祛邪,使咳嗽、咯痰日久难愈。《内经》云:“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因此,治疗风热犯肺型PIC要以甘寒药物为主,以甘寒之品滋养肺阴以达泄热的目的,佐以辛温升散之药,通过宣发肺气,风邪得散。辛温与甘寒相须为用,一宣一降,气机通畅,标本兼顾,咳嗽可愈。杏黄止咳合剂为湖州市中医院院内制剂,由炒黄芩、苦杏仁、制半夏、前胡、紫苏子、荆芥组成。本方以清热化痰、止咳润肺为原则,组方精简,配伍科学,具有清肺止咳化痰之效。方中荆芥、前胡宣肺疏风,解在表之风邪;苦杏仁、紫苏子降气化痰,泄在里之痰水;制半夏消脾胃之湿痰,绝生痰之源;炒黄芩清彻肺之痰气郁热。如此表里双解,痰清火降,则肺之宣发肃降复常。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使用杏黄止咳合剂联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对照组单独使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结果显示,观察组主、次症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5,P<0.01),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效果更好。此外,联合用药虽然增加了药物数量,但无不良反应发生。由此可见,杏黄止咳合剂联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风热犯肺型PIC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肺型主症气道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不同影像学征象对手术切除的浸润性黏液腺癌预后影响的M eta 分析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与肺功能、CAT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射干麻黄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成人风寒闭肺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